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兴建

作品数:73 被引量:359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9篇血吸虫
  • 39篇吸虫
  • 38篇血吸虫病
  • 38篇吸虫病
  • 38篇虫病
  • 36篇钉螺
  • 14篇灭螺
  • 13篇氯代水杨胺
  • 8篇灭螺药
  • 6篇血吸虫病传播
  • 6篇疫区
  • 6篇氯硝柳胺
  • 6篇GIS
  • 5篇钉螺分布
  • 5篇灭螺效果
  • 4篇血吸虫病防治
  • 4篇血吸虫病流行
  • 4篇血吸虫病疫区
  • 4篇疫情
  • 4篇螺情

机构

  • 58篇湖北省疾病预...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长江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四川省化学工...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湖南省血吸虫...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江苏省血吸虫...
  • 5篇武汉大学
  • 4篇安徽省血吸虫...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重庆市疾病预...
  • 3篇云南省地方病...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公安县疾病预...
  • 2篇水利部长江水...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2篇徐兴建
  • 18篇魏凤华
  • 17篇元艺
  • 11篇李仁东
  • 11篇李桂玲
  • 9篇戴裕海
  • 8篇张威
  • 8篇邱娟
  • 8篇熊正安
  • 7篇刘敏
  • 7篇蔡顺祥
  • 7篇涂祖武
  • 6篇龚新国
  • 6篇刘建兵
  • 6篇朱惠国
  • 5篇常变蓉
  • 5篇潘庆燊
  • 5篇易平
  • 5篇黄希宝
  • 4篇杨先祥

传媒

  • 20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公共卫生与预...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湖北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研究 Ⅲ 库区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在三峡库区进行钉螺生存模拟试验,调查库区流动人口、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找出库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结果钉螺在三峡库区的适宜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是往返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动人口;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花草树木和牲畜,存在将钉螺和动物传染源输入库区的可能;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可使血吸虫病传入的危险增加,三峡库区已成为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区。结论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引进的牲畜等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因素的监测。
吴成果徐兴建王汝波肖邦忠魏凤华戴裕海余秉圭郑江
关键词: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钉螺
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在湖北省血吸虫病疫区15县市扩大灭螺试验效果评价
<正>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将氯硝柳胺活化得到一种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以下简称LDS),其溶解性优于氯硝柳胺,经实验室和现场灭螺试验,氯代水杨胺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且...
元艺魏凤华徐兴建李桂玲周正平陈茹娟
关键词:氯代水杨胺药物灭螺
文献传递
水体钉螺扩散机理的探讨——钉螺水力学室内实验研究
1996年
1990—1993年,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钉螺生物学相关理论、方法,开展钉螺静止水体,流动水体沉降及动水起动3类室内试验,研究水体钉螺生物物理特征.试验结果:首次确定了钉螺生物物理指标的9个参数;建立了钉螺水体沉降、起动的4类6个实用公式;观察或测定了水流影响水休钉螺运动因素及值域.揭示了钉螺水体扩散形成机理,阐明现场研究多种扩散现象的成因,为现场防止钉螺扩散的安全工程,如“拦截”、“中层取水”、“沉螺”等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先祥徐兴建陈伟潘庆燊张威熊正安李永生
关键词:钉螺
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
周晓农汪天平魏凤华蔡凯平肖邦忠吴晓华陈红根闻礼永黄轶昕徐德忠邱东川张世清徐兴建李岳生郑江
该课题来源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血吸虫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疫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改变及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是当前血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该研究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洪涝灾害及退田还湖...
关键词:
关键词:血吸虫病生态环境
钉螺静水沉降试验及其沉速公式的建立被引量:4
1997年
为了掌握钉螺静水沉降规律,本研究根据钉螺壳形的几何特征进行了钉螺静水沉降观测试验。同时,运用流体力学理论,推导并建立了钉螺静水沉速公式,并对其中反映钉螺壳形的三个主要物理变量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各变量的物理意义明确,理论基础可靠,经t检验结果显示公式计算值与钉螺沉降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实用价值。
徐兴建杨先祥刘建兵李小平张威熊正安
关键词:钉螺静水沉降
一种醌式氯硝柳胺盐灭螺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醌式氯硝柳胺盐灭螺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改变反应中使用的溶剂及碱性试剂,促使氯硝柳胺分子在碱性溶液中形成具有醌式结构的盐类化合物,从而拓展了醌式氯硝柳胺盐范围,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单位产量,减少废水处...
李桂玲徐兴建李建强元艺周正平魏风华李缉超凌青
湖沼地区环境改造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湖沼地区环境改造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现场调查等方法,收集湖北省公安县沉螺池建设(工农村)、血防综合治理项目(齐心村)和监利县改水改厕项目(群力村)所在3个行政村2003-2011年的螺情、病情资料,分析比较工程建设前后疫情变化情况。结果环境改造工程实施以来,2011年3个行政村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25.53%、81.52%和3.06%,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74.26%、95.30%和72.19%,钉螺感染率均下降为0;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00%、97.51%和59.54%;家畜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3.71%、100%和100%。结论在湖沼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改造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有重要作用。
陈艳艳徐兴建杨志强贺正文万东方黄文军侯义元魏强
关键词:血吸虫病环境改造
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5%和10%氯代水杨胺缓释颗粒剂(LDS-SRG)的制备方法及其杀螺效果。方法筛选载体、表面活性剂、黏合剂、消泡剂、润滑剂,制备5%和10%的LDS-SRG。对其堆密度、水分含量、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热贮稳定性和释放速度进行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剂量1.6 g/m^2(喷撒法)测试LDS-SRG的杀螺效果,设置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1.0 g/m^2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脱氯水),分别计算施药后3、7、14 d钉螺的死亡率。结果制备的5%和10%的LDS-SRG均为红褐色,流动性良好;其堆密度分别为0.655 g/ml和0.594 g/ml;水分含量分别为1.15%和1.28%;休止角分别为39.8°和39.7°;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64.98%和61.63%;热贮稳定性均良好。释放曲线表明,5%、10%的LDS-SRG第1~9天均平稳释放,5%LDS-SRG释放速度大于10%LDS-SRG;药物快速释放分别出现在第10天和第15天;并分别在第14天和第20天逐步趋于平稳。实验室喷撒结果显示,5%LDS-SRG 1.6 g/m2施药后7 d、10%LDS-SRG 1.6 g/m2施药后14 d,钉螺的死亡率均>95%,且均高于50%WPN 1.0 g/m^2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和10%的LDSSRG经实验室测试达到缓释效果,采用喷撒法灭螺,均达到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评价指标要求。
覃杰魏凤华唐乾元艺李桂玲徐兴建刘敏
关键词:氯代水杨胺缓释灭螺效果湖北钉螺
江汉平原钉螺螺情的时空变化及其精准防控分区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江汉平原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之一.经过60多年的防治,该区域血吸虫病疫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但是血吸虫寄生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环境仍然存在,钉螺面积总体下降不显著,血吸虫病疫情随时都有反弹的风险.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血防成果,助力精准血防,该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至2017年的村级螺情及控螺措施数据,以螺情状况及动态、钉螺孳生环境和控螺状况等三个要素构建钉螺防控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二阶聚类的方法开展钉螺防控的地理区划及其防控等级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江汉平原钉螺增减动态变化类型以“无变化”为主,其次是“减少或不变”和“增加或不变”;螺情、孳生环境和钉螺防控措施等要素指标具有空间异质性.江汉平原被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7个二级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螺情主要特征及其防控的态势,提出了降低螺情风险、整治有螺环境、加强防控力度等方面的防控建议,为制定精准防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崔颖邱娟徐兴建王海芳邵奇慧韩东枫李仁东
关键词:钉螺江汉平原空间异质性
基于GIS空间自相关的江汉平原钉螺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4年
基于江汉平原1990、1995、2000、2005、2009年5个年份行政村尺度的钉螺面积分布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建立了钉螺分布数据库,运用全局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及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2009年5个年份的钉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钉螺分布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分布模式主要呈现高值聚类,仙桃与洪湖交界处一直都是钉螺分布的高发正热点区域,即钉螺分布面积比较多.从时间变化规律来看,1990、2000和2009年是钉螺分布模式和热点区域发生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研究结果对于钉螺扩散的防控、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常变蓉李仁东徐兴建邱娟易凤佳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GIS钉螺分布江汉平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