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富兰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公共政策
  • 2篇诉求
  • 2篇契合
  • 2篇网络民意
  • 2篇民意
  • 2篇公共政策制定
  • 2篇公民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行为
  • 1篇社会
  • 1篇视域
  • 1篇现代社会
  • 1篇公民能力
  • 1篇公平

机构

  • 5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施富兰
  • 1篇叶芬梅

传媒

  • 1篇行政论坛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会
  • 1篇黑河学刊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现代社会公民能力:概念、功用及其提升被引量:1
2009年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能力日渐完备,且在各种经济理论的视角下,公民能力日益能量化。从公民能力发挥功用的实践来看,它以变量的形式存在,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具有正负效应的结果。因而,现代政府需要认真对待公民能力的发挥,并努力提升公民能力正效应,实现公民能力与政府行为的和谐共生。
施富兰
关键词:公民能力政府行为
公共政策制定价值研究论纲被引量:3
2007年
在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多元化、城乡二元格局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对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价值问题。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价值研究,就其界定的范围来看,公共政策的“政策”运行逻辑在实质上规定了公共政策制定价值研究的基本框架。
施富兰
关键词:公共政策
特定视域下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价值基准之反思被引量:3
2007年
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价值考量的重要前提是对"政治性公共政策"的界定。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出现价值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价值平衡功能的缺位;决策体制中的集权;政府能力的有限;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影响等。因此,对政策制定价值基准进行反思将对我国政策制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施富兰叶芬梅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平
公民“后实利性”诉求与当代中国网络民意相契合下的政策价值研究
2012年
"后实利性"诉求反映的是后工业社会民众面对社会问题时的价值追求,它源自于西方,然而在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文章在试图界定公民"后实利性"诉求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与当代中国正在兴起的网络民意之间的契合,并得出结论:公民"后实利性"诉求已经显现于网络平台之上,即"网络民意"。进而,探讨其在现实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的意义。
施富兰陈绍翊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共政策
公民诉求“后实利性”的阐释及其在现代视野下的契合——以网络民意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后实利性"诉求反映的是后工业社会民众面对社会问题时的价值追求,它起源自西方,但在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本文试图在界定公民"后实利性"诉求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与正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网络民意之间的契合,并得出结论:公民"后实利性"诉求已经显现于网络平台之上,即"网络民意"。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公民诉求"后实利性"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的意义。
施富兰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共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