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晨
- 作品数:18 被引量:8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淋巴瘤Daudi细胞SHP-1甲基化及5-杂氮脱氧胞苷抑制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eytidine.5-Aza-CdR)对 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 Daudi 细胞中的 SHP-1抑癌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 Daudi 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影响,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方法应用 MTT 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200.00,20.00,2.00,0.20μmol/L 等不同剂量,作用24,48,72h 对 Daudi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1,3,5d 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用亚硫酸氢盐测序 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T-A 克隆及 DNA 测序分析甲基化状态。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处理前和处理7dDaudi 细胞 SHP-1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经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 作用7d 的 Daudi 细胞基因组 DNA 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未经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的对照组 Daudi 细胞基因组 DNA 的胞嘧啶保持不变;②经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7d,SHP-1mRNA 和蛋白均重新表达;③5-杂氮脱氧胞苷抑制 Daudi 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药物作用72h,剂量为200.00,20.00,2.00和0.20μmol/L 时,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2.0%.65.1%.51.5%.28.8%和23.4%:④5-杂氮脱氧胞苷可使 Dandi 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用药1,3,5d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0.8%和17.1%:⑤5-杂氮脱氧胞苷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S 期和 G_1期,最显著的是 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 作用24h 后92.7%的细胞阻滞在 S 期;其次,在相同药物浓度下.G_1期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药物作用1,3,5d 时,G_1期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1.2%,7.9%和21.5%。结论 DNA 异常甲基化是导致 Daudi 细胞 SHP-1基因缄默的重要原因:特异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能较好地逆转 Daudi 细胞 DNA 异常甲基化,并有效地激活因高甲基化所致 SHP-1基因缄默的再转录,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
- 方建晨苏祖兰邱耕何丹冯智英朱明芬李莉何向蕾
- 关键词:淋巴瘤脱氧胞苷甲基化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 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对26例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病变主要位于下鼻甲、鼻中隔,表现为鼻黏膜糜烂、溃疡或结节状外生性肿物;组织病理学显示有血管浸润和坏死,不等量异形核淋巴细胞弥漫散布、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不表达CD_(20)、CD_(79α)和CD_(68),表达CD_(45RO)、CD_(?)、CD_(43)、CD_(56),细胞毒蛋白抗原和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的寡核苷酸检测常阳性;主要采用局部放疗和化疗相结合进行治疗。结论原发性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变多位于下鼻甲、鼻中隔,具有独特的病理、免疫学特点,早期综合治疗进行,预后较好。
- 邬振华赵侃沈志森李幼珍何向蕾方建晨
- 关键词:淋巴瘤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鼻腔鼻肿瘤
- EB病毒阳性老年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 2011年
- 在2008版的WHO分类中EB病毒(EBV)阳性老年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新的类型被单独特别列出。就其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发现DLBCL中的EBV的方法进行讨论,另外还就DLBCL患者中EBV感染状态潜在的预测和预后价值及对这类肿瘤的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 方建晨周珏
- 关键词:老年人
- 免疫组化技术在罕见非霍杰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
- 2006年
- 冯智英苏祖兰金亦方建晨何丹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5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WHO(2004)组织学分型标准对5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并分析病例的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胸腺瘤A型7例,AB型16例,B1型6例,B2型15例,B3型11例;胸腺癌3例。Masaoka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4、15、10、9例。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的Masaoka分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组织学分型高的肿瘤患者Masaoka分期也高。结论WHO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能较准确的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珏方建晨李锐李征张启华何向蕾汪春年
- 关键词:胸腺瘤组织学病理学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肿瘤被引量:3
- 2004年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Pigmentepithelium derivedfactor ,PEDF)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它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抑制血管形成、促进肿瘤分化和凋亡等功能。PEDF是近年来国外研究较多的肿瘤生长和转移抑制因子之一 ,它的发现和其对肿瘤作用机制的阐明 ,对于人类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方建晨邵春奎苏祖兰
- 关键词:色素上皮源性因子肿瘤血管形成
- 甲状腺畸胎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畸胎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最常发生在卵巢和睾丸.发生在甲状腺极为罕见。根据WHO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大约有300多例甲状腺畸胎瘤报道,占甲状腺良、恶性肿瘤〈0.1%.肿瘤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新生儿。
- 方建晨周珏王朝夫丁祺甘咏莉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畸胎瘤发病年龄高峰病例报告
- 淋巴组织良性病变和淋巴瘤中SH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良性病变和淋巴瘤的SHP-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1例不同类型淋巴瘤和27例淋巴组织良性病变。结果(1)SHP-1的正常表达部位在淋巴结和扁桃体生发中心的套区和边缘区及部分的滤泡间区,脾脏主要在边缘区及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在淋巴瘤中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反应性成分也可表达;淋巴瘤的SHP-1蛋白表达比良性病变弱。(2)SHP-1在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率(36·04%,40/111)远低于良性病变的阳性表达率(100%,27/27),包括霍奇金淋巴瘤(62·5%,5/8)、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7·68%,26/69)、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6·47%,9/34);不同亚型淋巴瘤表达上有差异,其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黏膜相关淋巴瘤(12·5%,2/16),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0%(11/22),滤泡性淋巴瘤42·11%(8/19),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中有80%(4/5),NK/T细胞淋巴瘤16·67%(1/6),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4·29%(1/7),外周T细胞淋巴瘤0(0/7)。(3)滤泡性淋巴瘤的表达方式有:肿瘤性滤泡有阳性表达;肿瘤性滤泡无表达,滤泡周围也是阴性。结论(1)SHP-1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有参考意义,尤其适合滤泡反应性增生的良性病变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2)SHP-1蛋白的缺失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抑癌基因。
- 方建晨苏祖兰邵春奎冯智英吴秋良
- 关键词:淋巴瘤SHP-1免疫组织化学
- 胸腺瘤组织学分型误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胸腺瘤组织学分型误诊现象,探讨发生误诊的原因。方法按照WHO2004胸腺肿瘤新分类标准对5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重新进行分型。结果58例胸腺肿瘤有22例发生组织学分型的误诊,误诊率高达38%。结论胸腺瘤组织学分型易发生误诊,应该熟练掌握胸腺肿瘤WHO2004新分类,以降低误诊率。
- 方建晨周珏何向蕾丁华新潘登甘咏莉汪春年李征
- 关键词:胸腺瘤误诊免疫组化
- SHP-1基因高甲基化及逆转在淋巴瘤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
- 目的:采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逆转SHP-1的高甲基化从而改变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以及SHP-1蛋白在淋巴组织的良性病变和淋巴瘤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它们在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结论1.Daudi淋巴瘤细胞株SHP-...
- 方建晨
- 关键词:淋巴瘤5-氮-2-脱氧胞苷SHP-1基因DNA甲基化高甲基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