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菊
- 作品数:1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池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被引量:10
- 2014年
-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从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NOVC.
- 刘爱菊张群先黄秀荣
- 关键词:O139群霍乱弧菌肝硬化患者血液腹水烈性肠道传染病肠道外感染
- 198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9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病房最多(63株,31.82%),其次是呼吸内科(56株,28.28%)。分离标本痰最多(86株,43.43%),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1株,20.71%)。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07%、9.09%、11.62%;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见,该菌多重耐药严重且逐年增加。因此,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防止或延缓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蔓延。
- 黄秀荣伍德荣张群先姚长记刘爱菊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不动杆菌感染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输血科实习生带教新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自1900年Lander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至今,输血医学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1].输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治疗效果.输血疗法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疾病的预防或治疗中需要使用血液[2].2012年8月1日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临床输血新的里程碑,使输血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标志着输血医学在医院被真正认可.
- 贾翠娥刘爱菊
- 关键词:输血科教学方法
- 支原体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在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在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平行检测62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的支原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及污染率,对液体培养阳性而固体培养阴性、液体培养阴性而因体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固体培养法的检出阳性率为45.86%(288/628),液体培养法的为49.36%(310/628)。固体培养法的污染率为1.91%,低于液体培养法的8.44%(P<0.05)。液体培养阳性而固体培养阴性共42例,经液体培养传代后取其红色培养液转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再次培养,有13例(2.07%)长出支原体典型菌落,且原固体培养经延长培养时间(延长24 h)后也出现少数支原体典型菌落。液体培养阴性而固体培养阳性共20例(3.18%),取其液体培养的红色浑浊培养液转种到固体平板培养再次培养,可见有支原体生长。结论液体培养污染率大、易误诊,但可快速检测药敏结果;固体培养污染率低,且能直接观察到支原体属特有的典型菌落,两者结合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秀荣张群先刘爱菊陆爽梁慧娜黄丽月
-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
- 血清结核杆菌抗体胶体金法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其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的价值。方法对776例结核病及疑似结核患者的呼吸道和体液标本用涂片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和胶体金法同时进行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是:涂片法27.3%和100.0%,胶体金法52.3%和88.5%,PCR-荧光法65.9%和100.0%。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胶体金法具有显著优势,特异性、灵敏度均较高,且操作简便、快速,实验室要求不高,便于推广,对临床诊断结核病和评价结核病患者疗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莫凤明刘爱菊张璐
- 关键词: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法
- 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在长期、定期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长期、定期输血患者采用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是否要优于选择常规配血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长期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在其交叉配血时进行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对对照组患者,在其交叉配血时选择ABO及RhD相合的血液(常规配血方案)进行。分析观察组受血者Rh表型分布,比较两组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血清学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原表型分布频率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血清学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对长期输血患者推行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可有效预防同种免疫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 刘爱菊陈仕顺韦金华韦婷
- 关键词:输血
- 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门诊收治的198份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TPPA及TRUST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特异性、敏感度等。结果 198例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经TPPA法检出并确诊172例,阳性率为86.87%,ELISA法诊断符合率为96.79%,TRUST法符合率为26.28%,TPPA法符合率为100%,ELISA法和TPP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较TRUST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T法适用于治疗效果监测,而对于大量样本筛查应首选ELISA法,对于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高危人群须采用TPPA法,以减少梅毒的误漏诊。
- 刘爱菊韦福庆张璐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高危女性
- 291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调查2916株病原菌分布、构成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统计。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916株(真菌除外),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57株占63.7%,革兰阳性球菌1056株占36.2%;分离菌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1.8%)、铜绿假单胞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10.5%)、鲍氏不动杆菌(8.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1.4%和3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53.3%和49.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多药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敏感性较好,但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不佳。结论分离菌株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病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黄秀荣刘爱菊伍德荣覃净
- 关键词: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 某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1 452份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559株,阳性率38.50%。病原菌构成:革兰阴性(G^-)杆菌398株,占71.20%,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阳性(G^+)球菌99株,占17.71%,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A群链球菌;同时还检出真菌62株,占11.09%,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菌株,但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A群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均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敏感性最高。结论该院痰培养病原菌菌谱以G^-杆菌为主,真菌占一定比例;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 黄秀荣刘爱菊张群先
- 关键词:痰培养呼吸道感染
- 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定期输血患者血液输注中的应用研究
- 2023年
- 目的观察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定期输血患者血液灌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池市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需定期输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输血前血清学检测,研究组选择ABO、Rh C、c、D、E、e抗原相合性/相容性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对照组选择ABO及RhD相合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比较两种输血方案的输注有效率、血液学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注总有效率为98.33%(59/60),对照组的输注总有效率为95.00%(5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2周后,研究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低于对照组(均P<0.05)。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对照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0.00%(6/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定期输血患者血液灌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促进血液学指标恢复,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爱菊韦金华冉景兵韦翠文陈仕顺唐任光
- 关键词:RH-HR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