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成

作品数:147 被引量:966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8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11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番茄
  • 17篇活性
  • 14篇病原
  • 13篇芽孢
  • 13篇线虫
  • 13篇霉病
  • 12篇芽孢杆菌
  • 12篇根结线虫
  • 11篇抑菌
  • 11篇链霉菌
  • 10篇真菌
  • 10篇纳他霉素
  • 10篇黄瓜
  • 10篇灰霉病
  • 10篇基因
  • 9篇抑菌活性
  • 7篇菌株
  • 7篇病毒
  • 6篇芽胞
  • 6篇芽胞杆菌

机构

  • 105篇北京市农林科...
  • 3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解放军农牧大...
  • 10篇解放军军需大...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广东海洋大学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工程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国家知识产权...
  • 2篇北京市林业保...

作者

  • 146篇刘伟成
  • 50篇裘季燕
  • 41篇卢彩鸽
  • 38篇刘霆
  • 36篇刘德文
  • 28篇田兆丰
  • 24篇董丹
  • 18篇张涛涛
  • 15篇吴慧玲
  • 15篇白金铠
  • 12篇吕国忠
  • 12篇张殿朋
  • 11篇白容霖
  • 10篇梁景颐
  • 8篇刘建华
  • 8篇李永丹
  • 8篇杨剑芳
  • 7篇周永力
  • 7篇陈捷
  • 7篇席景会

传媒

  • 13篇华北农学报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植物保护
  • 7篇农药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生物防治
  • 6篇中国生物防治...
  • 5篇北方园艺
  • 5篇科技导报
  • 5篇辽宁农业科学
  • 5篇菌物系统
  • 4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蔬菜
  • 3篇玉米科学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2篇特产研究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壳孢目真菌DNAGC含量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6
1998年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十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刘伟成吕国忠周永力梁景颐孙军德白金铠
关键词:球壳孢目DNAGC含量分类学
关于玉米茎腐病接种方法的探讨被引量:6
1992年
玉米茎腐病(俗称青枯病)是世界性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减产可达20~30%。近年该病在国内有加重趋势,已被列为“八五”攻关研究课题。在沈阳等7个市县对丹玉13号等7个主栽品种调查,常年发病率为10~15%。据对铁单8号等3个不同抗性品种上分别对发病2级和4级的病株抽样调查,平均损失率已达23%。因此,茎腐病已成为辽宁省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随着茎腐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适宜的人工接种技术正在成为影响该病科学研究的关键性环节。近几年,作者与国内同行进行各种接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加速研究进程。
宋佐衡陈捷刘伟成白金铠
关键词:玉米茎腐病接种法病原
微生物源抗生素分离纯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发酵液中抗生素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发酵液的预处理、初步分离及高度纯化的方法,简述了抗生素分离纯化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YANG Jian-fang杨剑芳LIU Wei-cheng刘伟成LU Cai-ge卢彩鸽LIU De-wen刘德文
关键词:发酵液分离纯化技术菌株筛选
不同蚜虫对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Ⅰ、Ⅱ分离物传播效率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北京地区发生的5种主要蚜虫桃蚜、棉蚜、萝卜蚜、豆蚜、修尾蚜,对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Ⅱ的两个分离物YQ和ZL进行了室内蚜虫传毒效率比较研究。同时,在田间露地栽培条件下,混合投放了5种蚜虫,研究了它们对亚组Ⅰ、Ⅱ病毒传播效率的差别。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蚜虫对亚组Ⅰ、Ⅱ病毒YQ和ZL的室内传毒效率有不同的偏向,而多种蚜虫混合投放于田间时,这些蚜虫对CMV亚组Ⅱ病毒ZL的田间综合传播效率显著高于对亚组Ⅰ病毒YQ的传播效率。
田兆丰刘伟成罗晨于嘉林
关键词:黄瓜花叶病毒
一株巨大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
通过芽胞杆菌特有的筛选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芽胞杆菌,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文献报告的特异PCR鉴定芽胞杆菌的方法,确定其为巨大芽胞杆菌.进一步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
吴慧玲董丹卢彩鸽张殿鹏张涛涛刘德文刘伟成
小枝顶孢属-中国新记录种被引量:1
1998年
白容霖刘伟成胡汉桥
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核酸酶保护试验(RPA)方法的株系分化研究
2005年
采用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Ⅰ株系Fny—CMV及亚组Ⅱ株系Ls—CMV的RNA2的特定序列片段的cDNA克隆,体外转录,同时掺入32P标记制备负链RNA探针,再与纯化的甜椒上的CMV中国分离物的RNA进行杂交,检测其与探针之间的同源性。共检测样品分离物3份。试验结果表明:河南新乡和北京密云的CMV甜椒分离物与Fny-CMV的核苷酸有高度同源性,隶属于Fny-CMV为代表的亚组Ⅰ株系。来自福建的样品与亚组Ⅱ的Ls-CMV株系有高度同源性,隶属于 CMV亚组Ⅱ株系。本试验同时利用源于我国CMV亚组Ⅰ的K株系的RNA2两个EcoR Ⅰ位点间1657-2125 nt的核苷酸序列为探针,同样与以上3份CMV中国分离物进行RNA杂交,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这几个分离物与我国亚组Ⅰ的K-CMV 株系的关系,证明了我国CMV存在亚组与株系分化。
田兆丰裘季燕刘伟成李永丹
关键词:株系分化
东北地区Ascochyta属真菌分类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和相差显微镜观察Ascochyta属真菌的产抱细胞的方法是简便有效的。本文报道东北地区Ascochyta属真菌62种,其中新种4个:木壳二孢(AscochytaaraliaeSunetBai);朝鲜槐壳二孢(A.maackiaeSunetBai);假酸浆壳二孢(A.nicandraeSunetBai);竹叶椒壳二孢(AzanthoxyliSunetBai)。新组合一个:淡竹完二孢(Ascochytaosnophila(Davis)LuetBai)。国内新记录种19个。这62个种分布在26个寄生植物科,72属,引种植物上,其中国内新寄主植物科4个;世界新寄主植物属5个;国内新寄主植物属12个;世界新寄主植物种13个;国内新寄主植物种门个。对Aschyta属真菌的分类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孙军德吕国忠刘伟成白金铠
关键词:真菌
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的病原真菌及其地理分布被引量:7
2005年
报道了东北地区农田主要杂草上的病原真菌19属41种,寄生在14个科26个属的寄主植物上。其中新种1个:问荆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equisetiLiu et Bai);东北地区首次报道种5个。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生境和分布,所有标本保藏在解放军军需大学真菌标本室。
潘丽梅白容霖刘伟成王文众李宏宇胡汉桥
关键词:农田杂草病原真菌地理分布
放线菌Ⅲ-61和A-21对蔬菜枯萎病和灰霉病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2
2005年
为了明确拮抗性放线菌Ⅲ-61和 A-21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其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蔬菜枯萎病和灰霉病上的抗病活性进行了研究.其活菌体的抑菌活性检测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无菌发酵液,然后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菌落扩展的抑制,用稀释药液凹玻片静置培养法测定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温室防病试验采用盆栽接种法.结果显示,两菌株的平板菌落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7.5~20.9 mm;27 ℃,120 r/min摇瓶培养6 d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其稀释倍数≤5的无菌滤液处理后经120 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仍达76.5%~100%,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10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后的芽管具有致畸作用,使其顶端膨大或呈粗栉齿状而不再继续伸长;平板对峙培养中受抑病原菌菌落边缘的菌丝细胞壁崩解,原生质体外泄,表现出溶菌现象;其4倍稀释液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盆栽防效分别为 65.15%和60.61%,对番茄和辣椒灰霉病的防效为62.49%~89.76%.此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潘争艳刘伟成裘季燕董克虞田兆丰刘德文刘学敏
关键词:拮抗放线菌黄瓜枯萎病蔬菜灰霉病生物防治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