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良

作品数:124 被引量:625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细胞
  • 28篇结肠
  • 27篇内镜
  • 22篇黏膜
  • 19篇肿瘤
  • 18篇食管
  • 16篇膜下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5篇黏膜下
  • 12篇细胞因子
  • 12篇干细胞
  • 12篇干细胞因子
  • 12篇NESFAT...
  • 10篇胃肠
  • 9篇胰岛
  • 9篇切除
  • 9篇黏膜下剥离术
  • 8篇胰岛素
  • 8篇切除术

机构

  • 11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通瑞慈医院
  • 2篇靖江市人民医...
  • 2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南通大学
  • 2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市医疗保...
  • 1篇南京市中西医...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 1篇九州工业大学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宜春职业技术...
  • 1篇佐贺大学

作者

  • 121篇李学良
  • 54篇林琳
  • 30篇施瑞华
  • 22篇张红杰
  • 15篇王美峰
  • 12篇罗云
  • 11篇丁静
  • 11篇沙杰
  • 11篇吴高珏
  • 10篇陶桂
  • 9篇许迎红
  • 9篇陈莉
  • 8篇胡小丹
  • 8篇赵艳军
  • 7篇于莲珍
  • 7篇宁月季
  • 7篇张蔚
  • 7篇张道权
  • 6篇杨树平
  • 6篇莫静

传媒

  • 17篇世界华人消化...
  • 1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0篇胃肠病学
  • 10篇中华消化内镜...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医学综述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第二十二届全...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20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5篇2007
  • 2篇2006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腹腔镜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2年
对20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无腹腔镜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完整切除率100%;术后仅1例出现腹腔感染和气腹,经对症处理治愈;术后2个月左右复查胃镜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提出对行无腹腔镜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患者,予以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和术后监测、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陶桂李学良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护理
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RNET)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
陈梦雪葛献陈嘉希黄倩周诛妍张雪李学良
关键词:直肠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被引量:1
2007年
赵艳军李学良林琳施瑞华丁静许迎红陶桂陈莉陈阿粉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LST染色内镜隆起型
体质量指数、食管裂孔疝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与胃食管反流(包括症状、食管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06/2011-10期间我院就诊的GERD患者590例.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评价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诊断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HH.根据BMI将患者分为4组:体质量过轻(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18.5-22.9kg/m2)、超质量(23.0-24.9kg/m2)、肥胖(≥25kg/m2).分析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HH与BMI的关系、BMI及HH与GERD症状及EE的关系.结果:(1)临床特征:590例患者RDQ积分13.33±5.66,EE占52.2%(308/590),平均BMI为(23.64±3.10)kg/m2,体质量过轻、正常、超质量及肥胖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22/590)、37.0%(218/590)、23.7%(140/590)、35.6%(210/590);(2)BMI与HH:体质量过轻、正常、超质量及肥胖组HH的检出率分别为0、6.0%(13/218)、12.9%(18/140)、16.7%(3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BMI、HH与GERD症状:体质量过轻、正常、超质量、肥胖4组的RDQ积分依次为11.95±5.86、13.33±5.50、13.45±5.22、13.40±6.07(F=0.465,P=0.707);HH组RDQ积分平均值高于无HH组(17.36±6.66vs12.83±5.31,P=0.005),且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4)BMI、HH与EE:EE组超质量、肥胖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NERD组(P=0.000);HH组EE的检出率高于无HH组(P=0.000).多因素分析后发现BMI、HH是EE发生危险因素.结论:HH可能是肥胖患者发生EE的重要机制之一.GERD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HH相关,而与BMI无关,BMI和HH均是EE发生的危险因素.
叶必星衡定姜柳琴王颖张红杰李学良林琳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体质量指数食管裂孔疝
血清胸苷激酶1在胃息肉恶性进展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胃息肉恶性进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探讨TK1与胃息肉恶性进展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胃息肉患者,按活检病理结果分为A组(病理为腺瘤,32例)、B组(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7例)和C组(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例)。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80例胃息肉患者血清TK1的含量,同时检测3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TK1含量。结果 TK1水平和阳性率在对照组、A组和B组依次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胃癌组TK1水平和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胃癌组TK1水平和阳性率最高,但较C组升高不明显(P>0.05)。80例胃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息肉后)和32例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复查血清TK1均有下降,但下降仅在C组和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K1水平随着胃息肉的恶性进展而显著升高,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因此,检测血清TK1可用于评估胃息肉的恶性程度,监测胃息肉的恶性进展,同时在早期诊断胃息肉恶变、判断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方辉李学良任一鸣施瑞华
关键词:胸苷激酶1胃息肉恶性进展
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结肠Caja1间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小鼠干细胞因子(SCF)对结肠Caja1间质细胞(ICC)异常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正常+抗-SCF组、DM+SCF组,每组10只。DM成模后6周处死小鼠,以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Western印迹法观察近端结肠组织中ICC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SCF的表达情况。结果DM小鼠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均明显降低,伴有结肠中ICC数量减少、超微结构显著破坏;正常+抗-SCF组,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均明显降低,并伴有结肠中ICC数量减少、超微结构显著破坏(类似DM组);DM+SCF干预后,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水平增高,ICC的数量以及超微结构病变得到显著改善。结论DM小鼠血清和近端结肠组织中SC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DM结肠中ICC数量减少和超微结构破坏的原因;外源性SCF能改善DM相关的胃肠道ICC病变。
徐丽明林琳汤玉蓉张红杰李学良
关键词:糖尿病结肠干细胞因子超微结构
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0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将15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1组给予降逆汤治疗;实验2组为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wk,治疗后及停药半年后计算症状积分(GERDQ)及胃镜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wk治疗后各组均明显好转,但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其GERDQ评分及内镜分级均无明显差异(P>0.01).半年后复发率: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GERDQ评分及内镜分级均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1组与实验2组之间的GERDQ评分及内镜分级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纯服用中药降逆汤治疗RE与奥美拉唑治疗以及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具有相似的好转率,而单纯服用中药降逆汤以及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有更低的半年复发率.
陈昱倩刘万里李学良
关键词:降逆汤中医药反流性食管炎量表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EG-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肿瘤临床分期特征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EG-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分别为癌旁正常组织的8.2-18.5倍及4.6-13.2倍。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AEG-1蛋白表达阳性占70例。AEG-1在男性患者中的表达强度强于女性患者,在中晚期病变中的表达强度强于早期病变,另AEG-1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AEG-1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也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朱传会李庭赞王寿九周烨李学良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RT-PCRWESTERN免疫组织化学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平坦型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240例,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染色组中18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之和为94.4%(17/18);79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91.1%(72/79)。染色组共检出早期胃癌10例(8.3%)、上皮内瘤变25例(20.8%)、肠上皮化生58例(48.3%);对照组共检出早期胃癌2例(1.7%)、上皮内瘤变6例(5.0%)、肠上皮化生32例(26.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提高胃平坦型病变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对于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沙杰李学良林琳施瑞华胡小丹
关键词:醋酸靛胭脂
服刑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江苏某监狱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818 例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年龄、心理状态和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服刑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15.8%,不同年龄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0~49 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狱服刑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40~49 岁为高危人群,不良情绪对患病有影响。
郑洪明李学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