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新

作品数:424 被引量:2,813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5篇期刊文章
  • 105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9篇医药卫生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8篇腹腔
  • 161篇腹腔镜
  • 112篇手术
  • 112篇肿瘤
  • 109篇胃癌
  • 98篇切除
  • 79篇直肠
  • 78篇肠癌
  • 73篇切除术
  • 59篇直肠癌
  • 52篇外科
  • 44篇肠肿瘤
  • 40篇结直肠
  • 37篇胃肿瘤
  • 33篇胃切除
  • 31篇直肠肿瘤
  • 31篇结直肠癌
  • 30篇术后
  • 28篇胃肠
  • 26篇胃癌根治

机构

  • 37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2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复旦大学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22篇李国新
  • 180篇余江
  • 115篇胡彦锋
  • 55篇王亚楠
  • 50篇黄祥成
  • 49篇刘浩
  • 47篇陈韬
  • 44篇张策
  • 42篇陈豪
  • 38篇林填
  • 32篇邓海军
  • 31篇卿三华
  • 26篇赵明利
  • 25篇郭伟洪
  • 24篇巴明臣
  • 23篇赵丽瑛
  • 22篇闻英
  • 17篇丁自海
  • 17篇程侠
  • 16篇牟廷裕

传媒

  • 65篇中华胃肠外科...
  • 2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5篇中华消化外科...
  • 24篇中国实用外科...
  • 11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腹腔镜外科杂...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国临床解剖...
  • 7篇腹部外科
  • 6篇中华普外科手...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26篇2023
  • 36篇2022
  • 24篇2021
  • 18篇2020
  • 27篇2019
  • 30篇2018
  • 24篇2017
  • 15篇2016
  • 10篇2015
  • 15篇2014
  • 24篇2013
  • 26篇2012
  • 24篇2011
  • 17篇2010
  • 18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23篇2006
  • 11篇2005
  • 11篇2004
4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评估胃癌术后预后和化疗反应性的试剂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评估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和化疗反应性的试剂和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试剂包括以下7种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的抗体作为第一抗体:检测CD3、CD8、CD34、CD45RO、CD57、CD66b和CD68的抗体,以及辣根过...
李国新江玉明黄伟才韩震
文献传递
腹腔镜远端胃癌D2淋巴廓清的解剖学思路
远端胃癌D2淋巴结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对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性已获得充分肯定[1]。然而,这一术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少量确定性报导[2-3];产生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胃周解剖的复杂性所...
李国新张策余江王亚楠胡彦锋
关键词:腹腔镜远端胃癌外科手术
文献传递
胃癌的液相活检
2015年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细胞外核酸在胃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作用,阐述其作为新型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介绍胃癌液相活检的概念由来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达李婷婷雷尚通刘浩李国新
关键词:胃癌循环肿瘤细胞
可疑胃肠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切除
2009年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切除可疑胃肠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术前怀疑胃肠间质瘤50例,年龄27-78岁。38例术前(胃镜或超声内镜)诊断为胃粘膜下肿物。12例(小肠内镜)诊断为小肠肿瘤。所有病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主要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病理切缘,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方面评价腹腔镜手术切除效果。结果50例均行完成腹腔镜手术切除,手术时间(90.84±26.69)min;估计术中出血(EBL)(57.80±67.48)ml;术后(50.90±18.87)h排气;术后(2.94±0.79)d开始进食,术后住院时间(8.62±3.56)d;术后无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胃肠间质瘤病例的病理切缘阴性。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前诊断可疑间质瘤的肿瘤,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达到R0切除、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余仙李国新余江张策王亚楠
关键词:腹腔镜胃肠间质瘤手术切除
老年胃癌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中期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02例年龄≥65岁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剔除6例病人,最终入组96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病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2)术中情况。(3)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人96例,男66例,女30例;中位年龄为69岁,年龄范围为65~85岁。96例病人中,腹腔镜组49例,开腹组47例。(2)术中情况:两组病人均顺利行远端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0 mL(50 mL,100 mL)、(7.1±1.7)cm,开腹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 mL(100 mL,200 mL)、(19.1±1.7)cm,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9,t=-34.880,P<0.05)。(3)术后情况:腹腔镜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枚(35枚,62枚)、1.9 d(1.3 d,2.9 d)、2.6 d(2.2 d,2.9 d)、3.4 d(2.7 d,4.0 d)、5.9 d(4.7 d,7.7 d)、4.9 d(3.5 d,6.8 d)、7.7 d(6.7 d,8.9 d),开腹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40枚(27枚,51枚)、2.5 d(1.8 d,3.3 d)、2.6 d(2.2 d,2
罗俊朱煜刘浩王豪陈新华胡彦锋林填陈韬李团结赵明利陈豪熊少伟何美文吕国庆李国新余江
关键词:老年临床疗效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后长期肿瘤学结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4例病人的临床随访资料,对186例腹腔镜组和328例开腹组病人术后复发类型及长期生存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54±28.76)月,两组间远处转移(3.9%vs 5.5%;P=0.284)、5年累积总生存率(69.5%vs 61.7%;P=0.085)和5年无病生存率(67.7%vs 60.7%;P=0.1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期病例中腹腔镜组5年累计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可以获得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肿瘤学结果。
钟秉政刘峰余江梁耀泽赵丽瑛牟廷裕胡彦锋李国新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现状评价与前景展望被引量:10
2013年
1994年Kitano等。报告的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治疗早期胃癌,是腹腔镜技术在胃癌外科领域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此后,随着以超声凝固能量设备、血管闭合系统以及圆形、线性吻合器为代表的器械设备的成熟进步,中、日、韩等国学者开始尝试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部位的早期胃癌。在面对诸多质疑与克服技术困难的历程中,他们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翔实的科研数据,使腹腔镜技术用于早期胃癌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肿瘤学疗效被大家逐渐接受。在我国。
李国新胡彦锋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技术血管闭合系统外科领域器械设备
MicroRNA-221通过抑制CDKN1C/p57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21(MIR221)对结肠癌细胞中CDKN1C/p57表达调控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结肠癌Caco2细胞系,预先给予或不给予CDKN1C/p57干扰性小RNA(anti-p57-siRNA)处理,再以脂质体分别转染MIR221前体(pre-MIR221)或MIR221特异性抑制剂(anti-MIR221)寡核苷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Caco2细胞中MIR221表达状况,运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分析CDKN1C/p57 mRNA及蛋白表达状况,并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状态;构建pGL3-p57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与pre-MIR221或anti-MIR221共转染Caco2细胞,检测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变化。结果 Caco2细胞转染pre-MIR221后,CDKN1C/p5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增殖显著(P<0.01);而anti-MIR221可上调CDKN1C/p57蛋白表达继而抑制细胞增殖,且此种抑制作用可被anti-p57-siRNA逆转,说明此种抑制效应确由CDKN1C/p57所介导;在转染重组有CDKN1C/p57基因3'-UTR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Caco2细胞中,共转染pre-MIR221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而共转染anti-MIR221后荧光素酶活性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21可通过与CDKN1C/p57 mRNA 3'-UTR区域结合使结肠癌细胞中CDKN1C/p57蛋白表达下降而促进肿瘤增殖;anti-MIR221则可通过上调CDKN1C/p57蛋白表达继而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瘤效应。
孙凯王伟雷尚通吴承堂李国新
关键词:结肠癌增殖
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04研究中19家医院收治的24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4例、莆田市第一医院3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3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7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例、梅州市人民医院8例、福建省立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例、龙岩市第一医院6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广东省人民医院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3例,女49例;年龄为62(23~74)岁。观察指标:(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ACCI分组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X-Tile软件(3.6.1)分析ACCI分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3年无复发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
王祖凯林建贤许燕常赵刚蔡丽生李国新徐泽宽燕速吴祖光薛芳沁孙益红许东波张文斌余佩武万进胡建昆苏向前季加孚李子禹尤俊李勇樊林谢建伟李平郑朝辉黄昌明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后早期并发症
胃癌单孔腹腔镜外科进展
2023年
随着胃癌微创外科理念及腹腔镜器械设备的升级,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胃癌外科研究的新舞台。单孔腹腔镜胃切除术比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但是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虽然大量研究已经提示了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但是仍然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笔者对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发展历程、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李国新
关键词:胃癌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