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秀珠

作品数:26 被引量:21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静脉
  • 18篇导管
  • 17篇中心静脉
  • 17篇静脉导管
  • 14篇中心静脉导管
  • 11篇外周
  • 11篇PICC
  • 7篇外周静脉
  • 7篇护理
  • 6篇置管
  • 6篇置入中心静脉...
  • 6篇经外周静脉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5篇静脉穿刺
  • 5篇穿刺
  • 4篇外周置入中心...
  • 4篇经外周置入
  • 4篇经外周置入中...
  • 4篇静脉置管

机构

  • 23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24篇曹秀珠
  • 22篇赵林芳
  • 14篇王雅萍
  • 11篇金向红
  • 8篇陈香花
  • 3篇陈春华
  • 1篇黄丽敏
  • 1篇于卫华
  • 1篇应迎娟
  • 1篇汤磊雯
  • 1篇张华梁
  • 1篇徐伟英
  • 1篇李云霞
  • 1篇陈春华
  • 1篇鲜雪梅
  • 1篇周娜

传媒

  • 12篇护理与康复
  • 5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的循证实践被引量:7
2018年
总结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的循证实践。采用ACE Start循证护理模式,确立问题为放射性皮炎的集束化皮肤管理,通过文献检索筛选最终获得证据文献30篇,转译评鉴后提取主要证据,形成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常规皮肤护理:保持放疗区皮肤清洁干燥、不使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ⅠA);标准化预防措施:规范化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可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生(ⅠA);Ⅲ级及以上皮炎对症处理:采用等渗盐水冲洗皮肤,同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Ⅲ级皮炎的愈合(ⅠA)。效果评价显示实施放射性皮炎集束化管理方案后出现Ⅱ级皮炎及Ⅲ级皮炎时间长于实施前。
徐伟英鲜雪梅胡佳佳张华梁曹秀珠汤磊雯应迎娟
关键词:肿瘤皮炎循证
25例PICC继发奇静脉异位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2020年
总结25例PICC继发奇静脉异位的护理经验。当左侧PICC置管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怀疑异位至奇静脉时,通过胸部侧位片或胸部CT来确诊。及时处理继发奇静脉异位,复位成功后关注后续有无再次异位,使用腐蚀性药物前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导管退出奇静脉后继续输液,严格控制输注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关注堵管及再次异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经处理均未发生感染、血栓、外渗等严重并发症。
王雅萍赵林芳曹秀珠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奇静脉护理
PICC相关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PICC相关心律失常指PICC置管时或导管使用时或拔除导管时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表现,本文对PICC相关心律失常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并发症的关注以及鉴别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唐迎迎陈一丹端烨曹秀珠赵林芳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心律失常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在减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 探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MC)在减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114例减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并记录MC置管情况、MC应用情况(导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和经MC采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4例留置MC的减重手术患者中,导管平均留置时间(5.18±1.26)d,总留置时间591导管日。治疗结束后拔管113例(99.12%)、非计划拔管1例(0.88%)。114例患者均经导管采血,平均采血(4.68±1.26)例次,经导管采血成功率为100%。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28%,其中渗血5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外滑4例和静脉炎1例。结论 MC能满足减重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静脉输液和多次反复采血的需求,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静脉通路。
陈思洁赵林芳杨小惠曹秀珠
关键词:减重手术血管通路并发症
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使用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异位调整的护理被引量:4
2020年
总结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使用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异位调整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置管前进行系统评估;置管时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可进行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不宜置入过深;置管后行X线胸部摄片定位;监测起搏器功能。导管留置期间,起搏器功能正常,导管安全留置52 d,患者拔管后出院。
赵林芳曹秀珠曾旭芬
关键词:起搏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比较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V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2014年1~9月我院ICU置入CVC的患者共458例,分为Power PICC组245例和双腔CVC组213例,分别回顾2组患者CVC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中并发症、置管期间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 留置时间Power PICC组为(21.6±5.8)d长于双腔CVC组(13.1±3.4)d,t=2.234,P<0.05;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wer PICC组和双腔CV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69%(36/245)和19.72%(42/2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置管操作中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31%(13/245)和4.23%(9/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ower PICC组原发异位发生率为2.86%(7/245),高于双腔CVC组的0,X2=4.428,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Power PICC组为9.39%(23/245),低于双腔CVC组的15.96%(33/21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Power PICC组为0,明显低于双腔CVC组的3.29%(7/2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9,P<0.05.结论 在ICU CVC选择上,Power PICC和双腔CVC同样适用,Power PICC在导管留置期间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双腔CVC.
曹秀珠赵林芳黄丽敏王雅萍金向红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外周重症监护病房
经股静脉置入PICC堵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经股静脉置入PICC堵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经股静脉置入PICC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导管堵管的影响因素。结果24.07%患者发生了导管堵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堵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伴有导管脱出、首次置管、经常行走以及导管类型为耐高压材质(均P<0.05)。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堵管发生率较高,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关注导管堵管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开展针对性干预或相关健康教育,降低堵管发生率。
唐迎迎徐文婷王丽萍曹秀珠端烨陈一丹周娜赵林芳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堵管导管脱出
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留置PICC在78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置管受限的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78例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3~472) d;原发性异位发生率1.28%,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82%,未发生严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治疗完成后拔管75例,意外拔管1例,因出现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拔管2例。结论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患者活动影响小,有效解决了一些上腔静脉置管受限患者的中长期输液需求。
赵林芳曾旭芬王雅萍曹秀珠陈香花金向红
关键词:股静脉下腔静脉
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固定相关内容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对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2021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粘性固定装置、集成固定装置、皮下固定装置和组织粘合剂的定义、适用范围、临床实践及应用效果评价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护理人员实施导管固定提供参考。
唐迎迎端烨陈一丹曹秀珠赵林芳
关键词:静脉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在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2
2015年
目的运用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瓣膜式PICC置管,提高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导管导丝作为监测电极,在第二肋间、第三肋间作为心内心电图的观察点位,获得心电图特异性P波的形态变化。纳入465例接受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穿刺后通过胸部X线摄片结果评价导管头端是否到达理想位置。结果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置入PICC的465例患者中,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的比率为95.91%(446/465),位于气管隆突下方(3.11±1.27)cm。其灵敏度为96.33%,特异度为100%。结论采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可辅助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可推广应用。
赵林芳曹秀珠陈春华王雅萍金向红陈香花曾旭芬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描记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