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琦

作品数:121 被引量:1,339H指数:21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经济管理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6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6篇生态
  • 14篇乡村
  • 12篇土地利用
  • 12篇城市
  • 10篇贫困
  • 8篇水资源
  • 8篇能源
  • 8篇农村
  • 8篇农业
  • 7篇影响因素
  • 7篇富集区
  • 7篇产业结构
  • 6篇生态环境
  • 6篇生态系统
  • 6篇黄土高原
  • 5篇地理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农户
  • 5篇旅游
  • 4篇移民

机构

  • 97篇宁夏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咸阳师范学院
  • 18篇陕西师范大学
  • 1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京大学
  • 4篇西北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华侨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作者

  • 121篇文琦
  • 11篇何彤慧
  • 10篇赵媛
  • 8篇许昕
  • 7篇刘彦随
  • 6篇丁金梅
  • 5篇米文宝
  • 5篇马彩虹
  • 5篇李霞
  • 4篇杜忠潮
  • 3篇马明德
  • 3篇延军平
  • 3篇赵茹
  • 3篇封建民
  • 2篇朱志玲
  • 2篇黄晓军
  • 2篇钟太洋
  • 2篇王永生
  • 2篇刘正佳
  • 2篇李玲

传媒

  • 7篇干旱区资源与...
  • 7篇经济地理
  • 6篇生态学报
  • 6篇地域研究与开...
  • 6篇干旱区地理
  • 6篇宁夏大学学报...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生态经济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测绘科学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17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百度地图的银川市商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百度地图为研究平台,结合实地调研,总结银川市商业空间格局的基本特征,探讨商业空间布局存在的一些问题,预测商业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提出优化商业空间布局的建议.以期为银川市的商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拓星星汪建敏文琦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被引量:13
2019年
贵州省属于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与集中连片特困的复合区域,研究其贫困化的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对该地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以贫困发生率为指标,采用ESTDA框架对2003-2015年贵州省贫困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贫困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出现了贫困化相似县域相邻分布的空间集聚效应,局部趋势上两级分化趋势明显,空间结构呈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2)贫困化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出现协同增长型的县域有53个,表明贫困化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整合性。(3)贫困化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4)各因素对贫困化的影响力存在一定差异,农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贫困化主要因素,海拔、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任意两个因素交互探测后对贫困化的影响均强于单个因素的影响,且解释力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线性增强两种类型。
夏四友赵媛文琦文琦许昕唐文敏
关键词:贫困发生率LISA
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研究内容,讨论了农村转型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经历了1949~1978年制度转型背景下以生产力为重心的农村转型,1979~1993年...
文琦刘彦随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文献传递
1995年至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及演变分析被引量:32
2009年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本研究运用市场竞争态模型、地理集中指数,MapInfo软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6年,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外国游客人数从730.32×104人迅速增加到2561.60×104人,年均增长率达12.08%;全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结果显示,金牛市场和明星市场较稳定,而幼童市场数量增加较快;12年间中国入境外国游客的地理集中指数由30.29%减少到25.17%,表明入境旅游目的地逐渐趋于分散;②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分析,数量上东部地区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总量明显大于中西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在稳定中快速成长,中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市场呈现波动起伏态势;1995年~2006年,东中西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均呈现逐年发散态势,地理集中指数呈现以2.09%、1.99%、1.01%的速率扩散;③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体现出"东渐西递"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外国游客主要选择北京、上海及周边城市,21世纪初出现"南下西递"趋势,目前呈现由沿海一带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格局。
文琦杜忠潮李玲
绩效视角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交互特征及耦合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从绩效视角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动态特征和耦合关系有助于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差异机理,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重心耦合等方法,从业绩和效率视角探究了2005—2017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动态格局及其耦合关系。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和效率的整体空间非均衡性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呈"单峰"演变分布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呈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2)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和效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显著,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具有协同与竞争并存的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较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强,形成竞争主导型格局。(3)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存在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而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类型转移相对活跃,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较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弱。(4)生态文明建设业绩和效率的重心趋于集聚,空间耦合关系不断增强。高绩高效型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青海、内蒙古和宁夏为稳定低绩高效型,而其他中西部省域多属低绩低效型。
夏四友文琦崔盼盼宋永永刘笑杰鄢继尧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新农村建设旨在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但农牧交错区既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从协调发展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地处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的冲突,提出了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案,即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劳务输出,采用生态购买,建立生态特区,营造生态文化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协调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并建议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文琦李玲林君飞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农村经济
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宁夏各县区2008—2013年的人口、GDP数据,借助Arcgis10.0软件,对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宁夏人口不均衡程度加深,经济不均衡程度减弱,但经济不均衡程度仍高于人口不均衡程度。(2)2008—2013年全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格局总体上变化不大,宁夏北部地区的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受首府经济和矿区开发影响,集中指数较高。(3)经济和人口的地理集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2008—2013年,宁夏"人口和经济基本一致型"的地区有所增加,但仍然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型"为主。并在文章结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鲁彦文琦夏四友马彩虹
关键词:人口分布
煤炭资源富集区农户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以农户为细胞单元,通过对典型乡镇农户收入的差异分析来探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取陕西省神木县12个乡镇典型村域进行农户调查和定量评价,运用多元回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各乡镇间人均纯收入差距显著,基尼系数均在0.20以上,67%的乡镇基尼系数大于0.30,其中解家堡、乔岔滩、花石崖的基尼系数更是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乡镇内部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回归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支出是低收入家庭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等显著影响着中等收入家庭农户收入;而经济潜力、家庭教育负担、区位因素对高收入家庭农户收入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要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除了发展个体经济、提升兼业比重外,还应重视农户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合作。
焦旭娇文琦
关键词:农户收入
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的时空演变被引量:39
2017年
运用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0—2013年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呈显著上升态势,大多数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显著提升,县域差距逐步缩小,各区县排名出现波动。(2)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综合效率较高,县域差距逐年减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而规模效率则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后技术效率始终高于规模效率,主导着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效率。(3)2000—2013年榆林市"高—有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格局呈现由北部单中心的格局向南北多中心格局演变。2000—2005年"高—无效型"区县最少,其空间格局出现由北向南转移规律。"低—有效型"区县的空间格局呈现出由西向东渐变的特征。"低—无效型"的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格局出现由东部、东北部多中心结构向以东部单中心结构演变。
夏四友文琦赵媛许昕杨奎赵茹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
1997—2016年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动态与驱动因素被引量:38
2019年
研究农业碳排放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指导农业碳减排和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农业碳排放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ESTDA框架和GWR模型从时空关联视角对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趋势,农业碳排放率空间差异逐渐扩大。(2)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3)协同增长型省域数量呈现减少趋势,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率的空间格局整合性下降且由协同增长主导型向协同与竞争并存的格局转变。(4)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较强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空间转移惰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农业碳排放率驱动因素的空间非均衡联动局域性特征显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南向北依次递减,居民收入状况和种植结构的分布趋势为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耕地面积构成状况对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耕地规模对农业碳排放率具有负向作用,回归系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增。
夏四友赵媛许昕许昕宋永永文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