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 作品数:12 被引量:9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石膏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效应的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剂量与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 以麻杏石甘汤原方用量为基础,维持方中麻黄、苦杏仁和炙甘草药量不变,仅改变方中石膏用量,另设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统计结果并计算出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石膏用量变化的麻杏石甘汤及其去石膏方均能够降低LPS致热大鼠体温,同时降低血浆PGE2水平。与无石膏方比较,石膏加入方中后,各组在降低大鼠体温、降低血浆PGE2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半数有效量EC50 2.785 gkg-1;治疗窗为[D]20~ [D]80 2.218~3.497 gkg-1;阈剂量 2.218 gkg-1。 结论: 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具有弱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汤剂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苦杏仁苷及麻黄的作用有关。当石膏加入方中,解热效应迅速增强,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最大效应,即使再增大石膏用量,解热效应持续维持在最大效应。 崔艳茹 屈飞 徐镜 徐国良关键词:麻杏石甘汤 石膏 量效关系 前列腺素E2 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内毒性发热SD大鼠的体温及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剂量1组~剂量9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另10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成发热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相应量生理盐水或麻杏石甘汤。观察比较各组体温和6.0 h体温反应指数(TRI6.0)变化,并测定血浆PGE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麻杏石甘汤剂量1至剂量9能明显降低发热大鼠的最大温差(ΔTmax)和TRI6.0,麻杏石甘汤存在量效关系,且降温效应为多波折曲线。此外,麻杏石甘汤能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浆PGE2水平。结论:不同剂量麻杏石甘汤对内毒素性发热SD大鼠的解热作用为多波折量效关系。 屈飞 崔艳茹 徐镜 徐国良 黄丽萍 余日跃关键词:麻杏石甘汤 体温 血浆前列腺素E2 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1%甲酸(B),梯度洗脱0~30min,5%→20%A;30~40rain,20%→25%A;40~60rain,25%→29%A;60~65min,29%→32%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3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分别在0.0280~0.448μg(r=0.9998)、0.0164—0.262μg(r=0.9999)、0.113—1.81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3.4%(RSD=2.77%)、98.3%(RSD=2.58%)、95.2%(RSD=2.4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 张启云 邹云香 徐国良 尚广彬 徐镜 孔越 李洋 严增明 汤喜兰关键词:绿原酸 异嗪皮啶 迷迭香酸 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 18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 邹云香 张启云 徐镜 严增明 李洋 汤喜兰 徐国良关键词:肿节风 绿原酸 异嗪皮啶 迷迭香酸 文献传递 苦参碱对小鼠H22细胞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在体内和体外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小鼠腹水瘤细胞H22的体外杀伤作用;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瘤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1.0、2.0、4.0mg·mL-1苦参碱对H22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体内实验显示,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H22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苦参碱高剂量组瘤重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中、低剂量组,P<0.01;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苦参碱组和环磷酰胺组瘤组织内的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平均染色强度均低予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苦参碱高剂量组MV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较环磷酰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提高H22肉瘤小鼠生存质量,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屈飞 崔艳茹 徐镜关键词:苦参碱 H22荷瘤小鼠 环磷酰胺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普配伍使用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AA大鼠关节炎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雷公藤多苷组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配伍组;来氟米特20 mg.kg-1 ig,1次/d;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20 mg.kg-1 ig,1次/d;配伍组:来氟米特20 mg.kg-1 ig,8 h后,雷公藤多苷20 mg.kg-1 ig,1次/d均于造模后14 d开始给药,连续处理21 d。治疗后,观察AA大鼠足爪肿胀程度及关节炎指数(AI),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①相较于AA模型组,来氟米特组、雷公藤多苷组和配伍组中大鼠足爪肿胀程度及AI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其中以配伍组大鼠关节炎症状改善最为明显(P<0.05)。②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和PG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经过治疗后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以配伍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或P<0.05);③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中AA大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降低,而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配伍组变化最为明显(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和来氟米特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关节破坏,减轻A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屈飞 崔艳茹 徐镜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 来氟米特 细胞因子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 ~ 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g,苦杏仁7.5g,甘草7.5g,石膏26.4 g. 崔艳茹 屈飞 徐镜 徐国良关键词:麻杏石甘汤 配伍 石膏 解热 参附注射液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心肌顿抑的主要机制是钙超载和自由基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肌原纤维对钙离子敏感性降低导致的心肌机械功能障碍.本文研究参附注射液(SFI)是否能够恢复顿抑心肌的舒缩功能和钙离子的敏感性,并探索其量效关系.
方法... 严增明 李洋 徐镜 邹云香 赖小东 孔越 徐国良关键词:心肌顿抑 参附注射液 中药药理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抗氧化及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从抗氧化及免疫保护层面,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及葛根芩连汤低... 赖小东 赵益 孔越 徐镜 朱卫丰 徐国良关键词:溃疡结肠炎 葛根芩连汤 中药药理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麻杏石甘汤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建立静脉注射内毒素的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麻杏石甘汤的解热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多个浓度(5,10,20,40,60,80μg.kg-1)的内毒素,观察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建立适宜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发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33,4.5,15.2 g.kg-1),实验当天灌胃给药后立即造模,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该发热模型动物体温变化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可引起SD大鼠显著升温(P<0.01),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内毒素致SD大鼠发热模型最佳造模剂量为20μg.kg-1。灌服低、中、高剂量麻杏石甘汤的大鼠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比较各组的体温反应指数TRI值,发现各组的解热效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麻杏石甘汤对静脉注射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屈飞 徐镜 崔艳茹 徐国良 余日跃关键词:内毒素 发热 麻杏石甘汤 解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