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东

作品数:143 被引量:5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9篇硬化症
  • 29篇系统性硬化症
  • 28篇狼疮
  • 24篇红斑
  • 24篇红斑狼疮
  • 23篇系统性红斑
  • 23篇系统性红斑狼...
  • 20篇综合征
  • 17篇硬皮病
  • 16篇系统性硬化病
  • 16篇抗体
  • 16篇病变
  • 15篇原发性
  • 15篇干燥综合征
  • 12篇动脉
  • 12篇血管
  • 11篇关节
  • 11篇关节炎
  • 7篇原发性干燥综...
  • 6篇胆汁

机构

  • 125篇北京协和医院
  • 24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复旦大学
  • 5篇成都医学院第...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川北医学院附...
  • 4篇宁波市第二医...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 4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青岛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43篇徐东
  • 85篇曾小峰
  • 72篇李梦涛
  • 67篇张奉春
  • 47篇王迁
  • 47篇侯勇
  • 40篇赵岩
  • 20篇张烜
  • 15篇张文
  • 14篇胡朝军
  • 14篇赵久良
  • 12篇李永哲
  • 11篇苏金梅
  • 11篇宋宁
  • 10篇冷晓梅
  • 10篇史群
  • 9篇吴庆军
  • 9篇郑文洁
  • 8篇王立
  • 7篇张卓莉

传媒

  • 31篇中华风湿病学...
  • 26篇中华临床免疫...
  • 12篇中华内科杂志
  • 9篇第15次全国...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第17次全国...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全科医师...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19篇2012
  • 16篇2011
  • 19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阐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表现。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共2877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514例。对在SLE发病之后并发冠状动脉疾病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2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疾病年龄23~74岁,平均(50.7±12.8)岁,SLE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间隔平均(8.0±7.1)年。男性SLE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有高于女性的趋势[2.48%(9/363)比0.95%(24/2514),P=0.022]。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5.76%(8/139)比0.91%(25/2738),P〈0.001]。24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75.0%(15/20)的病例为多支病变。结论男性和继发抗磷脂综合征SLE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高;SLE合并冠状动脉疾病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常常发生心肌梗死。
杨静徐东沈珠军王崇慧张抒扬范中杰金晓峰曾勇刘震宇谢洪智方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术抗磷脂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胃食管反流与其他系统病变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探讨中国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胃食管反流(GER)症状的患病率及其与SSc其他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对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并纳入国际多中心硬皮病前瞻性临床试验和研究(EUSTAR)的205例S...
王迁刘心娟李梦涛徐东侯勇田庄孙秋宁曾小峰
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查阅我院1987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患者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统计分析.结果 ANCA相关性血管炎共170例,其中8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男性和女性各4例 平均年龄(39±20)岁 从疾病出现首发症状到消化道出血平均(8±8)个月 其中韦格纳肉芽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临床表现最常见为便血(7例,占7/8),远端小肠为最常见受累部位(5例,占5/8) 2例患者采用激素冲击治疗,6例采用相当于泼尼松1~2mg·kg-1·d-1激素治疗.1例患者行肠穿孔修补术,2例患者行病变肠段切除术,均是在出现外科情况后手术.3例存活,5例死亡,平均总存活时间为(373±108)d,出现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6±10)d.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罕见,预后差.
赵静徐东杨红李梦涛张奉春
关键词:胃肠出血韦格纳肉芽肿病血管炎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前瞻性研究环磷酰胺(CYC)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肾炎(LN)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16~60岁的狼疮肾炎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费允云吴庆军张文徐东李梦涛张烜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多功能中医针灸治疗仪的研制
张奉春张烜曾小峰赵岩唐福林李永哲张文田新平曾学军郑文洁冷晓梅徐东侯勇沈敏胡朝军史艳萍甘晓丹于孟学董怡张乃铮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了传统针灸治疗的确切效果,但由于其物理治疗机制包括灸疗穴位温度、作用面积、作用时间、针刺得气与手法等因素尚未进行标准化、客观化,此外传统灸疗以明火燃烧安全性差,传统针刺受医生手法及无量化标准等限制了针灸疗...
关键词: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仪
揭开系统性硬化症的神秘面纱
2009年
一年一度的欧洲风湿病年会于2009年6月10~13日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哥本哈根市举行,全世界近130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作为欧洲抗风湿病联症(systemic sclerosis,SSc)作为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I。AR)近年重点关注的“孤儿病”,在本届会议上有超过100篇文章进行了会议发言和壁报交流,
徐东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黄晓燕侯勇李梦涛徐东王迁张毅曾小峰张奉春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的患病率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EUSTAR数据库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了解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的患病率,分析与其他临床特点相关性,以评判毛细血管扩张是否可提示SSc病情的严重程度。在我院诊治EUSTAR数据库中的154例SSc患者入选本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入选患...
张上珠李梦涛徐东候勇王迁胡朝军宋宁曾小峰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07例临床特点及血栓事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探讨原发性APS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12月住院治疗107例原发性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部位,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血栓事件和动脉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67.3%)患者出现静脉血栓事件,29例(27.1%)患者出现动脉血栓事件.静脉血栓事件最常见为深静脉血栓38例(35.5%),其次为肺血栓栓塞症32例(29.9%),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9例(8.4%).动脉血栓事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15例(14.0%),下肢动脉栓塞7例(6.5%),急性心肌梗死4例(3.7%).67例(62.6%)患者狼疮抗凝物阳性,60例(56.1%)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2例(29.9%,32/74)患者抗β2糖蛋白I (β2GP I)抗体阳性.40例(37.4%)患者2个抗体(狼疮抗凝物和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和抗β2GP I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GP I抗体)阳性,19例(17.8%)患者3个抗体(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 I抗体)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OR值为1.421,95% CI 1.066~1.894,P<0.05)、低补体血症(OR值为6.435,95%CI 1.374~30.130,P<0.05)是原发性APS患者出现静脉血栓事件的高危因素.吸烟(OR值3.996,95%CI 1.079~14.795,P<0.05)、3个抗体阳性(OR值为3.166,95% CI 1.102~9.097,P<0.05)是原发性APS出现动脉血栓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原发性APS最常见的静脉和动脉血栓事件;高龄、补体降低是原发性APS患者出现静脉血栓事件的高危因素,吸烟、3个抗体阳性是动脉血栓事件高危因素.
赵久良孙伊多张遥徐东王迁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抗体低补体血症抗凝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的pSS患者行现况调查,其中368例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据CT结果将患者分为ILD组和无ILD组,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对2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建立Loge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临床、生化及免疫指标等因素与ILD间的相关性。结果@368例患者中有ILD者106例(28.8%)。ILD组入选年龄及发病年龄均大于无ILD组[(55±11)岁和(48±11)岁,(49±12)岁和(43±11)岁;均P〈0.01]。②ILD组仅24.5%的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较之无ILD组,呼吸困难发生率增高(7例占8.5%和17例占2.7%,P〈0.01),干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S继发ILD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小结节影、磨玻璃影、网格样改变。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无ILD组0例。③ILD组更常出现口干、涎腺受损、肝功能异常[分别为96.2%(102例)和89.7%(235例),98.8%(84/85)和90.8%(167/184),37.7%(40例)和25.2%(66例);均P〈0.05]。抗核抗体滴度≥1:80[86.8%(92/106)和73.9%(193/261),P〈0.01)]及血清IgA增高者[21.0%(21/100)和10.9%(26/239),P〈0.05]也明显高于无ILD组。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核抗体阳性(OR=9.672,95%CI1.866.50.119,P=0.001)、血清Iga增高(OR=4.997,95%CI1.076~23.207,P=-0.033)为pSS患者出现ILD的相关因素。结论ILD是pSS的常见系统损害。发病年龄大、病程长的pSS患者继发ILD增多,抗核抗体阳性及血清IgA水平增高是pSS发生ILD的相关因素。
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王国春张学武张卓莉张晓肖卫国戴冽王永福胡绍先李鸿斌巩路刘斌孙凌云张缪佳曾小峰赵岩张烜史群张文李梦涛冷晓梅侯勇王迁沈敏苏金梅徐东费允云李永哲孙菲孙媛媛张奉春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