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金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129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生态
  • 3篇生态建设
  • 2篇生态环境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经济发展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建设
  • 1篇植被条件
  • 1篇人均纯收入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与经...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健康
  • 1篇生态重建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态足迹法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水资源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西京学院

作者

  • 11篇丁金梅
  • 6篇文琦
  • 5篇延军平
  • 3篇陈锋
  • 1篇刘冬梅
  • 1篇鲁丰先
  • 1篇李环姣
  • 1篇董婕
  • 1篇刘彦随
  • 1篇孙亚军
  • 1篇李玲芬
  • 1篇董华英
  • 1篇李环娇

传媒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川市水资源胁迫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银川市地处银川平原腹地,属于北方干旱地区之一。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约束力。用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资源供需平衡、生态系统健康3种方法对银川市水资源胁迫度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526m3/年,人均水资源压力属轻度缺水状态,当地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32.2%,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数呈现中高压力状态,两者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使用地下水,农业使用黄河水的"二元"用水结构造成;城市水资源利用均超过了水资源的"安全线",局部年份靠近"警戒线",未来城市发展受水资源胁迫度较大,大幅度农业节水会影响地下水补给,进而对银川平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为0.418,隶属于不健康水平,原因是组织能力(0.400)、发展能力(0.368)和生活质量(0.578)均呈不健康状态。最后,建议银川市应该以节约型和生态型理念为发展的主导思路,即在干旱区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
文琦刘彦随丁金梅陈锋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系统健康
开封市龙亭景区旅游生态占用分析
2007年
旅游生态占用通过定量化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来衡量旅游活动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基于生态空间占用的理论方法和旅游消费特征,以游客出游消费为出发点,运用旅游生态占用模型计算了开封市龙亭景区的旅游生态占用;根据其生态占用结构特点,分析景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探索景区旅游改革的方向.最后,探讨了本模型的优点和生态占用法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对生态旅游的指示和指导意义。
丁金梅延军平鲁丰先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榆林市生态重建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丁金梅延军平文琦李环娇陈锋孙亚军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重建可持续发展
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研究--以榆林市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农牧交错区既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从协同论系统论原理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地处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的冲突,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方案,即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劳务输出,采用生态购买,建立生态特区,营造生态文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协调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建议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文琦延军平丁金梅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农村经济
西安市春夏季高校宿舍室内小气候观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宿舍2005年的室内温湿度观测资料,对比西安市区2005年气象资料,用旬平均值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05年4—7月学生宿舍室内温湿度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讨论了考试期间的温湿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舒适度评价;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室内温湿度预报方程,对考试期间的舒适度进行了简单的预测.
李环姣董婕丁金梅董华英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植被建设途径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以黄土高原中北部丘陵沟壑区至风沙滩区这一特殊的过渡区域为例,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植被恢复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具有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受控于降水的地带性格局,越向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越不稳定;(2)不同植被类型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高,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林地含水量较低,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土壤干层广泛发育。草地水分的变异程度小于林地,其土壤水分较为稳定;(3)榆林样点位于古湖盆滩地的环境条件下,其土壤含水量较高,超过了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恢复过程中,大面积进行植树造林是不可取的,应以草地建设为主,在某些特殊的古湖盆地质条件下,可进行部分植树造林。
李玲芬延军平刘冬梅陈锋丁金梅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过渡区
陕北风沙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式
生态建设与经济互动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陕北风沙区是集能源富集、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等特征为一体的典型区域,其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通过互动度测算,动态定量评价生态...
丁金梅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
文献传递
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进格局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利用1985-2010年宁夏统计数据,运用Geoda095i空间分析软件、聚类分析法,从时空角度研究了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区域差异、演进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初级阶段低增长速度区大部分位于宁南山区,呈"C"字型分布,该区域人口增长过快,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超载突出,工业基础薄弱;初级阶段高增长速度区位于宁夏中西部地区,该区域农业基础较好,但工业化进程缓慢;高级阶段高增长速度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川区,该区域凭借引黄灌溉之利,农业高产稳产,已成为西北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二、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分析认为,地理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劳务收入方式、区域政策演变是造成农民纯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等来提高宁夏县域农村居民纯收入。
文琦丁金梅纳静涛
关键词:农民收入时空分异
近50年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1
2007年
根据陕甘宁地区气温、降水和蒸发量资料,运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和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该区1955-2004年的气候演变过程,比较不同气候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特别是退耕还林近5来气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0年来年均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冬春温增幅较大;降水呈减少趋势,夏秋季降水急剧减少;蒸发量减少。近5年来,温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秋冬季降水有所增加,降水变率增大。最后,初探了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的原因,肯定该区仍处于暖干期,指出气候变化特征对该区生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丁金梅延军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建设
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被引量:22
2010年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基本保持在良好协调类型,呈现稳定的态势。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显示,1996年以前,该区域发展主要受经济滞后制约;1997-2003年表现为生态与经济同步协调状态;2004年以后,主要表现为生态滞后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丁金梅文琦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协调发展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