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耀炜

作品数:206 被引量:95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2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27篇地震
  • 67篇流体
  • 57篇地下流体
  • 41篇前兆
  • 28篇震前
  • 26篇地震前
  • 23篇地震前兆
  • 22篇水位
  • 19篇水温
  • 18篇地震地下流体
  • 17篇强震
  • 15篇地下水
  • 15篇地震预报
  • 14篇孔隙压
  • 12篇裂带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1篇断裂带
  • 11篇汶川地震
  • 9篇井水位

机构

  • 165篇中国地震局
  • 44篇中国地震局兰...
  • 19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中国地震台网...
  • 14篇云南省地震局
  • 11篇四川省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应急...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河北省地震局
  • 6篇山西省地震局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安徽省地震局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力...
  • 3篇辽宁省地震局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206篇刘耀炜
  • 32篇张磊
  • 27篇孙小龙
  • 24篇杨多兴
  • 19篇杨选辉
  • 17篇曹玲玲
  • 17篇任宏微
  • 17篇施锦
  • 16篇高小其
  • 15篇方震
  • 12篇张彬
  • 10篇刘爱春
  • 10篇周振安
  • 9篇陆明勇
  • 9篇王秀英
  • 9篇郭丽爽
  • 9篇潘树新
  • 7篇高安泰
  • 7篇马玉川
  • 6篇晏锐

传媒

  • 24篇地震
  • 24篇国际地震动态
  • 12篇地震研究
  • 11篇中国地震
  • 7篇地震学报
  • 6篇地壳构造与地...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4篇地震地质
  • 4篇西北地震学报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3篇2007年地...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中国地震监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20篇2012
  • 12篇2011
  • 16篇2010
  • 22篇2009
  • 9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测年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给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文中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主要将其分...
张国盟刘耀炜张磊任宏微
关键词:地下水年龄测定地震监测
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被引量:75
2000年
重视前兆异常点的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深部介质及不同类型地震关系等特征的研究, 已成为目前地震预报研究人员的共识. 本文通过某些强震地下流体前兆的信息特征分析, 认为地下流体强震前兆的信息特征主要表现在: 出现时间上的阶段性、加速性和空间分布上的群体性和配套性等方面. 而对异常的阶段性与配套性特征的深入研究, 是揭示地震孕育过程, 进而对潜在震源区及发震时间给予较准确预报的关键问题.
刘耀炜施锦
关键词:强震地震预报地下流体前兆信息
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特征
<正>强震地下流体前兆信息主要表现在时间发展的阶段性、加速性和空间分布的群体性、配套性特征上.1.异常时间发展的阶段性中短期(一年尺度)异常是大陆强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地下流体同一个参量在中短期异常(加速变化)的背景...
刘耀炜施锦
文献传递
面向21世纪的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问题与发展被引量:10
2005年
对地下流体科学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基于先进观测技术的可靠观测资料是提高地震地下流体理论研究水平的关键。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今后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方向建设新一代地震地下流体科学观测台网;发展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阵和深井观测;开展野外观测实验研究、室内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和高精度大型数值模拟研究。
刘耀炜
关键词:地下流体
不同类型地壳结构的热特征研究
<正> 深部流体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在热能从深部向浅层的传递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热扰动对地震的触发作用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科学问题。但如果只考虑从热传递作用,热能由深部向浅层传递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深部热扰动所产生的能量很难...
刘耀炜高安泰
文献传递
印尼8.7级地震地下水微温度同震变化特征
<正>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Ms8.7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导致板块边界滑动接近1200公里,产生的地震断层破裂宽度有可能超过100公里(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报告,2005),释放的能量巨大,引起我国大陆强烈的...
刘耀炜刘永铭陈大庆
文献传递
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引起的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大量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从宏观结果看,在54个同时存在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的观测井中,有51口观测井的变化类型为水位上升-水温上升、水位下降-水温下降、水位振荡-水温上升或下降(以下降为主),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这可能与地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有3口观测井的水位变化与水温变化方向相反,且水温变化均为震后效应.另外,有1口观测井水位无变化而水温同震效应明显.这些不同类型的同震变化与井孔条件、水温梯度、传感器位置及水位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微观结果看,井水位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复杂,这与井孔条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
张彬刘耀炜高小其杨选辉任宏微李旖雯
关键词:地震同震效应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主要作用与流体前兆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2023年
地下流体在地震孕育和前兆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地下流体对地震预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对地震孕震环境和发震机制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导致无法根据地表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准确预测地震。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地下流体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总结,介绍地下流体研究的几种经典模型,分析了地下流体在地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并探究流体前兆形成机制。研究工作对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施得旸刘耀炜
关键词:地震地下流体孕震环境前兆机理地震预报
痕量气体检测关键技术与地震短临监测示范应用
王维平刘耀炜高海军范雪芳何镧高小其张磊郭丽爽刘佳琪孙玲玲王卉王维熙辛青
地球排气现象与构造活动关系的研究是现代地球动力学的重点方向之一。H<,2>、Hg在地震前往往会出现异常浓度,气体浓度表现为异常幅度大、异常时间短以及突发性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地震短临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观测中痕量气体...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地震预测数据采集方法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学40年探索历程回顾被引量:45
2006年
通过回顾40年来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流体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早期在该领域具启迪性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纵观历史,无论是观测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创新,还是对各种参量的观测分析以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都与地震监测预报这一关键需求紧密相关。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的历史沿革表明,对强地震的监测与预测需求推进了观测网的建设和发展;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基于多手段、综合性和数字化的趋势;地下流体理论与前兆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前兆模型(或模式)、数值模拟、室内和野外实验研究等是推进学科创新工作的主要技术途径;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探索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预报技术,以及重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预测实践证明,地下流体学科在我国大陆地震预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最后介绍了本学科主要的论著及技术规范,简要回顾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对地下流体学科主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以及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
刘耀炜
关键词:地震地下流体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