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群先

作品数:19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池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支原体
  • 3篇原体
  • 3篇生殖道
  • 3篇泌尿
  • 3篇泌尿生殖
  • 3篇泌尿生殖道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衣原体
  • 2篇沙眼
  • 2篇沙眼衣原体
  • 2篇脲支原体
  • 2篇敏感性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解脲
  • 2篇解脲支原体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根茎

机构

  • 17篇河池市人民医...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灵山县人民医...

作者

  • 18篇张群先
  • 9篇黄秀荣
  • 6篇刘爱菊
  • 5篇伍德荣
  • 4篇梁慧娜
  • 3篇黄丽月
  • 2篇周至品
  • 2篇蓝晨
  • 2篇叶晓雪
  • 2篇王勤
  • 2篇陆爽
  • 1篇肖桂明
  • 1篇唐毓宜
  • 1篇韦无边
  • 1篇蒋军松
  • 1篇覃勇民
  • 1篇韦美英
  • 1篇韦德新
  • 1篇姚长记
  • 1篇莫凤明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广西医学
  • 2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生殖支原体(MG)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是一种界于病毒及细菌之间,迄今为止发现的能自我复制的最小微生物,1995年完成其基因序列测定,基因组长580×10^3,共包含482个蛋白编码基因[1]。MG是人类发现的第12种支原体,在人的泌尿生殖道黏膜仅次于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MG引起临床相关疾病的问题被广泛重视。《2009年欧洲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指南》已明确MG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因之一,《2010年美国CDC宫颈炎的诊治指南》中也强调MG的致病作用。此外,盆腔炎性疾病(PID)、不孕不育、艾滋病、前列腺炎、附睾炎等也与MG感染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从MG在泌尿生殖道的致病机制、所致的相关疾病及主要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
黄秀荣张群先
关键词:生殖支原体泌尿生殖道疾病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感染与盆腔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宫颈、盆腔分泌物菌群分布的关系及优势菌敏感性抗菌药物的筛选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与盆腔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宫颈、盆腔分泌物菌群分布的关系及优势菌敏感性抗菌药物的筛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河池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5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轻度盆腔炎31例,中度盆腔炎42例,重度盆腔炎32例。另选取同期10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盆腔炎患者的UU、CT、NG、分泌物菌群分布情况,分析UU、CT、NG与菌群密度、多样性以及阴道微生态情况的相关性,探讨阿奇霉素、环酯红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拉霉素的药敏结果。结果观察组UU、CT、NG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盆腔炎患者UU、CT、NG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的进展,UU、CT、NG感染率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观察组的阴道菌群密度Ⅰ+Ⅳ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Ⅰ+Ⅳ级、微生态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盆腔炎患者阴道菌群密度Ⅰ+Ⅳ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Ⅰ+Ⅳ级、微生态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阴道菌群密度Ⅰ+Ⅳ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Ⅰ+Ⅳ级以及微生态异常与UU、CT、NG感染呈正相关;盆腔炎患者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对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UU、CT、NG感染与盆腔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宫颈、盆腔分泌物菌群分布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根据药敏学结果,建议采取克拉霉素、强力霉素进行优先治疗。
张群先梁慧娜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盆腔炎
抗菌肽LL-37和维生素D受体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和维生素D受体(VDR)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肺组织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洁净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正常潮气量组(VT=6 ml/kg)和大潮气量组(VT=40 ml/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3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术。其中自主呼吸组保持大鼠自主呼吸,正常潮气量组按6 ml/kg给予机械通气,大潮气量组按40 ml/kg给予机械通气,4 h后经心脏穿刺放血,处死大鼠。采用精密电子秤称量肺湿干比重(W/D),HE染色观察肺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Ⅱ型肺泡超微结构,ELISA检测血清和BALF中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促炎因子的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抗菌肽LL-37和维生素D受体蛋白表达。结果大潮气量组W/D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潮气量组(P<0.05),而正常潮气量组W/D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潮气量组有明显的水肿、肺间质变宽,且肺泡充血,同时伴随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组织紊乱,大潮气量组病理评分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潮气量组(P<0.05),而正常潮气量组病理评分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P<0.05);大潮气量组AT-Ⅱ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细胞核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潮气量组相比出现明显改变,细胞膜微绒毛随着潮气量增大而减少,薄膜增厚,细胞质中的板层小体数量减少,分布不均,细胞核形态不一,出现固缩;大潮气量组血清和BALF中IL-6、TNF-α、MPO和MIP2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潮气量组(P<0.05),而正常潮气量组血清和BALF中IL-6、TNF-α、MPO和MIP2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P<0.05);大潮气量组LL-37和VDR明显低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潮气量组(P<0.05),而正常潮气量组LL-37和VDR明显低于自主呼吸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会导致抗菌肽LL-37和维生素
张群先蓝晨韦振雷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维生素D受体
氧气湿化液卫生监测结果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湿化液采样、菌落计数最佳时间以及湿化液的最佳选择。方法将病人分为4个试验组,分别使用4种不同湿化液给氧,6个小时后采集供氧中湿化液样本,同时采集相对应湿化液原液一并送检。供氧中湿化液样本采集完毕,该试验湿化瓶及其内容湿化液不再为病人继续供氧湿化作用,而将保持原样悬挂原位,待24小时后采集供氧后湿化液样本送检。结果培养48小时菌落计数结果明显高于培养24小时菌落计数结果;停止供氧后24小时采样监测结果明显高于供氧中即供氧6小时后采样监测结果;灭菌水、消毒水供氧湿化液污染菌量少于蒸馏水和纯净水供氧湿化液染菌量。结论不宜培养后24小时作菌落计数;灭菌水或消毒水为最佳氧气湿化液选择,未经医疗卫生处理的蒸馏水、纯净水不能作为给氧湿化液;供氧中湿化液菌落计数结果不真实,不能作为已用湿化液卫生质量的评价依据,而停止供氧后24小时采样监测结果才是已用湿化液第2天能否可以继续使用的理论依据。
黄彩菊伍德荣张群先黄秀荣
关键词:湿化液采样时间
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DNA载量、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 2015年1月在本院行放射治疗的30例EBV阳性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后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载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CA-IgA及EA-IgA在放疗过程中的变化.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采样间隔测量DNA载量、VCA-IgA、EA-IgA时间的差异.结果 EBV-DNA载量、及VCA-IgA、EA-IgA抗体水平随放疗进程呈逐渐下降趋势,放疗前明显高于在放疗过程中(F值分别为28.74、6.65、5.43,P值分别为0.0000、0.0198、0.0201),部分患者VCA-IgA、EA-IgA抗体水平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波动.结论 EBV-DNA载量、VCA-IgA及EA-IgA抗体在放疗过程随放疗进程的变化对评估鼻咽癌放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薛莲张群先蓝晨韦艳艳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
198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9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病房最多(63株,31.82%),其次是呼吸内科(56株,28.28%)。分离标本痰最多(86株,43.43%),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1株,20.71%)。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07%、9.09%、11.62%;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见,该菌多重耐药严重且逐年增加。因此,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防止或延缓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蔓延。
黄秀荣伍德荣张群先姚长记刘爱菊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不动杆菌感染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三叶香茶菜根茎对BCG+LPS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小鼠血清ALT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小鼠脾脏和胸腺体重系数,检测血清T-SOD,MDA、TNF-α、IL-6水平,探讨三叶香茶菜保肝作用机制。结果:三叶香茶菜根茎150和100g/kg(以生药量计)对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治疗组小鼠血清T-SOD活力(P<0.05)显著高于肝损伤模组,MDA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肝损伤模型组(P<0.05)。结论:三叶香茶菜根茎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机体的SOD水平,实现清除自由基等抗氧化功能,从而保护生物膜,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下调IL-6等的水平,使免疫炎症反应不会过度,从而减轻机体的免疫炎症损伤,保护肝细胞。
周至品王勤叶晓雪张群先
关键词:免疫性肝损伤
支原体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在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在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平行检测62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及污染率,对液体培养阳性而固体培养阴性、液体培养阴性而因体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固体培养法的检出阳性率为45.86%(288/628),液体培养法的为49.36%(310/628)。固体培养法的污染率为1.91%,低于液体培养法的8.44%(P<0.05)。液体培养阳性而固体培养阴性共42例,经液体培养传代后取其红色培养液转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再次培养,有13例(2.07%)长出支原体典型菌落,且原固体培养经延长培养时间(延长24 h)后也出现少数支原体典型菌落。液体培养阴性而固体培养阳性共20例(3.18%),取其液体培养的红色浑浊培养液转种到固体平板培养再次培养,可见有支原体生长。结论液体培养污染率大、易误诊,但可快速检测药敏结果;固体培养污染率低,且能直接观察到支原体属特有的典型菌落,两者结合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秀荣张群先刘爱菊陆爽梁慧娜黄丽月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
不同严重程度肺炎患者血清D-D、CRP、PCT水平比较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肺炎患者中的差异。方法以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及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肺炎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该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8例肺炎患者划分为不同组别,对不同组别的D-D、CRP、PCT水平进行比较,分析3项指标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D-D、CRP、PCT水平依据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对照组顺序呈逐渐降低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CRP、PCT水平依Ⅰ组、Ⅱ组、Ⅲ组顺序呈逐渐升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D-D、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CRP、PCT与肺炎严重程度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401、0.516、0.394, P=0.025、0.002、0.001)。结论 D-D、CRP、PCT与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划分肺炎严重程度,判断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覃勇民韦庆唐毓宜张群先韦美英韦真
关键词:重症肺炎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被引量:10
2014年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从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NOVC.
刘爱菊张群先黄秀荣
关键词:O139群霍乱弧菌肝硬化患者血液腹水烈性肠道传染病肠道外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