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

作品数:54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西南师范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理学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冶金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超微粒
  • 13篇溅射
  • 12篇超细微粒
  • 9篇磁性
  • 8篇磁性液体
  • 7篇纳米
  • 7篇合金
  • 6篇溅射法
  • 6篇
  • 5篇粒径
  • 5篇纳米微粒
  • 5篇TEM
  • 4篇碳膜
  • 4篇粒度
  • 4篇溅射法制备
  • 4篇AG
  • 4篇COFE
  • 4篇超细
  • 3篇电弧法
  • 3篇氧化铝

机构

  • 51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54篇李建
  • 26篇刘存业
  • 15篇梁一平
  • 12篇王跃
  • 12篇邓昭镜
  • 6篇刘昌信
  • 5篇林跃强
  • 4篇邱晓燕
  • 3篇倪刚
  • 3篇黄彦
  • 3篇赵保刚
  • 3篇黄玉明
  • 3篇姚永泉
  • 3篇匡安龙
  • 2篇刘晓东
  • 2篇赵南蓉
  • 2篇赵保钢
  • 2篇戴大临
  • 2篇陆原
  • 2篇陈志谦

传媒

  • 30篇西南师范大学...
  • 6篇Chines...
  • 5篇物理学报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核技术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大学物理
  • 1篇分析测试通报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溅射法制备Ag/Ag_2O超微粒子的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溅射法制备的Ag超微粒子的晶体学结构、表面组成、微粒形态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粒为内部为Ag、表面为Ag_2O的两相微粒,以及单一的Ag_2O微粒,粒径在10nm以上的微粒没有确定的外形,粒径在10nm以下的微粒为球形。微粒有不同于块体金属Ag的异常热效应。到40天时,沉积在碳膜上的Ag,Ag_2O两相微粒有一部份还原形成了单一的金属Ag超微粒子。
李建刘存业梁一平任洪湘邓昭镜刘昌信
关键词:超微粒子溅射法晶体结构
磁性液体磁化强度的计算处理被引量:10
2005年
研究了磁性液体中的微粒粒径及其分布的表达形式. 将磁性液体微粒粒径非平均化与平均化处理得出的磁化强度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微粒粒径大小不均匀性对磁性液体磁化过程有较大影响, 所以是否将微粒粒径平均处理应视具体应用情况而定.
黄彦李建杨国凤白浪
关键词:磁性液体磁化强度
离子型磁性液体中磁性微粒的TEM分析被引量:6
1996年
将磁性粒子体积分数为15%和10%的两种Cofe3O4离子型磁性液体静置半年后,为15%的磁性液体中有沉淀产生.TEM分析表明:静置后的两种磁性液体的磁性微粒在物相成分、粒度分布上基本相同,差别表现在团聚程度上——为15%的磁性微粒大量团聚,而为10%的磁性微粒则只有少数团聚.可见,团聚是造成为15%的磁性液体出现沉淀的主要原因.
邹旭敏李建邓昭镜
关键词:团聚透射电子显微镜离子型
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其自然演化的TEM分析(Ⅱ)──Ag、Ag/Ag_2O超微粒的硫化
1995年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的长期观察发现,在自然环境下,Ag/Ag_2O与还原形成的Ag两类微粒相继开始硫化演变.两类微粒均经过Ag_2SO_4中间过程逐渐变成了Ag_2S_2O_7微粒.同时粒径也进一步变大,出现大微粒“吞噬”小微粒的现象.观察结果还表明,在碳膜基底上还原形成的Ag超微粒较Ag/Ag_2O超微粒稳定,粒径变化也较慢.
李建梁一平任洪湘刘昌信
关键词:超微粒碳膜硫化溅射沉积
磁性液体透射光的场致驰豫性(英文)
2004年
研究了在磁场作用下,经过磁性液体的透射光的驰豫特性.结果表明,加上磁场后,透射光强立即增加,随后减弱.如果磁场的均匀性较差,透射光将保持衰减趋势.反之,透射光减小到一个最低值后又将增加,直到趋于一稳定值.这种透射光的驰豫性质对应着磁场作用下磁性液体的各向异性微结构的形成过程.
刘晓东李建林跃强黄彦
关键词:磁性液体透射光各向异性
Co/AlO/Fe Ni三层膜的磁结构特性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多靶离子束溅射配合振动样品磁性分析技术对Co/AlO/FeNi纳米三层膜进行了分步制备与磁特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o膜与FeNi膜的层间耦合强度及类型取决于中间隔离层(铝膜或氧化铝膜)的性能和厚度;垂直样品膜平面的电流输运机制源于电子隧穿和自旋电子流对铁磁层局域磁矩的作用.
刘存业李建匡安龙
关键词:离子束溅射
用湿化学法制备LaAlO_3微粒的研究被引量:10
1994年
以Al_2O_3超微颗粒为基体材料,用湿化学法制备了粒径在150nm左右的LaAlO_3微粒。经XRD分析,在焙烧过程中,800℃时开始形成La(OH)_3;在1000℃时物相主要为La_2O_3,并残留有La(OH)_3;1200℃时生成LaAlO_3。用TEM的明场象和暗场象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微粒形态以及平均粒径和分布,并用EDX确定了各温度下微粒的元素成分。探讨了湿化学法制备LaAl_O_3微粒在焙烧过程中的相变。
李建刘存业姚永泉
关键词:氧化镧氧化铝湿化学法LAALO3
La(OH)_3超微粒的制备及其结构、形态与粒度的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La(OH)_3超微粒.即先制得草酸镧沉淀后,将其焙烧而得La(OH)_3超微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观察了在不同焙烧温度下焙烧1h所制备的微粒结构形态、粒度与分布.结果表明,在T=900℃~1000℃下焙烧1h,经自然吸潮,可得到平均粒径小于0.1μm的球形La(OH)_3超微粒.
李建姚永泉李声泽刘存业邓昭镜
关键词:氢氧化镧超微粒化学沉淀法
CoFe_2O_4 超细微粒粒度分布规律的研究
1998年
】通过选用对数和数值两种不同测量间距测量CoFe2O4超细微粒粒度,由测试数据及相应的粒度分布实验曲线模拟出CoFe2O4超细微粒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粒度分布函数。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的粒度平均值和粒度分布的离散数字特征,得出选取不同的测量间距对研究CoFe2O4超细微粒粒度分布规律没有影响,同时也得出了CoFe2O4超细微粒的形成机制。
王志李建
关键词:超细微粒粒度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各态历经与孤立系统趋向平衡的关系
2000年
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观点出发讨论了各态历经与孤立系统趋向平衡问题的关系 .论述了各态历经是孤立系统趋向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提出只有同时满足各态历经和等几率原理 ,孤立系统才会趋向平衡 .
邱晓燕李建邓昭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