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学祖

作品数:45 被引量:811H指数:18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建筑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冻土
  • 8篇自然对流
  • 6篇多年冻土
  • 5篇通风管
  • 5篇土壤
  • 5篇青藏
  • 5篇路堤
  • 4篇道路工程
  • 4篇透壁通风管
  • 4篇温度
  • 4篇路工
  • 3篇冻土区
  • 3篇冻胀
  • 3篇多年冻土区
  • 3篇石层
  • 3篇碎石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路基
  • 3篇块石
  • 3篇饱和土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绍兴文理学院
  • 9篇中交第一公路...
  • 4篇国立莫斯科罗...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城市建设...

作者

  • 45篇徐学祖
  • 17篇孙斌祥
  • 10篇汪双杰
  • 10篇章金钊
  • 9篇赖远明
  • 8篇王家澄
  • 6篇刘琦
  • 5篇邓友生
  • 5篇杨丽君
  • 4篇程国栋
  • 3篇张立新
  • 3篇马巍
  • 2篇朱元林
  • 2篇杨秋伟
  • 2篇陶兆祥
  • 2篇李东庆
  • 2篇张立新
  • 2篇董金梅
  • 2篇何平
  • 1篇李萍

传媒

  • 18篇冰川冻土
  • 6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力学进展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5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条件对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降温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青藏高原冻土区高速公路拟采用的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进行了表面开放和封闭透壁通风管碎石试样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分析比较了表面开放和封闭边界条件对透壁通风管负温通风增强碎石路堤降温效果的影响差异。分析表明,表面开放和封闭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都以外界空气通过管壁透气小孔与通风管附近碎石区域孔隙空气循环产生的强迫对流传热增强降温作用,另外,表面封闭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能够在上部碎石区域产生孔隙空气循环的自然对流降温效应。因此,表面封闭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的降温效果更为显著。
杨丽君孙斌祥王伟刘琦徐学祖
关键词:透壁通风管
青藏高原铁路多年冻土路堤的碎石层高度被引量:7
2006年
分析表明路堤尺寸、形状和边界形式对碎石路堤自然对流效应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路堤的压力边界条件。对4种压力边界情况的碎石路堤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计算,显示透气边界的碎石路堤自然对流降温效应为最强。最后,通过引入自然对流指数,提出了实际冻土路堤碎石层填筑高度的确定方法,具体给出了粒径为2cm^4cm、4cm^6cm、6cm^8cm和8cm^10cm的碎石层填筑高度,并对粒径为6cm^8cm的碎石层填筑高度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对流指数所确定的碎石层高度对实际冻土路堤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孙斌祥徐学祖赖远明汪双杰章金钊
关键词:自然对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
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通风方向的降温特征
针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公路路堤采用的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进行了水平埋设透壁通风管路堤碎石试样的降温效果室内试验,分析了透壁通风管碎石路堤通风方向的降温特征。分析表明,碎石试样内部温度分布除热传导控制外还受到透壁通风管通风产生...
杨丽君孙斌祥李娜刘琦徐学祖
关键词:透壁通风管
基于数学特征方程的冻土应力-应变模型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为了研究冻土的两种应力-应变数学模型产生拟合误差的原因.方法引入强度因子的概念,建立模型特征方程对传统双曲线和指数曲线应力-应变模型的数学局限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两种传统模型的数学特征方程均不独立;在初始切线模量和最终强度分别相同的情况下,双曲线模型的强度因子大于指数曲线模型的强度因子,双曲线模型的收敛速度小于指数模型的收敛速度.结论传统冻土双曲线和指数曲线应力-应变模型的拟合误差是由其各自的数学模型缺陷造成的,合理的应力-应变模型的数学特征方程应相对独立.
王伟孙斌祥杨丽君徐学祖卢廷浩
关键词:冻土应力-应变模型
温度和压力条件对正冻土中成冰过程和冷生组构的影响被引量:15
1995年
对内蒙古粘土在两种温度和压力的边界条件下进行了开放系统室内受控冻结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温度边界条件下,上部荷载使土体压密、入流滞后、冰点降低、入流量小,导致分凝冰层数量少、厚度薄、冷生组构不发育;相同上部荷载条件下,冷端面温度持续下降的土拄,由于冻土段温度梯度持续增大,具有稳定入流且形成微冰层组构,而端面温度恒定的土柱中,由于冻土段温度梯度逐渐衰减,形成韵律式冷生剖面;外界水侵入压力增大了入流量,促进了冷生组构的发育。两种热边界条件诱导了指数型和直线型冻胀过程,两种给压方式诱导了衰减型和增长型冻胀量。关于上部荷载增大到某值,中断压力后冻胀终止的概念是相对的,即取决于热边界条件。
王家澄徐学祖张立新王玉杰
关键词:温度
含氯化钠冻土未冻水含量与冻融过程关系的特征被引量:20
1995年
在对不同总含水量和土中溶液初始浓度的含氯化钠冻土冻融两个过程中未冻水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发现对于含氯化钠的冻土,其融化过程中未冻水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同冻结过程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二次相变发生之前的第一段曲线,滞后的差值随温度降低呈指数形式减小,随总含水量和初始土中溶液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由于冻融过程中二次相变点有所不同,因此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融化过程未冻水含量的滞后值很大,且随总含水量和初始土中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随土类不同而不同。
张立新徐学祖邓友生
关键词:冻土冰水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天然气水合物被引量:68
2001年
介绍了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概况和多年冻土特征,论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前景。
张立新徐学祖马巍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构造
正冻土中的水热耦合模型被引量:24
2001年
根据温度梯度诱导薄膜水迁移的冻胀机理 ,建立了模拟标准样品无盐土冻胀过程的水热耦合模型 .模型需要输入的参数包括 :干密度、含水量、孔隙度、未冻水含量 (- 1℃ )、导热系数、渗透系数及边界温度条件、冻结周期和时间步长等 .计算结果包括 :冻胀量、冻结深度、冰分凝温度、冻结缘厚度 .通过与实际冻胀实验结果比较 ,模型所预测的冻胀量和冻深与实测值相差分别为 1.12 %~ 15 .77%和 5 .38%~ 10 .35 % .冻结缘的厚度变化在时间上有三种方式 :即持续增大、增大后逐渐减小。
赵建军董金梅王沛周长青徐学祖王家澄陶兆祥
关键词:冻胀
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99
2000年
为加深对冻胀机理的了解,首先研究与未冻水迁移密切相关的冻结缘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综述了冻结缘的微结构特征和冻结缘的特征参数(包括未冻水含量、导湿系数和冰、水相压力),然后概述了各类冻胀预报模型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研究领域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强冻胀机理的研究、深入测定冻结缘的特征参数和建立健全冻胀预报模型的综合评价.
李萍徐学祖陈峰峰
关键词:冻土
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系数的变化特征被引量:9
1994年
用水平土柱吸渗法对不同土壤和同类不同干容重的土壤水扩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其结果表明,土壤水扩散系数是土壤含水量的指数函数,且随含水量的降低、于容重的增大及细粒含量的增多而减少;含水量在薄膜水范围内,则土壤水扩散系数是随干容重的增大及细粒含量的增多而增大。
邓友生徐学祖
关键词:非饱和土土壤水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