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策

作品数:51 被引量:691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4篇腹腔
  • 34篇腹腔镜
  • 22篇切除
  • 20篇切除术
  • 16篇直肠
  • 14篇解剖学
  • 12篇系膜
  • 12篇肠癌
  • 12篇肠系膜
  • 11篇肿瘤
  • 11篇胃癌
  • 10篇直肠癌
  • 10篇手术
  • 8篇远端
  • 8篇远端胃
  • 8篇远端胃癌
  • 8篇外科
  • 7篇直肠系膜
  • 7篇直肠系膜切除...
  • 7篇全直肠系膜

机构

  • 4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7篇张策
  • 41篇李国新
  • 32篇余江
  • 22篇王亚楠
  • 18篇胡彦锋
  • 12篇丁自海
  • 11篇程侠
  • 10篇钟世镇
  • 8篇黄祥成
  • 3篇邓海军
  • 3篇赵丽瑛
  • 3篇梁耀泽
  • 3篇薛琪
  • 3篇何威
  • 2篇成官迅
  • 2篇吴涛
  • 2篇甄莉
  • 2篇朱正鹏
  • 2篇郑连生
  • 2篇甄莉

传媒

  • 8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国临床解剖...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第9届全国胃...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第二届胃肠肿...
  • 1篇第六届中国消...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周围筋膜和间隙环形分布模式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阐明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密切相关的直肠周围筋膜和间隙的解剖结构。方法利用21具固定尸体(男15、女6)制作30个半盆腔和6个3/4盆腔.解剖和观察直肠周围筋膜和间隙。结果直肠后方由前至后存在3层筋膜:包绕直肠系膜的直肠固有筋膜、骶前筋膜和与骶骨骨膜相愈着的梨状肌筋膜。直肠系膜包含两个部分:经典的由直肠固有筋膜所包绕的后外侧脂肪为其后部.由Denonvilliers筋膜后叶包绕的直肠前脂肪为其前部。骶前筋膜向前延续于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将直肠系膜和梨状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前方的直肠后间隙和后方的骶前间隙。直肠后间隙向头侧与左结肠后间隙交通,向前与Denonvilliers筋膜两叶之间的间隙(直肠前间隙)交通。结论以直肠系膜为中心,直肠固有筋膜、骶前筋膜和盆壁肌肌膜自内向外呈环形分布。骶前筋膜将直肠周围的间隙分为中心的直肠后间隙和外周的骶前间隙两个环形间隙。直肠后间隙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理想外科平面。
张策丁自海余江王亚楠胡彦锋黎浩忠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收治进行TME的腹腔镜手术(93例)和传统开腹手术(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6±35.6)min和(141.9±2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4+±20.2)ml和(180.0±6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有4例(4.3%)中转开腹,两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手术死亡。在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和7.3%,97.8%和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肿瘤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学结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和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肿瘤学结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分析南方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52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TNMⅠ~Ⅲ期病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86例,开腹组334例,对2组术后复发、生存等肿瘤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治疗情况具有均衡可比性。2组平均随访30.3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3年累积生存率为83%比80%,远处转移率为12.5%比15.6%,戳孔/切口癌转移率为0.6%比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为4.8%比10.7%,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81%比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累积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而累积无病生存率腹腔镜组则显著高于开腹组(P=0.010)。Ⅰ或Ⅱ期病例中2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累积生存率及累积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例远处转移率、累积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期病例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6.8%比17.7%,P=0.047),累积无病生存率则显著高于开腹组(P=0.04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甚至优于同期开腹根治术的肿瘤学结果 ,提示针对直肠癌的腹腔镜外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梁耀泽余江张策王亚楠胡彦锋甄莉程侠朱正鹏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
胰酶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肠损伤中的作用
2004年
目的通过观察胰蛋白酶抑制剂ANGD的作用,分析胰酶与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后肠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剖腹术(创伤)后分别经肠腔或静脉内给予ANGD或生理盐水,随后经受T/HS或创伤/假休克(T/SS),90 min后林格液复苏;复苏后3 h评估肠损伤情况。结果肠腔内给予ANGD的T/HS大鼠肠绒毛损伤明显少于肠腔内无ANGD灌注及静脉给予ANGD的T/HS对照组。肠腔内灌注林格氏液与不行肠腔内灌注相比,对T/HS所致的肠损伤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肠腔内的胰蛋白酶可能是T/HS后肠损伤的重要促进因素。
石汉平闻英张策薛琪雷尚通
关键词:休克创伤性休克失血性胰酶肠损伤
TME相关男性直肠周围筋膜和盆自主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本研究利用固定尸体的局部解剖学观察,活体的腹腔镜观察,以及对活体和尸体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观察手段,试图阐明包括直肠系膜在内的男性直肠周围筋膜和盆自主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
张策
关键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腹腔镜胃癌D2手术学习曲线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针对已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生,探索开展腹腔镜胃癌D2手术并平稳渡过学习曲线的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共70例均由同一团队进行的腹腔镜胃癌D2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连续的7组(A-G组),每组10例设定为一手术阶段,每例均完成胃切除重建、D2站淋巴结清扫,比较各阶段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胃切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7组之间有差异(F=8.578,P=0.000),A、B组之间无差异(P=0.999),A、B组和C、D、E、F、G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C、D、E、F、G组之间无差异(均P>0.05),A、B两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各组(P<0.05);A组恢复流质时间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P<0.05);B组发生2例中转开腹,其余各组均未发生,中转率2.86%;术中并发症发生在B组(2例)、C组(2例),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在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结论对于那些已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技术的胃肠外科医生,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手术步骤,开展20例左右的腹腔镜胃癌D2手术后,可望顺利、安全、快速渡过该学习曲线。
胡彦锋余江王亚楠张策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胃癌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开展单(多)中心临床试验,以中国人的临床数据科学地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目前仍存在争议的问题.方法 以南方医院2008年10月自主开发的一款专门以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为数据架构,同时适合于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既能科学管理和深度分析临床数据,又能满足多单位合作需要的数据挖掘系统软件为数据平台,构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评估体系,开展单(多)中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研究.结果 历时1年多的开发和完善,南方医院已经使用该软件系统按照标准回顾性录入1200余例临床资料,构建了单中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评估体系.同时该软件系统作为"中国南方腹腔镜结直肠外科研究组(SCLCSG)"的数据平台,已在第1期临床研究项目"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回顾性多中心对比研究"中成功运行,迄今已录入8200余例病例数据.以南方医院数据完成"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学结果对比研究(单中心)",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复发和生存并不劣于开腹手术,甚至优于开腹手术的肿瘤学结果.结论 该手术评估体系和临床数据挖掘软件设计达到预定目标,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网络化升级扩展的潜能,值得推广.
梁耀泽余江张策王亚楠程侠黄枫李国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数据库手术评估
腹腔镜胃癌D2切除术的外科间隙:以胰为中心的筋膜和间隙分布
目的:阐明与腹腔镜胃癌D2切除术(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adenectomy for cancer,D2LG)中胃系膜游离和胃周血管解剖有关的筋膜和间隙的解剖学特点。...
张策郑连生余江丁自海闻英李国新钟世镇
关键词:胃切除术腹腔镜
文献传递
腹腔镜远端胃癌D2切除术的解剖思路被引量:3
2008年
腹腔镜肖癌根治性手术近年来逐渐成为肖肠外科的新热点和新趋势.相比于传统剖腹术,腹腔镜的优势在于视野放大、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晰度,新角度的术野需要新角度的解剖学阐释.腹腔镜的劣势在于丧失了宝贵的手的触觉.弥补这一劣势最好的方法无疑足更加详尽和针对性的局部解剖学知识.
李国新张策余江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机CT融合技术联合纳米炭混悬液注射法在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示踪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机CT融合技术(SPECT—CT)联合纳米炭混悬液注射法对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进行示踪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12月间共12例临床分期为cT1-2N0M0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1d通过肠镜于直肠癌周围黏膜下注射1ml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1ml^99m锝标记的硫胶体(^99m—Sc)混合而成的示踪剂,注射后1、3、5h分别行SPECT—CT扫描。明确SLN数量并分析SLN区域。术后将术前SPECT—CT显示的SLN区域中所有淋巴结进行放射性测量.取放射性计数值最高的1枚或几枚淋巴结确定为SLN(数量已由术前SPECT—cT确定)。所有的SLN区域淋巴结行CK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LN示踪成功率为91.7%(11/12),SLN数目为1-3枚/例。SLNCK免疫组化检测阴性的10例患者其他区域淋巴结亦为阴性;1例SLNCK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患者其他区域淋巴结亦为阳性(4/20):前哨淋巴结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准确率达100%。结论SPECT—CT联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可有效明确早期直肠癌患者SLN的解剖位置及数目,准确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王亚楠李贵平龚伟邓永健池晓华周新华余江张策胡彦锋程侠李国新
关键词:纳米炭前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