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洪超

作品数:50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血管
  • 14篇脑梗
  • 14篇脑梗死
  • 14篇梗死
  • 13篇急性
  • 10篇血栓
  • 10篇卒中
  • 9篇动脉
  • 8篇溶栓
  • 8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7篇血管内治疗
  • 7篇血浆
  • 7篇血栓切除术
  • 7篇同型半胱氨酸
  • 7篇氨酸
  • 7篇半胱氨酸
  • 6篇脑梗死患者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机构

  • 3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5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50篇施洪超
  • 24篇周俊山
  • 18篇周峰
  • 12篇张颖冬
  • 9篇刘宇恺
  • 8篇王军
  • 6篇赵红东
  • 6篇周俊山
  • 6篇石国美
  • 6篇黄清
  • 5篇姜建东
  • 5篇王伟
  • 5篇蒋腾
  • 4篇张红
  • 4篇刘春梅
  • 3篇陈霓红
  • 3篇陆敏
  • 3篇张羽乔
  • 2篇张红
  • 2篇蒋伏平

传媒

  • 6篇国际脑血管病...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4篇江苏省第十七...
  • 3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祝您健康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国际数字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07
  • 3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浆Hcy、ET和NPY联检的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了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测定39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放免法测定ET和NPY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血浆Hcy、ET、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3个月仍高于正常人组水平(P<0.05)。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Hcy、ET、NPY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军傅雷施洪超武捷姜建东
关键词:脑梗死内皮素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正>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我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
周峰施洪超周俊山
文献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内膜剥脱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和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46例,其中CEA...
石国美周俊山刘宇凯张红施洪超张雷扬赵红东唐冰张颖冬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血清Hcy和HPA轴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PA轴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HPA轴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王军施洪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血清Hcy和HPA轴激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HPA轴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HPA轴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王军施洪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文献传递
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72例)和溶栓后他汀治疗组(1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的血浆MMP-9水平。第7 d和第90 d时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并比较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及早期治疗组性别、年龄、溶栓时间窗、血压、既往史、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TOAST分型及OCSP卒中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溶栓前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比较,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6 h、12 h、24 h及72 h的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t=2.64,t=-9.85,t=-8.88,t=-5.62;均P<0.01)。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第7 d及第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均P<0.05)。结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MMP-9水平有抑制作用,不增加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
陈霓红周俊山施洪超赵红东蒋伏平刘宇凯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他汀类药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
围脑血管造影手术期心理指导对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心理指导,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行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对照组200例,为未行心理指导的造影患者.对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施洪超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对比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13例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35例接受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再灌注率、预后良好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脑疝形成、卒中相关肺炎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疗效、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成功再灌注率(92.3%VS.85.7%)、完全再灌注率(76.9%VS.65.7%)、预后良好率(mRS0~2分)(61.5%VS.51.4%)、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4%VS.17.1%)、脑疝形成率(7.7%VS.11.4%)、卒中相关肺炎率(69.2%VS.65.7%)、死亡率(30.8%VS.34.3%)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较于直接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能明显减少取栓次数[单纯血管内治疗:2(1,3);桥接治疗:1.5(1,2),P<0.05]。结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桥接治疗在再通率及安全性方面并不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但可以显著减少取栓次数,从而降低潜在颅内出血等风险并减少不良预后。
黄石周峰蒋腾施洪超周俊山张颖冬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笔者医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和手术操作等资料,平均随访2.8年。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占72%(36/50);平均年龄63.1±8.3岁,52处狭窄病变放置60枚支架,术后发生ISRS 7例(13.46%),其中置入两枚支架者ISRS 50%(4/8),置入一枚支架者ISRS 6.82%(3/44)(P<0.05);术后有残余狭窄ISRS 45.45%(5/11),无残余狭窄ISRS 4.88%(2/4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与置入支架数量及术后残留狭窄相关(P<0.05)。结论支架置入数量和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可能是IS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狭窄病变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及尽量减少支架后残余狭窄对防止术后再狭窄至关重要。
周峰施洪超周俊山陈骅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支架内再狭窄
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颅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其中30例接受静脉溶栓者为溶栓组,35例接受桥接治疗者为取栓组,通过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后24 h、7 d的NHISS和早期预后良好率、血管再通率、90 d的mRS评分,同时对比治疗期间的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血管再闭塞、临床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和7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 <0. 05);治疗后24 h及7 d的NIHSS评分取栓组均明显低于溶栓组(均P <0. 05);治疗后24 h、7 d的早期预后良好率取栓组(51. 4%、68. 6%)均明显高于溶栓组(26. 7%、40. 0%)(均P <0. 05);取栓组血管再通率(82. 9%)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36. 7%)(P <0. 05);治疗后90 d的远期预后良好率(mRS≤2)取栓组(71. 4%)明显高于溶栓组(43. 3%)(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脑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血管再闭塞、药物过敏、临床死亡等发生率,溶栓组为40. 0%,取栓组为42.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桥接治疗急性缺血性大动脉性脑卒中效果较好,且安全性与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刘春梅周俊山张羽乔施洪超候健康张中华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机械取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