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向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静脉
  • 13篇导管
  • 11篇中心静脉
  • 11篇静脉导管
  • 9篇中心静脉导管
  • 7篇外周
  • 5篇护理
  • 5篇PICC
  • 4篇置管
  • 4篇置入中心静脉...
  • 4篇外周置入中心...
  • 4篇经外周置入
  • 4篇经外周置入中...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导管插入
  • 3篇导管插入术
  • 3篇外周静脉
  • 3篇静脉穿刺
  • 3篇穿刺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7篇金向红
  • 16篇赵林芳
  • 11篇王雅萍
  • 11篇曹秀珠
  • 8篇陈香花
  • 5篇陈春华
  • 1篇黄丽敏
  • 1篇于卫华
  • 1篇沈富女
  • 1篇李云霞
  • 1篇陈春华
  • 1篇魏惠燕

传媒

  • 7篇护理与康复
  • 5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农垦医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0例经中心静脉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患者,经主管医生评估后,将中心静脉导管改为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记录、比较两种导管测量所得的中心静脉压数值。结果两种导管测量所得的中心静脉压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可替代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中心静脉压的测量。
金向红赵林芳陈春华曾旭芬王雅萍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PICC导管中心静脉导管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中等长度静脉导管在骨科老年患者输液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66例留置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的骨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置管原因、并发症、导管结局等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66例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置管原因包括预计静脉输液时间>7 d 55例,外周静脉无法穿刺8例,输注甘露醇2例,输注肠外营养液1例。置管平均穿刺时间为(14.2±18.6)min,导管留置时间为(14.12±10.28)d,总留置时间为932导管日。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9例次(9.66例次/千导管日),其中导管外滑4例次、渗血2例次、导管异位1例次、堵管1例次、渗液1例次,经处理后9例导管继续使用至治疗结束。治疗结束正常拔管64例(96.97%),意外拔管2例(3.03%)。结论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适宜在骨科老年中长期输液患者中使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老年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高,留置期间需加强预防。
赵林芳李云霞曹秀珠王雅萍曾旭芬金向红陈香花
关键词:静脉导管骨科老年并发症护理
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在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2
2015年
目的运用心内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瓣膜式PICC置管,提高瓣膜式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用导管导丝作为监测电极,在第二肋间、第三肋间作为心内心电图的观察点位,获得心电图特异性P波的形态变化。纳入465例接受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穿刺后通过胸部X线摄片结果评价导管头端是否到达理想位置。结果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辅助置入PICC的465例患者中,其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的比率为95.91%(446/465),位于气管隆突下方(3.11±1.27)cm。其灵敏度为96.33%,特异度为100%。结论采用心电图特异性P波形态变化可辅助瓣膜式PICC头端定位,可推广应用。
赵林芳曹秀珠陈春华王雅萍金向红陈香花曾旭芬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心电描记术
53例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入留置针的护理被引量:19
2017年
总结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入留置针的护理经验。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在下肢曲张静脉远端置入留置针,护理要点包括操作前及操作时心理护理、穿刺部位及穿刺静脉的评估与选择、超声引导穿刺、操作中的疼痛控制、操作后留置针位置确认、待检查期间留置针固定。本组53例患者共置入57枚留置针,全部置入成功,顺利完成CT造影检查后拔除,未出现造影剂外渗等并发症。
曹秀珠赵林芳王雅萍陈春华金向红陈香花曾旭芬
关键词:静脉曲张静脉造影术静脉穿刺术
耐高压注射型PICC推注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经验被引量:12
2012年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可以获得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剖视图,比传统x线检查的图像质量更高,现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造影剂增强性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通过使用造影剂,可以增强体内解剖结构和循环状况的对比度,提高影像质量。静脉注射是造影剂最常见的给药途径。
金向红赵林芳
关键词:造影剂高压注射
PICC置管史对穿刺过程和导管留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PICC置管史对再次置管过程及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19年1月—12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PICC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留置效果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共收集2 877例有效病例,根据PICC置管史分为有置管史组和无置管史组,将有置管史组又分为1次置管史组和多次置管史组;根据置管史不同情况分为同侧置管史组和非同侧置管史组,同一血管置管史组和非同一血管置管史组。比较组间穿刺及送管情况、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有置管史组与无置管史组的置管总成功率、置管血管、置管手臂选择、置管中的调整比率、原发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置管史组与无置管史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次置管史和多次置管史组,同侧置管史和非同侧置管史组,同一血管置管史和非同一血管置管史组组间置管总成功率、原发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血管、置管手臂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侧置管史和非同侧置管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PICC置管史患者置管难度增加,可供穿刺的静脉受限,多选择肱静脉进行穿刺,难度大,置管中导管原发异位发生率高,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同侧置管史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影响PICC的安全使用及长期保留。
曹秀珠赵林芳曾旭芬王雅萍金向红陈香花
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比较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V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2014年1~9月我院ICU置入CVC的患者共458例,分为Power PICC组245例和双腔CVC组213例,分别回顾2组患者CVC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中并发症、置管期间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 留置时间Power PICC组为(21.6±5.8)d长于双腔CVC组(13.1±3.4)d,t=2.234,P<0.05;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wer PICC组和双腔CVC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69%(36/245)和19.72%(42/2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置管操作中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31%(13/245)和4.23%(9/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ower PICC组原发异位发生率为2.86%(7/245),高于双腔CVC组的0,X2=4.428,P<0.05.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Power PICC组为9.39%(23/245),低于双腔CVC组的15.96%(33/21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Power PICC组为0,明显低于双腔CVC组的3.29%(7/2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9,P<0.05.结论 在ICU CVC选择上,Power PICC和双腔CVC同样适用,Power PICC在导管留置期间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双腔CVC.
曹秀珠赵林芳黄丽敏王雅萍金向红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外周重症监护病房
胸壁输液港港体外露1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2022年
本文对一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港体外露与患者自身因素、输液港位置因素以及放疗因素引起的皮肤纤维化有关。专科护士予以预防感染,留置下腔PICC等对应护理措施,未引起其他并发症,预后良好。
唐迎迎金向红徐文婷陈一丹端烨赵林芳
关键词:并发症皮肤纤维化护理
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留置PICC在78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置管受限的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的78例患者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随访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3~472) d;原发性异位发生率1.28%,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82%,未发生严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治疗完成后拔管75例,意外拔管1例,因出现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拔管2例。结论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患者活动影响小,有效解决了一些上腔静脉置管受限患者的中长期输液需求。
赵林芳曾旭芬王雅萍曹秀珠陈香花金向红
关键词:股静脉下腔静脉
PICC系统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
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各级医院都在积极开展这项技术。目前,操作者较多关注PICC留置期间存在的相关并发症,对于置管禁忌症及适应症则较少提及,导致护士对P...
金向红赵林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