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 作品数:33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公共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HP2介导IL-6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HP2介导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重组IL-6处理人乳腺癌细胞T47D,采用表达IL-6的慢病毒感染T47D细胞使其内源性表达IL-6,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情况,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小RNA干扰的方法下调IL-6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HP2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下降对IL-6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磷酸化变化。结果:上调IL-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细胞发生由上皮形态向类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同时伴随着上皮标志性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和间质标志Vimentin表达上调。下调SHP2的表达明显抑制IL-6诱导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侵袭能力,同时伴随着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下降。结论:SHP2通过介导IL-6诱导的EMT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杨毅张洁王智勇张飞牛瑞芳
- 关键词:乳腺癌IL-6上皮间质转化
- SHP2不同突变体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将SHP2基因和SHP2突变体导入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研究SHP2及其各突变体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HP2-WT和SHP2-T468M、SHP2-N308D和SHP2-2YF 3个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完成慢病毒包装后,感染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稳定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检测高表达情况,免疫荧光观察定位情况,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SHP2-WT增强了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SHP2-T468M,SHP2-N308D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影响,SHP2-2YF与对照相比降低了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SHP2-WT能显著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能与其磷酸酶活性无关,而与其542位和580位酪氨酸的磷酸化有关。
- 张洁张飞冀为赵元元牛瑞芳
- 关键词:乳腺癌磷酸酶活性迁移
- SHP2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含Src同源区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由PTPN11基因编码的一种非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HP2被证明与多种疾病相关,如Noonan综合征(NS),儿童白血病等。NS和LEOPARD综合征(LS)是PTPN11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疾病,病人伴随多形性发育障碍,在LS中,SHP2的酪氨酸磷酸酶催化活性失活,而在NS中催化活性激活。
- 张洁张飞牛瑞芳
- 关键词:肿瘤
- PICK-1蛋白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主要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与该肿瘤临床病理、其他生物学指标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9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ER、PR、HER2/neu、TlMP-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表达间的相关性,以及PICK-1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CK-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7.22%,肿瘤细胞中PICK-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受累和高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01),且与HER2/neu表达相关(P<0.001),而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P>0.05),同时该蛋白的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02)。PICK-1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相关,分层分析显示PICK-1仅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同时对HER2/neu不同状态患者的影响不同,其中对三阴性乳腺癌(HR-HER-)预后影响最大。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R状态、HER2/neu表达、TIMP-1表达、肿瘤细胞表达PICK-1均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ER2/neu袁达和PICK-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PICK-1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特性相关,同时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尤其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更为显著。
- 张斌曹文枫刘岩雪张飞李小莉林辉焦振山曹旭晨郝希山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癌组织芯片
- 线粒体DNA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 牛瑞芳周云丽史玉荣杨毅魏熙胤张霖于满张飞孙保存张宁
- 该研究以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为研究材料,成功建立了线粒体DNA的D-loop区测序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绝对拷贝数的方法;通过对3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线粒体DNA的D-loop区特别是D...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线粒体DNA突变
- Annexin a2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杨毅魏熙胤张飞曹淑贞张霖牛瑞芳
- Nanog在多种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Nano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探讨Nanog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78例NSCLC及其中10例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39例胃腺癌及其中1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35例食管鳞癌及其中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NSCLC、胃腺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且肺癌和胃腺癌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JP<0.05);胃腺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胃腺癌的临床分期、性别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Nanog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Nanog的表达在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韩敬华张飞武冰张海嫦王宇晴田然宋伟杰牛瑞芳
- 关键词:NANOG胃腺癌食管鳞癌实时荧光定量PCR
- 核酸适配子在肿瘤学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单链DNA或RNA可以藉自身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与其他各种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体外构建随机寡核苷酸文库;然后利用指数级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通过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与靶物质结合,经过数轮的筛选和扩增,筛选到与靶物质具有高亲和力特异结合的寡聚核苷酸即为核酸适配子(aptamer)又称核酸配体。适配子具有靶分子范围广,与靶分子结合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理论上,只要核苷酸库中的序列有足够的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SELEX技术筛选出针对任何靶分子的适配子。核酸适配子的作用机制不同于核酶和反义核酸,而与单克隆抗体类似。通过与靶分子特异结合,核酸适配子可起到识别或抑制靶分子生物学活性的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许多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和转录因子表达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因此筛选到能与这些蛋白质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时肿瘸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张飞牛瑞芳
- 关键词:肿瘤
- Nanog及其假基因Nanog P8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随着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csc)学说的提出,干细胞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Nanog是一种维持干细胞全能性的核转录因子,与包含POU结构域的Oct4(octamer—bindingtranscriptionfactor4)和包含HMG盒的Sox2(SexdeterminingregionY—box2,SRY—box2)共同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潜能性,被认为是胚胎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
- 孙秀梅张飞牛瑞芳
- 关键词:NANOGNANOG肿瘤
- 吉非替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MDA-MB-231细胞后EGFR和Akt磷酸化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趋化实验观察吉非替尼对细胞迁移、趋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吉非替尼对细胞骨架重构及极性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OμmoVL吉非替尼)相比,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可有效抑制EGFR及其下游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划痕实验24h后,0、0.1、1、10、20μmoL/L吉非替尼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36.3.4-4.0)μm、(30.3±3.8)μm、(26.8±3.3)μm、(17.0±2.6)μm和(11.04-2.5)μm;Boyden小室趋化实验3.5h后,0、0.1、1、10、20Dmol/L吉非替尼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9.2±7.0)个、(51.8±7.5)个、(43.8±8.7)个、(30.6±4.8)个和(28.4±3.4)个。吉非替尼可明显延长划痕愈合时间,减少趋化穿膜细胞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可明显减少细胞片状伪足的形成,抑制细胞骨架的重构及极性变化。结论吉非替尼可以通过抑制TNBC细胞系MDA-MB-231中EGFR/P13K/Akt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骨架蛋白(微丝)的重构及极性改变,从而降低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
- 赵洪猛张斌李越张霖张飞宋艳群冯炜红曹文枫曹旭晨
- 关键词:乳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吉非替尼细胞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