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胶质
  • 2篇慢病毒
  • 2篇慢病毒载体
  • 2篇甲基化
  • 2篇胶质瘤
  • 2篇病毒载体
  • 2篇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 1篇眼底
  • 1篇眼底血管
  • 1篇眼底血管造影
  • 1篇眼内
  • 1篇遗传学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张旭
  • 5篇曾智
  • 3篇熊晓星
  • 2篇邢怡桥
  • 2篇彭斌
  • 2篇古丽娟
  • 1篇潘颖喆
  • 1篇孙彬
  • 1篇杨安怀
  • 1篇孙有刚
  • 1篇艾明
  • 1篇徐永红
  • 1篇李丹
  • 1篇巩丽清
  • 1篇代芳萍
  • 1篇余涛
  • 1篇唐新
  • 1篇冯翠兰
  • 1篇陈长征
  • 1篇余运娴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 13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半球型、蘑菇型和弥漫型,病灶内血供丰富。结论 眼内占位病变的血流信号特征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有鉴别诊断价值。
彭斌孙彬孙有刚张旭
关键词:脉络膜黑色素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弥漫型眼内占位病变血供
CRISPR-Cas9高通量文库筛选技术在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治疗以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为主,但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成簇间隔规律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高通量文库筛选技术以合成致死治疗策略为基础,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胶质瘤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将单向导RNA转入细胞中,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干扰基因功能并筛选目的表型,以获得一系列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相关的靶基因。目前,CRISPR-Cas9高通量文库筛选技术在胶质瘤中被广泛研究,已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等模型中获得了一系列与胶质瘤增殖、药物敏感性及耐药相关的靶基因,这可为后续临床胶质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方向,以得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濮蓓张旭熊晓星简志宏曾智
关键词:胶质瘤
A超分段测量法及IOLMaster在硅油填充眼生物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A超分段测量法及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Master)对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05年6月至12月间在我院行硅油取出术(可分别联合PHACO或IOL或PHACO+IOL)的硅油填...
潘颖喆邢怡桥艾明杨安怀张旭
文献传递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通过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循环特征 ,了解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早期发现。方法 :采用日本产TOPCONTRC -5 0IX眼底红外摄像机对 7例 ( 14只眼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均进行荧光素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并采用两种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FFA :早期像可见裸露脉络膜血管及小片状遮蔽荧光。晚期后极部斑驳状荧光 ,未见渗漏。ICGA :早期脉络膜血管稀疏 ,细丝状呈僵硬走行 ,其中两只眼黄斑部荧光较强 ,中后期荧光渗漏。另有 12只眼中后期后极部一片强荧光 ,在其周围小片状弱荧光 ,表现呈纱幕状荧光缺如。结论 :由于ICGA使用ICG为染料 ,用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 ,穿透色素上皮遮挡 ,通过高速摄影的方法 ,直观地动态了解脉络膜的血循环状况 ,弥补了FFA的不足之处 ,同时更确切地反映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的程度及范围。另外 ,FFA未发现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可能通过ICGA能辨认出来。因此 ,FFA和ICGA联合应用 ,更能反映本病的特征。
余运娴徐永红冯翠兰代芳萍张旭
关键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甲基化修饰与胶质瘤被引量:1
2022年
甲基化修饰是调节遗传信息表达的一种表观遗传方式。近年来,肿瘤细胞甲基化修饰被广泛研究,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甲基化修饰的特点、甲基化修饰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甲基化对胶质瘤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张旭曾智熊晓星
关键词:胶质瘤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人CYP39A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HepG2中表达
2021年
[目的]构建人CYP39A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建立CYP39A1基因过表达的HepG2细胞株,为研究CYP39A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具有嘌呤霉素抗性的CYP39A1慢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后,包装成重组慢病毒颗粒;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CYP39A1过表达的HepG2稳转细胞,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P39A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成功扩增CYP39A1基因片段,大小为1451 bp。确定嘌呤霉素在HepG2中的最佳筛选浓度为2.0μg/mL,目的基因CYP39A1被慢病毒成功导入HepG2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EGFP。成功构建CYP39A1过表达及其阴性对照病毒,CYP39A1过表达病毒滴度为1.0×10^(9) TU/mL,阴性对照病毒的滴度为3.0×10^(8) TU/mL。转染CYP39A1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的qPCR实验结果显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组的CYP39A1的mRNA表达量为阴性对照组的516.55±85.24倍(P<0.001)。Western Blot也显示有Flag-CYP39A1的蛋白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CYP39A1过表达的HepG2稳转细胞株,且CYP39A1的过表达组mRNA和蛋白均有上调。可为进一步探讨CYP39A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工具。
李丹余涛徐庆雪封时张旭张勇刚曾智
关键词:HEPG2细胞肝细胞肝癌
改良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提出小梁切除的一种改良术式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垂直于角膜缘的竖向条形小梁切除术,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的例(72眼)。结果 经6~30个月随访,手术成功率为94.4%。术后不同时期平均眼压:出院时2.01kPa;l年时眼压2.31 kPa;2年时眼压2.35 kPa;3年时眼压2.39 kPa。功能性滤过泡在 1年时为94.4%;2年时为86.0%;3 3年时为53.0%。本组滤过泡消失28眼中,仅有2眼眼压失控。结论 本手术有结膜下和脉络膜下腔引流的双重作用,降压作用稳定,远期疗效好。
王锦芳巩丽清张旭唐新
关键词:竖向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观察
去泛素化酶USP10 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构建大鼠去泛素化酶USP10siRNA重组慢病毒载体,为探讨USP10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提供体外模型。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大鼠USP10基因的RNAi靶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用AgeⅠ及EcoRⅠ双酶切及连接酶构建线性化的GV208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经Amp抗性筛选阳性克隆,PCR鉴定阳性克隆载体并测序;病毒包装并转染至293T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荧光法检测滴度。用重组慢病毒感染PC12细胞,WesternBlot检测USP10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结果:经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3对USP10RNAi慢病毒载体,感染PC12细胞后,USP10蛋白的表达显著被抑制,PC12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成功构建能高效、稳定抑制USP10表达的PC12细胞株,并明显抑制PC12细胞增殖能力,为探讨USP10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提供基础。
叶樱泽张旭曾智古丽娟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PC12细胞
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的声像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应用眼科专用超声对27例(27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患者进行探查,记录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结果:本组23例(23只眼)为单发性视网膜囊肿,4例(4只眼)为多发性视网膜囊肿。声像图上表现为脱离的视网膜光带劈裂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结论: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有特殊的影像表现,超声检查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彭斌陈长征邢怡桥张旭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囊肿超声
光遗传学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2021年
光遗传学技术整合了光学和遗传学,能够利用光特异地在时间及空间两方面精确控制细胞的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光遗传学在理解脑未知的组织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巨大的潜力。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致残率高。光遗传学对于部分特定的脑区、神经回路及神经元的调控能够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该综述简单地介绍了光遗传学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近年光遗传学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李依娜张旭叶樱泽古丽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回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