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瑞华

作品数:407 被引量:1,60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2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2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3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2篇食管
  • 80篇细胞
  • 70篇内镜
  • 65篇肿瘤
  • 50篇食管鳞癌
  • 50篇鳞癌
  • 38篇食管癌
  • 37篇基因
  • 36篇缺氧
  • 36篇癌细胞
  • 34篇缺氧诱导
  • 34篇缺氧诱导因子
  • 30篇胃癌
  • 28篇幽门螺
  • 28篇黏膜
  • 27篇蛋白
  • 27篇螺杆菌
  • 25篇血管
  • 24篇消化道
  • 24篇化道

机构

  • 3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74篇东南大学
  • 34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 6篇苏州大学
  • 6篇国家工程研究...
  • 5篇解放军第81...
  • 5篇扬州大学
  • 5篇连云港市第一...
  • 5篇南通瑞慈医院
  • 5篇苏州市立医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扬州市第一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江阴市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3篇苏州市消化系...

作者

  • 404篇施瑞华
  • 69篇朱宏
  • 65篇郝波
  • 63篇张国新
  • 45篇于莲珍
  • 39篇凌亭生
  • 33篇林琳
  • 31篇丁静
  • 30篇李学良
  • 22篇许迎红
  • 21篇陈晓星
  • 21篇张红杰
  • 19篇杨树平
  • 19篇肖斌
  • 17篇赵志泉
  • 16篇陈莉
  • 16篇陶桂
  • 15篇程文芳
  • 14篇杜琰萍
  • 14篇蒋建霞

传媒

  • 47篇南京医科大学...
  • 39篇中华消化内镜...
  • 37篇世界华人消化...
  • 26篇胃肠病学
  • 23篇中华消化杂志
  • 15篇中华医学会第...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江苏医药
  • 6篇祝您健康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6篇国际消化病杂...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实用临床医药...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现代医学
  • 4篇家庭用药
  • 4篇第七届全国胃...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16篇2023
  • 12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20篇2015
  • 17篇2014
  • 18篇2013
  • 21篇2012
  • 38篇2011
  • 40篇2010
  • 26篇2009
  • 20篇2008
  • 52篇2007
  • 30篇2006
  • 18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4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斑马亲水导丝置换硬钢丝导引探条扩张术治疗腐蚀性食管狭窄的配合与护理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黄斑马亲水导丝置换硬钢丝导引探条扩张术治疗腐蚀性食管狭窄的配合与护理。方法对14例腐蚀性食管狭窄的患者应用黄斑马亲水导丝置换硬钢丝进行导引扩张。术中要密切配合操作者放入导丝和硬钢丝,并固定好硬钢丝的位置,防止导丝随胃镜滑出。结果14例腐蚀性食管狭窄变形的患者经过扩张治疗和密切的配合及护理均扩张成功,所有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扩张效果显效9例,占64.3%;有效5例,占35.7%;无效0例,占0.0%。经1次扩张成功为2例,占14.3%,需多次扩张为12例,占85.7%。结论黄斑马亲水导丝置换硬钢丝导引探条扩张术成功治疗了腐蚀性食管狭窄,解决了患者的吞咽困难和营养不良等问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静陈莉郝波施瑞华
关键词:食管狭窄扩张术
江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胃癌高发区Hpylori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江苏响水县及高邮县进行整群抽样,纳入调查人群1457例.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情况、饮水和个人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习惯及既往病史,Hpylori检测采用血清HpyloriIgG抗体检查和13C呼气试验检查,如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则判Hpylori感染为阳性.结果:1371例完成了问卷调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Hpylori总的感染率为62.07%,男女性别无差异,30-40岁感染率最高67.25%,但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别.以年经济收入1000-4999元感染率为最低(53.49%),年经济收入愈高,Hpylori感染率也愈高.家庭人数增多Hpylori感染率显著增高,家庭中有10岁以下儿童Hpylori感染率偏高,小学教育程度时Hpylori感染率为最高(66.92%),总的趋势显示教育程度愈高,Hpylori感染率愈低.喝生水、茶杯用后不洗刷、合用茶杯、恶心、呕吐、嗳气者反而Hpylori感染率下降,饭前洗手、便后洗手、肥皂洗手反而Hpylori感染率升高.Hpylori感染率与每日食用米饭次数成正相关,而食用土豆则成负相关,与饮水水源、吸烟、饮酒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经济收入与Hpylori感染成正相关,教育程度,茶杯用后洗刷与Hpylori感染成负相关.结论:我国胃癌高发区农村Hpylori感染、家庭人数、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有关,并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一定经济基础(5000元/年以上),受过一定教育(小学)的人易感染Hpylori.卫生习惯、饮水、饮食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徐顺福施瑞华张国新丁岩冰孙桂前张红杰陈晓星黄霞玥李学良严志刚苗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食管黏膜肌层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食管黏膜肌层肿瘤属于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一部分,而对于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超声内镜和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选择具有一定适应证的食管黏膜下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已可替代部分外科手术治疗。我们对2年来在我院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治疗效果。
李学良赵艳军林琳施瑞华丁静许迎红陶桂陈莉陈阿粉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肌层内镜下切除介入技术
蛋白磷酸酶PHLP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近年来,蛋白磷酸酶PHLPP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PHLPP能特异性地使蛋白激酶B(Akt)、蛋白激酶C(PKC)以及S6激酶(S6K)等因子的相应保守位点去磷酸化,通过抑制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目前已发现PHLPP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下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新靶点。
何晓燕赵晔施瑞华
关键词: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C抗癌基因消化系统肿瘤
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TK1、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手术切除标本中TK1的水平,观察上述3种方法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同时比较TK1联合CEA较单一应用CEA诊断阳性率的变化。随访患者术后1、3、6个月TK1的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TK1组织化学法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78%,分别与血清TK1、CEA比较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K1联合CEA诊断的阳性率为72.0%,联合诊断较单一方法诊断的阳性率有显著提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1、3、6个月血清TK1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6个月血清TK1水平接近正常人群。结论 虽然组织TK1的检测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其操作繁琐,费时。而血清TK1操作简便易行,是继癌胚抗原(CEA)后又一个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监测疗效的方法,临床可望广泛应用。
焦健华黄霞玥施瑞华
关键词:细胞质胸苷激酶
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内镜超声与病理检查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病变超声胃镜(EUS)与病理检查结果,旨在评价EUS在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病变诊治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食管病变首先进行EUS检查,对EUS发现的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病变通过活检、套切、黏膜切除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EUS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EUS发现378例患者食管黏膜及黏膜下病变394处并均予以内镜下切除或活检,病理结果:平滑肌瘤177例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例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2例次,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2例次,黏膜慢性炎症31例次,鳞癌28例次,息肉17例次,低分化癌5例次,非肌源性间质瘤5例次,淋巴组织增生3例次,血管瘤3例次,小细胞癌2例次,囊肿2例次,淋巴瘤、脂肪瘤、腺癌、结核各1例次。其中EUS对平滑肌瘤诊断敏感性100.0%(177/177),特异性为95.7%(177/185);对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94.6%(35/37),特异性77.8%(35/45);而对黏膜增生性病变不能提供病理诊断信息。结论 EUS对食管平滑肌瘤和食管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判断病变所处的管壁层次指导内镜下治疗。
周大中施瑞华凌亭生朱宏徐柏林
关键词:超声内镜微探头超声食管黏膜病变
TMEM16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TMEM16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7-01/2008-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60例,均为癌组织及距癌至少5cm远的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TMEM16A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MEM16A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0%vs20.00%,P<0.05),TMEM16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vs21.43%,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MEM16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43.75%和84.62%,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MEM16A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TMEM16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强(t=42.16,P<0.05).结论:TMEM16A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有望为食管癌的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柏文霞施瑞华王建宁郝波刘伟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免疫印迹
中国汉族人群NOD2、IRGM、ATG16L1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克罗恩病(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国外研究发现NOD2、IRGM、ATG16L1、STAT4基因突变与CD相关。目的:分析NOD2、IRGM、ATG16L1、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中国汉族CD患者66例,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以PCR联合基因测序检测4种基因相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D组和正常对照组NOD2基因rs2066842位点、IRGM基因rs13361189位点、ATG16L1基因rs2241880位点和STAT4基因rs757486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间4种基因相应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D2、IRGM、ATG16L1和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D发病不相关。
庞智郑连民尹少朋皇甫照施瑞华
关键词:CROHN病汉族
内镜下切除胃巨大间质瘤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内镜下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胃巨大间质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内镜切除术,术前做好患者、物品及器械的准备;术中准确手术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成功切除巨大间质瘤1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2例转外科手术。11例术后4~5d出院;出院后6个月及1年分别发生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和1例肝脏转移,其余9例随访1年未见转移。结论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内镜下胃巨大间质瘤切除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丁霞芬凌亭生丁静陈宇施瑞华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护理配合
一种上消化道内镜下剥离手术训练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消化道内镜下剥离手术训练模型,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中空腔、与所述中空腔连接的负压泵,所述的中空腔能够开启闭合,并能用以放置动物消化道,中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消化道上端固定装置,并且该端的出口与壳...
李卫东施瑞华张有珍陆枫林
文献传递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