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如凯

作品数:361 被引量:8,050H指数:5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9篇期刊文章
  • 74篇专利
  • 6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2篇天文地球
  • 1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1篇盆地
  • 95篇油气
  • 85篇储层
  • 76篇页岩
  • 48篇地质
  • 46篇页岩油
  • 46篇勘探
  • 45篇储集
  • 36篇砂岩
  • 31篇岩石
  • 30篇孔隙
  • 28篇地层
  • 28篇致密
  • 28篇非常规油气
  • 27篇气藏
  • 26篇陆相
  • 25篇油气藏
  • 25篇致密砂岩
  • 24篇三叠
  • 23篇岩相

机构

  • 333篇中国石油天然...
  • 40篇中国石油勘探...
  • 37篇中国石油
  • 18篇北京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5篇长江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61篇朱如凯
  • 88篇吴松涛
  • 80篇邹才能
  • 69篇崔景伟
  • 67篇白斌
  • 59篇高志勇
  • 56篇袁选俊
  • 47篇罗忠
  • 42篇侯连华
  • 40篇杨智
  • 40篇陶士振
  • 39篇毛治国
  • 37篇郭宏莉
  • 32篇苏玲
  • 18篇崔京钢
  • 16篇刘可禹
  • 16篇公言杰
  • 15篇张兴阳
  • 14篇张水昌
  • 13篇何东博

传媒

  • 38篇石油勘探与开...
  • 16篇石油学报
  • 16篇沉积学报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古地理学报
  • 11篇地质学报
  • 1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0篇第四届中国石...
  • 7篇地学前缘
  • 7篇岩性油气藏
  • 6篇新疆石油地质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6篇第二届非常规...
  • 5篇中国地质
  • 5篇第五届中国石...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岩石学报
  • 4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6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17篇2019
  • 23篇2018
  • 12篇2017
  • 17篇2016
  • 43篇2015
  • 13篇2014
  • 31篇2013
  • 12篇2012
  • 27篇2011
  • 18篇2010
  • 21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3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北晚古生代煤系地层沉积特征及高岭岩成因研究
朱如凯
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喉系统中可动油赋存状态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喉系统中可动油赋存状态的测定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岩心样品;步骤2),设定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的观察参数,观测岩心样品中的可动油膜;步骤3),通过能谱仪对观察到的可动油膜进行元素含量测定,...
邹才能公言杰柳少波朱如凯刘可禹姜林袁选俊陶士振
文献传递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聚集被引量:19
2015年
在分析中国沉积盆地内火山岩发育构造背景与分布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统计和实验测试大量的火山岩储层岩心样品,分析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研究认为:中国沉积盆地内火山岩主要发育在石炭—二叠、侏罗—白垩和古近—新近等3套层系,主要形成于俯冲造山后伸展裂陷、克拉通地幔柱和断陷3种构造环境;不同岩性火山岩均可形成有效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次生溶蚀孔、气孔、微裂缝为主,形成孔缝双介质储层;储层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基本不受埋深影响,以中—较高孔隙度、低—特低渗的Ⅲ类和Ⅳ类储层为主;火山岩储层邻近烃源岩发育,有利火山岩油气聚集成藏;中国东西部火山岩油气藏存在近源和远源2种聚集模式,东部断陷以近源聚集为主,火山岩与烃源岩互层,西部近源与远源均存在。该研究可为中国火山岩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毛治国朱如凯王京红苏玲都占海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油气聚集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
泥页岩样品原位转化中生烃活化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泥页岩样品原位转化中生烃活化能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泥页岩样品,泥页岩样品中已除去滞留烃;针对每个泥页岩样品,分别获取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温度与生烃转化率的对应关系;针对每个泥页...
崔景伟侯连华朱如凯
陆相湖盆中心厚砂岩形成机制及意义
通过对潘阳湖、洞庭湖等现代湖泊沉积调查,认为大型浅水湖泊岸线迁移快,湖面变化明显,三角洲非常发育。模拟实验表明,三角洲沉积区域的宽度对砂质碎屑流的形成及沉积体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湖盆斜坡带的坡度和高差以及水位、粒度组成等是...
朱如凯邹才能袁选俊张春生白斌王岚刘柳红
关键词:油气藏陆相盆地浅水三角洲
文献传递
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52
2011年
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利用风化指数识别风化壳结构的模型。火山岩风化壳具有土壤层、水解带、溶蚀带、崩解带和母岩5层结构,其中溶蚀带、崩解带储层物性最好。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孔隙喉道半径分布概率呈现出双峰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溶蚀孔隙型、孔隙-裂缝型、裂缝型和洞缝型4类,其中溶蚀孔隙是其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其主要的渗流空间。在断裂不发育处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厚度可达510m,在断裂发育处有效储层可深至风化面之下1 100m。火山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分布于古地貌高部位、斜坡带和低部位的断裂发育处,其形成受控于古地貌、断裂和风化淋滤时间。
王京红靳久强朱如凯毛治国王志勇唐志奇
关键词: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
火山岩储层成储机理及中国东西部发育差异对比
针对中国沉积盆地发育的火山岩油气储层,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与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溶蚀试验等方法,分析其岩性、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研究其成岩、成储机理及孔隙发育演化过程,认为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经历了固结成岩阶段...
毛治国朱如凯王京红郭宏莉赵霞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
用于CO<Sub>2</Sub>水岩反应前后岩石矿物成分原位对比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CO<Sub>2</Sub>水岩反应前后岩石矿物成分原位对比分析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温高压样品保护装置用于该分析方法中。所述装置是由不锈钢样品夹持器和弹性护套组成;不锈钢样品夹持器和弹性护套均为...
吴松涛邹才能马德胜朱如凯
文献传递
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方法研究——以新疆北部石炭系为例被引量:32
2011年
针对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强非均质性,评价预测难度大,勘探成功率低等难题,本文采用重磁电剥层处理、沿层延拓信号增强反演方法有效预测区域火山岩分布;建立风化淋滤剥蚀后不同岩石组合的不完整火山机构和形态识别模式,利用相干体和振幅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火山岩目标;在建立单次火山喷发岩石序列及储层分布模式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为主的波阻抗储层反演方法,有效预测了多期次火山喷发间隔风化淋滤形成的叠置有利储层分布;通过岩性、储层预测与振幅衰减属性、吸收系数差异预测结合,有效预测含油气性.从火山岩区域预测到含油气性预测逐步逼近的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方法,有效解决了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的评价顶测难题,指导发现了千亿方克拉美丽气田和亿吨级牛东油田,利用该方法预测出下一步重点勘探的7个有利区带.
邹才能侯连华王京红文百红匡立春朱如凯梁世君
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主要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本文从古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认为中国古地理学在多个方面引领了古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包括:(1)在古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多学科齐头并进,支撑了古地理学科的持续发展;(2)在古地理研究方法与成图方面,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中的遗迹学研究、小尺度古地理研究和大数据古地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3)在古地理学应用方面,从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油页岩古地理及碎屑岩成岩作用多角度研究油气资源与油页岩,并在聚煤区古地理研究与煤炭资源预测及其他矿藏古地理研究与找矿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郑秀娟杜远生朱筱敏刘招君胡斌吴胜和邵龙义旷红伟罗静兰钟大康李华何登发朱如凯鲍志东
关键词:古地理学地震沉积学遗迹学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