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锦

作品数:17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7篇地下流体
  • 7篇前兆
  • 6篇强震
  • 6篇流体
  • 4篇地下流体前兆
  • 4篇地震预报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兆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震前
  • 2篇信息特征
  • 2篇孕震
  • 2篇中短期异常
  • 2篇秦岭北缘
  • 2篇西秦岭
  • 2篇西秦岭北缘
  • 2篇局部熔融
  • 2篇北缘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刘耀炜
  • 17篇施锦
  • 5篇曹玲玲
  • 5篇潘树新
  • 4篇高安泰
  • 1篇苏鹤军
  • 1篇王长岭

传媒

  • 3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八级大震...
  • 1篇庆祝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秦岭北缘深大断裂地热异常区岩石圈内流体通道研究
根据全球流体通道网研究的最新进展,应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和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对西秦岭北缘深大断裂地热异常区内岩石圈流体通道的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共内存在一条特征比较明显的贯穿整个岩石圈的流...
施锦刘耀炜
关键词:岩石圈局部熔融
文献传递
川滇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前兆识别和区域性特征被引量:7
2002年
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特征 ,给出有效识别这些前兆的方法 ,并用 R值评分进行了效能评价。应用“九五”攻关对地下流体前兆的信息特征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川滇地区前兆的信息在时间上的阶段性、加速性及空间分布上的群体性和配套性特征 ,对四川和云南地区前兆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
刘耀炜施锦潘树新曹玲玲
关键词: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地震前兆
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被引量:75
2000年
重视前兆异常点的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深部介质及不同类型地震关系等特征的研究, 已成为目前地震预报研究人员的共识. 本文通过某些强震地下流体前兆的信息特征分析, 认为地下流体强震前兆的信息特征主要表现在: 出现时间上的阶段性、加速性和空间分布上的群体性和配套性等方面. 而对异常的阶段性与配套性特征的深入研究, 是揭示地震孕育过程, 进而对潜在震源区及发震时间给予较准确预报的关键问题.
刘耀炜施锦
关键词:强震地震预报地下流体前兆信息
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
<正>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主要表现在时间发展的阶段性、加速性和空间分布的群体性、配套性特征上.1.异常时间发展的阶段性中短期(一年尺度)异常是大陆强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地下流体同一个参量在中短期异常(加速变化)的背景...
刘耀炜施锦
文献传递
测氡用光纤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氡用光纤传感器,包括光纤荧光探头、传输光纤、能谱仪及数据处理存储设备四部分组成,光纤荧光探头通过传输光纤与能谱仪连通,能谱仪与数据处理存储设备连通。光纤荧光探头的上端设一光学耦合器件,光学耦合器件上...
潘树新刘耀炜高安泰施锦曹玲玲
文献传递
西秦岭北缘深浅部流体通道特征被引量:8
2002年
根据全球流体通道网研究的最新进展,应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和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对西秦岭北缘深大断裂强震活动区岩石圈内流体通道的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在选定的研究区内,存在一条特征比较明显的贯穿整个岩石圈的流体通道,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二种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即软流圈中流体的底辟作用和岩石圈中构造块体间的相互错动。岩石圈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在热的传输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导致其中的岩石介质在相对较高的温度状态下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重新分布过程,主要有:1中下地壳的含水岩石发生了脱水反应;2脱水反应诱发了岩石的局部熔融;3局部熔融体系内部不同密度的岩石介质发生了重力分异作用,低密度的流体组分向局部熔融体系的上部迁移,高密度的组分向局部熔融体系的下部迁移,经过长期的演化,中地壳的上部形成低速高导层,下地壳的底部则形成高速层。
施锦刘耀炜
关键词:脱水反应局部熔融构造环境地震前兆
天水地区地壳结构热分布与热应力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地壳内热活动及其产生的热应力作用是地震孕育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特征的地壳结构对热分布及其热应力有特殊的影响.在含有莫霍面局部上隆、中下地壳的深大断裂、中地壳低速高导体和中上地壳断裂的典型孕震地壳结构模型中,深部热扰动作用下产生的热应力作用会明显上移至中上地壳,对上层脆性地壳的破裂—强地震的发生有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对理解深部热流体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浅层流体前兆的产生机理具有指导意义.
刘耀炜高安泰施锦苏鹤军
关键词:地震地壳结构地热场热应力数值模拟
深部地下流体的孕震作用研究
为了研究深部地下流体在地震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选定西秦岭北缘深大断裂地热异常区为研究区域,开展深部地下流体通道多学科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深部地下热流体沿通道上涌,位于地下15~20km范围内的中地壳含水...
施锦刘耀炜王长岭
甘肃天水强震多发区中地壳低速高导体的成因探讨被引量:7
2004年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 ,推算了天水强震多发区历史地壳温度场结构 ,研究了中地壳低速高导体的成因。认为中下地壳含水岩石高温脱水反应及重力分异、流体向上运移 ,是该地区中地壳低速高导体形成的可能原因。
施锦刘耀炜高安泰
关键词:地下流体
川滇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前兆识别和预报指标的区域性特征
<正>川滇地区是我国大陆强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从地震活动强度和频次来统计都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其发震构造和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别.尽管四川和云南地区同属南北地震构造带南段,其异常特征也有差别.应用“九五...
刘耀炜施锦潘树新曹玲玲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