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旭晨

作品数:160 被引量:929H指数:16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0篇乳腺
  • 114篇腺癌
  • 113篇乳腺癌
  • 57篇肿瘤
  • 36篇乳腺肿
  • 35篇乳腺肿瘤
  • 35篇腺肿瘤
  • 33篇细胞
  • 32篇预后
  • 29篇淋巴
  • 27篇淋巴结
  • 17篇乳房
  • 15篇凋亡
  • 14篇蛋白
  • 14篇手术
  • 13篇保乳
  • 11篇受体
  • 11篇术后
  • 11篇癌细胞
  • 10篇乳腺癌细胞

机构

  • 150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教育部
  • 8篇天津市肿瘤防...
  • 8篇天津市肿瘤医...
  • 7篇南开大学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台州市立医院
  • 2篇天津市中医药...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兰州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市长征医...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160篇曹旭晨
  • 69篇张斌
  • 20篇赵洪猛
  • 19篇宁连胜
  • 15篇冯炜红
  • 14篇张月
  • 14篇李媛媛
  • 13篇刘博文
  • 12篇赵颖
  • 11篇葛洁
  • 9篇曹文枫
  • 9篇李越
  • 9篇王欣
  • 8篇陈祖锦
  • 8篇李丹华
  • 8篇张伟然
  • 7篇肖春花
  • 7篇汤小川
  • 7篇耿文文
  • 7篇张学慧

传媒

  • 38篇中国肿瘤临床
  • 13篇中华肿瘤杂志
  • 1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天津医药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5篇中华乳腺病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肿瘤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9
  • 12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9篇2011
  • 14篇2010
  • 21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5篇1999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catenin下调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表型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β-catenin si RNA质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照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caten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调控因子Twist1和Snail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比较对照组、空质粒组和β-catenin下调组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和空质粒组细胞可见β-catenin在胞膜、胞浆和胞核表达,β-catenin下调组细胞胞膜β-catenin呈低表达,且未见胞浆、胞核表达。下调β-catenin的细胞E-cadherin表达增高,而vimentin、Twist1和Snail表达减少。侵袭迁移实验证明,下调组细胞穿膜细胞数和迁移距离显著少于MDA-MB-231和对照组(P<0.05)。结论下调β-catenin阻碍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间质表型的表达而促进其上皮表型的表达,从而降低了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能力。
许光伟曹旭晨
关键词:钙黏着糖蛋白类肿瘤侵润Β-CATENIN上皮间质转化MDA-MB-231
基于乳腺原发癌基因表达谱的预后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比较乳腺原发癌随访3年有远处转移病例与无远处转移病例的原发癌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转移预后预测标志基因群,并探讨其用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随访3年5例有远处转移和5例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分析病例,采用含21 329个人功能基因的Oligo芯片筛选预后不同的乳腺原发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基于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对10例分析病例和另外20例验证病例进行k-mean聚类分析;利用逐一剔除法去除对聚类没有贡献的基因,得到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标志基因群,用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分型。结果利用10例不同预后的分析病例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以将3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个组;随访3年有远处转移的病例全部聚类在预后不良组,占该组的70.0%(7/10),而预后良好组中不含有远处转移的病例(0/20),两组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由104个基因组成的预后预测基因群中,5个与细胞黏附运动相关的基因在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均表达上调,2个与机体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均下调,11个与细胞生长代谢相关的基因上调,14个与细胞生长代谢相关的基因下调,15个与细胞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改变。结论通过乳腺癌有远处转移病例与无远处转移病例原发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得到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基因群,且可反映高转移能力的乳腺原发癌中肿瘤细胞运动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识别缺陷、细胞增殖活跃和信号传导异常的生物学特征,并能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分子分型,有望用于临床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冯玉梅李晓青孙保存曹旭晨顾林牛昀郝希山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分子分型基因表达谱
纳米炭与美兰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近2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妇科肿瘤。NSABP—B32、ALMANAC等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可准确地提供腋窝淋巴结分期,获得与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等同的临床信息,同时有效避免了ALND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因此SLNB已成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但SLNB的检出率、准确性及诸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许多问题尚无定论。美兰价格低廉,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SLNB示踪剂,但易对SLNB的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和美兰行乳腺癌SLNB,综合评价这2种染料应用于乳腺癌SLNB效果的优劣。
孙轩葛洁曹旭晨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亚甲蓝纳米炭混悬液
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计算机处理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研究了乳腺钼钯X射线影像中微钙化点的计算机辅助检测问题 ,提出一种能发挥差值、小波及神经网络等多种技术优势的综合处理检测方法 .对临床实际病例 (10名患者 ,2 44个微钙化点 )的试用结果表明 ,与单纯使用上述检测技术比较 ,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 ,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TR 达 93 00 ) ,同时还明显地降低了假阳性 。
王瑞平万柏坤曹旭晨
关键词:乳腺癌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
Bcl-2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010年
Bcl-2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是以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近年来,ABT-737、ABT-263、棉酚、apogossypol、TW-37、obatoclax、HA14-1等Bcl-2小分子抑制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临床前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单药对某些肿瘤有效,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陈祖锦张斌曹旭晨
关键词:凋亡调节蛋白质类细胞凋亡肿瘤抑制剂
circCLK3/miR-216a-5p对乳腺癌MDA-MB-453细胞影响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circCLK3/miR-216a-5p分子轴对乳腺癌MDA-MB-453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02-01-2022-05-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3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癌及癌旁组织(距癌周≥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与MDA-MB-453细胞中circCLK3和miR-216a-5p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将si-NC、si-circCLK3、miR-NC和miR-216a-5p分别转染至MDA-MB-453细胞,将si-circCLK3+anti-miR-NC和si-circCLK3+anti-miR-216a-5p分别共转染至MDA-MB-453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LK3与miR-216a-5p的靶向关系;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DA-MB-453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癌旁组织(0.96±0.13)相比,乳腺癌组织(2.37±0.38)中circCLK3的表达量升高,t=27.866,P<0.001;miR-216a-5p的表达量(1.03±0.14 vs 0.43±0.08)降低,t=29.535,P<0.001。与si-NC组比较,转染si-circCLK3上调miR-216a-5p的表达(t=29.684,P<0.001),抑制了细胞生长以及侵袭和迁移能力,t值分别为20.743、22.395和27.915,均P<0.001,增加了细胞凋亡,t=37.221,P<0.001。与miR-NC组比较,转染miR-216a-5p抑制了细胞生长以及侵袭和迁移能力,t值分别为21.266、28.590和27.756,均P<0.001,增加了细胞凋亡,t=36.884,P<0.001。与si-circCLK3+anti-miR-NC组相比,si-circCLK3+anti-miR-216a-5p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及侵袭能力均增强,t值分别为10.447、20.211和18.429,均P<0.001。结论 circCLK3敲除通过上调miR-216a-5p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
孙小虎孙小虎刘燕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3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266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UPBC)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BPBC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2.08%。 BPBC患者的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和绝经情况与UPB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BPBC第二原发癌患者的肿块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与UPB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BPBC第一原发癌和BPBC第二原发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与UPB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BPBC第二原发癌患者的孕激素受体状态与UPBC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原发癌患者的绝经情况和第二原发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为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 BPBC和UPBC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2.8%和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PBC 和UPB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9%和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BPBC与UPBC患者的预后不同,第一原发癌时未绝经、第二原发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10个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UPBC术后患者为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随访,以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改善预后。
王昊天侯辛未叶贝贝曹旭晨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多原发性病理学预后
保乳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8
2017年
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乳腺癌根治手术在预后上无差别,但保乳术相对于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病情、患者、医师、社会经济、临床、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保乳术在医患沟通、社会经济、外观美学、切缘、影像评估、临床精细操作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同时,新的外科技术如整形保乳术以及新的术中评估设备如MarginProbe边缘评估系统等新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思路.
蔡汶润杨正军曹旭晨
关键词:乳腺肿瘤
生存素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肿瘤治疗中的耐药问题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生存素(survivin)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调控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并可与多种基因及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耐药性.
郑瑛陈钦张斌曹旭晨
关键词: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生存素
ZM447439对乳腺癌T47D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Aurora激酶抑制剂ZM447439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T47D生长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ZM447439对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ZM447439对T471D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ZM447439对乳腺癌T47D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ZM447439对Aurora A,p-AuroraA,HistoneH3,p-HistoneH3以及CytlinBl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ZM447439处理T47D细胞24、48、72h明显抑制T47D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9.604±0.982)Iμmol/L、(3.413±0.533)Iμmol/L、(0.620±0.208)μmol/L;经药物作用24h后,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克隆形成率由(93.00±2.65)%降至0%;流式细胞术显示G_0/G_1期细胞由(50.50±1.71)%降至(6.30±0.17)%,S期细胞由(32.50±2.70)%降至0%,G_2/M期细胞由(17.00±4.39)%升高至(93.70±0.17)%,G_2/M期的阻滞呈现剂量依赖性:Westem blot显示Aurora A、HistoneH3无明显趋势变化,p-AuroraA、p-HistoneH3、CyclinBl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都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ZM447439可抑制T47D细胞生长,产生G_2/M期阻滞。
张月张斌冯炜红李媛媛曹旭晨
关键词:乳腺癌AURORA增殖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