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君

作品数:85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2篇肝移植
  • 19篇细胞
  • 18篇肝脏
  • 13篇鼠肝
  • 12篇大鼠肝
  • 11篇动物
  • 11篇原位
  • 11篇原位肝移植
  • 10篇移植肝
  • 10篇肝细胞
  • 9篇器官
  • 8篇胆管
  • 8篇动物模型
  • 8篇术后
  • 7篇再灌注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黄疸
  • 7篇梗阻
  • 7篇梗阻性
  • 7篇梗阻性黄疸

机构

  • 79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解放军第40...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5篇张玉君
  • 38篇董家鸿
  • 30篇别平
  • 22篇李昆
  • 18篇李晓武
  • 15篇王曙光
  • 12篇赖洁娟
  • 11篇白莲花
  • 10篇熊燕
  • 9篇朱瑾
  • 9篇张宏宇
  • 9篇王槐志
  • 9篇帅领
  • 8篇陈耿
  • 8篇唐春
  • 8篇马正伟
  • 8篇郑树国
  • 7篇赖向东
  • 6篇郑平
  • 4篇吴乔

传媒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消化外科
  • 6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13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稳定的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初步探讨重建肝动脉血供在小鼠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66只小鼠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实验组行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原位肝移植术,在经典“双袖套法”的基础上,采用支架法重建肝动脉血供;对照组行非动脉化的原位肝移植。结果共施行小鼠原位肝移植共66只。术后2周实验组生存率为84.85%(28/33),对照组生存率为81.82%(27/33);实验组的血清γ-GT和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学证据亦提示实验组胆管上皮细胞受损较对照组为轻。结论肝动脉血供重建有助于减轻移植肝胆道冷保存.再灌注损伤。该模型可能成为肝移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张玉君陈耿李晓武杨程王曙光别平李昆董家鸿
关键词:肝脏移植动物实验血管重建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门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单线连续缝合法、胆管支架重建法及无损伤切肝法等技术,建立SD大鼠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结果大鼠无肝期(20.14±1.53)min。60例SD大鼠术后成活率91.7%,1周以上存活率80%。结论大鼠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刘文渊张玉君徐土炳林恒别平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
缺血后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1)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肝周韧带;(2)缺血再灌注组:仅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3)缺血后处理10s/10s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开放前行再灌注10s/阻断10s的缺血后处理;(4)缺血后处理30s/30s组:后处理为再灌注30s/阻断30s;(5)缺血后处理60s/60s组:后处理为再灌注60s/阻断60s;(6)缺血后处理90s/90s组:后处理为再灌注90s/阻断90s.后处理组再灌注/阻断6个循环后完全开放门静脉.分别于门静脉恢复血流后2h和6h采集标本,观察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此外,还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结果:缺血后处理30s/30s和60s/60s组在术后2h和6h,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肝功能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其中缺血后处理60s/60s组效果最佳,其余后处理组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60s/60s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术后6h肝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8.69μmol/g±1.68μmol/g vs14.31μmol/g±2.43μmol/g,P=0.0087),而SOD活性则显著增高(10.01UN/mg±0.89UN/mg vs6.92UN/mg±1.19UN/mg,P=0.0092).除假手术组外,缺血后处理60s/60s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提高大鼠存活率,其中以再灌注60s/阻断60s循环作用最佳.
黄汉飞宋飞张玉君喻智勇段键徐王刚陈明清曾仲
关键词:肝移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SD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肝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寻找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生化、TUNEL、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肝脏组织标本。取SD大鼠骨髓体外培养BMSCs,纯化后GFP标记,第3代做检测并配置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模型,分为BMSCs注射组(BMSCs悬液门静脉注入)和生理盐水注射组(等量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入)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观察术后大鼠状态,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细胞凋亡,TGF-β1及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BMSCs注射组术后大鼠死亡率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BMSCs注射组术后12、24、48、72 h肝功能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注射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BMSCs注射组TGF-β1、bax水平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减少,Bcl-2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增高,其中bax下调、Bcl-2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1在24、72 h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能通过直接门静脉注射入肝改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大鼠术后肝功能,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值减少肝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TGF-β1无关的其他途径。
徐土炳张玉君谭嘉鑫刘炜别平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凋亡
腹腔注射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促进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转录因子A及核呼吸因子1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recombinant human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rhALR)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及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胆道梗阻再通(BDO-RBF)组、胆道梗阻再通及rhALR治疗(BDO-RBF-rhALR)组(n=48),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TFAM、NRF-1mRNA的表达。结果:当胆道梗阻后,大鼠肝细胞TFAM、NRF-1mRNA表达均下降(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其下降程度逐步增加;解除梗阻后,其拷贝数逐步恢复。BDO-RBF-rhALR组大鼠TFAM、NRF-1mRNA表达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BDO-RBF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rhALR可能通过促进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TFAM、NRF-1mRNA表达发挥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唐春谢斌刘宏鸣别平李昆张玉君马正伟
关键词: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梗阻性黄疸TFAM
冷保存供肝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寻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损伤的详细过程、方式及机制,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uw1h肝移植组(n=48)、UW12h肝移植组(n=48)。大鼠原位肝移植采用双袖套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点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透明质酸(H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状况。结果uw1h、UW12h组肝移植后血清ALT、HA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UW12h组又明显高于UW1h组(P〈0.05)。UW12h组ALT水平于术后6h达高峰,而HA水平却在术后1h、24h呈双峰表现。UW12h组首先出现SEC的凋亡继而出现肝细胞的坏死,且UW12h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ls index,AI)明显高于uw1h组(P〈0.01)。两组大鼠SEC的AI均于术后6h达高峰,与血中ALT的高峰时相点一致。肝移植术后Bcl-2表达明显减弱(P〈.01)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UW12h组SEC的AI与Bcl-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82,P=0.018),与Cleaved spase-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54,p=0.046)。结论SEC凋亡是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首要靶点及关键环节,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的下调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上调有关。针对Bcl-2及Cleaved Caspase-3的抗凋亡措施可能是临床上提高肝移植疗效的有效途径。
朱瑾董家鸿王曙光李晓武刘祥德张玉君熊燕
关键词:肝移植肝窦内皮细胞凋亡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再生期器官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再生期器官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该方法主要采用家用洗涤剂和微量消化液混合液以灌注的方式去除离体再生期器官供体的细胞成分,获取无细胞成分的器官生物支架。由于该无细胞成分的器官...
白莲花杨为李敬赖洁娟赖向东张玉君张宏宇别平
文献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 11,HDAC11)及IL-10表达水平在3种大鼠肝移植模型中的变化,探讨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纯系Lewis和BN大鼠各30只,建立肝移植排斥模型后将受体分为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剂干预组(Lewis-BN)、耐受组(BN-lewis),每组10只。干预组于术后1~7 d以1 mg/kg肌肉注射他克莫司(FK506);分别于术后7 d处死受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程度采用Banff评分标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HDAC1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HDAC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及IFN-γ的含量。结果术后7 d,排斥组为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Banff评分Ⅲ级,干预组为Ⅱ级,耐受组为0~I级。排斥组HDAC11 mRNA及蛋白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耐受组表达量最低,与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排斥组IL-10表达明显低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而IFN-γ含量排斥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结论 HDAC11通过对IL-10的调控促进或抑制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形成。
赖星连峥嵘陈勇李金政廖汪洋张玉君龚建平刘作金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通氧对脂肪变供肝移植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术前短期大剂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脂肪变供肝进行预处理,同时在冷保存时辅以通氧,来观察其对脂肪变供肝移植的保护效应.
叶晟韩本立董家鸿李昆朱瑾陈莉君熊燕张玉君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肝移植
胰腺癌组织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CSPG4)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的胰腺导管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标本各160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6例;年龄33-75(56.98±10.75)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中CSPG4的表达,分析CSPG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胰腺癌中CSPG4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CSPG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46.25%vs 10.00%,P〈0.01)。胰腺癌中CSPG4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侵犯、肿瘤T分期、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胰腺癌中CSPG4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CSPG4的表达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1)。结论 CSPG4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提示CSPG4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孙靖卢乐乐赖洁娟张玉君陈美玲白莲花张雷达
关键词:胰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