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忆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肌腱
  • 4篇形态学
  • 4篇脱细胞
  • 3篇生物力学
  • 3篇切片
  • 3篇冰冻切片
  • 2篇血管
  • 2篇游离脂肪
  • 2篇脂肪移植
  • 2篇组织形态学
  • 2篇细胞
  • 2篇纤维束
  • 2篇小牛
  • 2篇力学性能
  • 2篇裸鼠
  • 2篇肌腱组织
  • 2篇力学性
  • 1篇低氧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张忆
  • 5篇秦廷武
  • 4篇杨洁亮
  • 4篇江燕林
  • 3篇吕青
  • 3篇罗静聪
  • 2篇宁良菊
  • 1篇梁艳
  • 1篇谭鸿
  • 1篇刘树平
  • 1篇王红
  • 1篇皮晋魁
  • 1篇陈曦
  • 1篇黄益洲
  • 1篇赵鲁平
  • 1篇黄富国
  • 1篇杨济桥
  • 1篇解慧琪
  • 1篇周宇
  • 1篇邓力

传媒

  • 9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第六届全国组...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提高游离脂肪移植成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及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对脂肪移植术后血管新生及脂肪成活的影响。方法取乳房切除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同时制备游离脂肪颗粒。取健康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于裸鼠背部皮下注射1 m L脂肪颗粒+0.3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0.3 m L生理盐水(ECs组)、1 m L脂肪颗粒+2×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组)、1 m L脂肪颗粒+1×10~6个HUVECs+1×10!6个ADSCs+0.3 m L生理盐水(ADSCs+ECs组)。注射后观察各组裸鼠存活情况,大体观察背部移植区色泽、形状。2、4、8、12周时背部移植区行超声影像学观察,取标本采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组织学观察移植脂肪大体结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各组裸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移植后各时间点各组超声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移植脂肪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未见囊肿、钙化、实性占位等异常表现。移植后各时间点,ADSCs组及ADSCs+ECs组移植脂肪体积均高于ECs组及对照组(P<0.05);且8、12周时ADSCs组明显高于ADSCs+ECs组(P<0.05)。HE染色示移植后各组组织学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但ADSCs组组织重塑速度快于其他各组。免疫荧光染色示随时间延长各组新生血管逐渐增加,各时间点ECs组、ADSCs组、ADSCs+ECs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ADSCs组微血管密度高于ECs组及ADSCs+ECs组(P<0.05);8、12周时ADSCs组及ADSCs+ECs组高于ECs组(P<0.05),ADSCs组及ADSCs+E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可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且该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相关。
张俊慧熊炳钧邱娟娟谭秋雯张忆杨济桥吕青
关键词:脂肪移植血管内皮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裸鼠
猪脂肪源基质水凝胶辅助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初探
2020年
目的探讨猪脂肪源基质水凝胶(hydrogel from acellular porcine adipose tissue,HAPA)对游离移植脂肪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将脂肪及HAPA-脂肪复合物分别于常氧、低氧条件下培养,24 h后行TUNEL染色,24、72 h后行围脂肪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APA对移植脂肪凋亡及存活的影响。体内实验中,取4~6周龄雄性裸鼠42只(体质量15~18 g),按植入不同体积比HAPA-脂肪复合物,将裸鼠随机分为脂肪组(A组)、10%HAPA组(B组)、20%HAPA组(C组)、30%HAPA组(D组)、40%HAPA组(E组)、50%HAPA组(F组),每组7只。分别于各组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脂肪或对应HAPA-脂肪复合物1 mL。术后4周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物,行大体观察、体积测量、超声检查及组织学染色(HE染色、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围脂肪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低氧环境具有促进移植脂肪坏死及细胞凋亡的趋势,而HAPA在体外低氧条件下具有明显抑制脂肪凋亡的效果(P<0.05)。体内实验中,术后4周取材时,各组移植物包膜完整,移植物均无明显感染坏死表现。各组移植物体积均较注射时缩小,E、F组移植物体积显著低于A^D组(P<0.05)。超声检查示,各组移植物的液化坏死区个数及体积比较均无明显差异。HE染色示随着移植物中HAPA体积比的提高,移植物内部的结构完整性逐渐提高,液化坏死形成的囊泡区逐渐减少,纤维化程度逐渐降低。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E、F组新生血管数量显著多于A^D组(P<0.05)。围脂肪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示,随着HAPA体积比的增加,活脂肪细胞逐渐增加,且视野内可见较多新生脂肪细胞。结论随着HAPA/脂肪体积比逐渐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程度也相应提高,但体积保留率逐渐下降。30%HAPA辅助脂肪移植可达到游离移植脂肪存活和总体体积保留率相对最佳的状态。
刘鹏程谭秋雯张忆王红吕青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脂肪移植低氧
脱钙皮质骨基质的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脱钙皮质骨基质厚度与拉伸力学性能的关系,为将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市售新鲜小牛胫骨,常规快速脱钙制备脱钙皮质骨基质,大体观察其颜色、质地等物理性状,并进行脱钙检测。将脱钙皮质骨基质沿径向纵切成不同厚度的片材,并根据厚度分为4组(n=16),分别为A组100~300μm,B组300~500μm,C组500~700μm,D组700~1 000μm;对每组标本进行拉伸性能和组织学观测。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脱钙皮质骨基质经H2O2处理后呈乳白色,柔韧性好,富有弹性。脱钙皮质骨基质的脱钙率达97.6%。A组强度及弹性模量明显小于B、C、D组(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钙皮质骨基质刚度随厚度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A组刚度显著低于B、C、D组(P<0.05),B、C组低于D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极限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各组均可见典型骨单位结构,其最大直径范围为102~325μm,平均最大直径为182μm。结论骨单位的完整性对脱钙皮质骨基质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脱钙皮质骨基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厚度>300μm时可保持其拉伸力学性能。
刘国明张忆江燕林黄富国秦廷武
关键词:力学性能组织工程支架
一种优化的猪骨骼肌来源无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鉴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一种优化的猪骨骼肌脱细胞制备方法,以期制备理想的猪骨骼肌来源无细胞基质(decellularized porcine muscle tissue,DPMT)支架材料。方法 取市售新鲜健康成年家猪腰部骨骼肌组织,采用匀浆-球磨-去垢剂多步骤脱细胞方案制备DPMT。行组织学观察脱细胞、脱脂效果,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成分,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内部微结构;测定材料中DNA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置于不同浓度DPMT浸提液中,培养后第1、3、5天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测算细胞相对增殖率,评价材料细胞毒性;通过DPMT表面接种HUVECs体外共培养3 d后,行活死细胞染色评价其体外细胞相容性。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建立DPMT大鼠背部皮下植入模型,于植入3、7、14、28 d取材,大体观察材料降解情况,并测量其横径;行HE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匀浆-球磨-去垢剂多步骤脱细胞方法操作简便,制备DPMT仅需1 d时间;检测显示DPMT脱细胞、脱脂完全,主要成分为Ⅰ型胶原及Ⅳ型胶原;DPMT中DNA含量为(15.902±1.392)ng/mg干重,总蛋白质含量占其干重的68.94%,显著低于新鲜猪骨骼肌组织[分别为(140.724±10.422)ng/mg干重及93.14%](P〈0.05);DPMT内部呈均质疏松网状结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DPMT细胞毒性评级均为0~1级,HUVECs在DPMT表面能稳定生长。DPMT大鼠皮下植入后14 d内可保持大体结构的稳定性,至28 d时完全降解;炎性反应在3 d时最明显,7 d时明显减轻,两时间点炎性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7 d即可见DPMT内部新生血管环结构形成,14 d时新生血管环数量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匀浆-球磨-去垢剂�
张迪谭秋雯汤沈力罗静聪张忆吕青
关键词:无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血管新生
脱钙脱细胞皮质骨支架的制备及其组织形态学和力学性能表征
:生物来源的支架材料用于组织修复成为生物材料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自体或异体来源的髌腱、腘绳肌腱、股四头肌腱和髂胫束等生物来源材料修复韧带缺损,但仍存在来源受限、修复后膝关节稳定性差、手术并发症等缺点....
杨洁亮张忆江燕林秦廷武
关键词:力学性能
人胎盘蜕膜基层来源MSCs参与裸鼠皮肤创面修复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人胎盘蜕膜基层来源MSCs(placental decidua basalis derived MSCs, PDB-MSCs)参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取自愿捐赠人胎盘组织,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PDB—MSCs并传代,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行成骨与成脂诱导鉴定,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以鉴定细胞。取42只4—5周龄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两组(n=21);分别将200gL浓度为5〉(106个/mL的第4代PDB—MSCs及等体积PBS经尾静脉注射入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体内;注射后3d实验动物于背部制备大小为1.5cmxl.5c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术后1、2、4、7、14、18、21、25、30d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待创面开始脱痂后测量创面愈合率。术后1、7、14、21、30d取材行HE染色,观察创面修复情况;7、14、30d实验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行细胞定位分析。结果经鉴定胎盘蜕膜组织所分离的细胞为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MSCs免疫组织表型。术后两组裸鼠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创面愈合较对照组快,其中实验组于术后12—14d、对照组于14—17d开始脱痂。实验组术后14、18、21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001,P=0.016;t=3.380,P=0.028;t=3.888,P=0.018);25、3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5,P=0.193;t=1.000,P=0.423)。组织学观察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皮肤创面组织炎性反应低,并且随时间延长皮肤各层组织及腺体等再生良好。免疫荧光染色示,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皮肤创面区域均可见人线粒体抗原染色阳性,提示存在人源细胞。结论通过酶消化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稳定获得PDB.MSCs,预先注射人裸鼠体内后,在皮肤损伤条件下细胞可向皮肤损伤部位迁移,并促进创面修复。
孙宁黄益洲张忆皮晋魁Jaznie Law邓力吴诚光
关键词:MSCS胎盘皮肤缺损裸鼠
异种脱细胞肌腱生物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正>目的:在肌腱/韧带损伤修复领域,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而且其力学性能应与正常的肌腱/韧带组织相匹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和α-半乳糖甘酶处理小牛肌腱,在确定完全脱细...
江燕林张忆杨洁亮秦廷武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肌腱胶原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形态学观察的快速组织学制片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种用于观察肌腱胶原纤维束及周围腱内膜形态与组分分布的快速组织学制片方法。方法以猪趾浅屈肌腱组织为例,行冰冻切片,片厚6μm。大体观察切片完整性,HE染色观察组织完整性与冰晶形成情况。然后,将切片分为5组,A组行过碘酸雪夫(Priodic acid-Shiff,PAS)染色,B组行Masson染色,C组行网状纤维染色,D组行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E组切片经65℃烘烤10 min后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肌腱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切片连续均匀;HE染色见组织整体结构完整清晰,无冰晶空隙形成,但无法观察到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情况。A、B、C组肌腱组织整体单一染色,无法辨认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D组周围腱内膜单独弱显色,两组分能差异化染色,但对比度不明显;E组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差异化染色,两组分清晰可见。结论猪趾浅屈肌腱冰冻切片后,通过65℃烘烤10 min联合Masson染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显示胶原纤维束与周围腱内膜组分分布形态学表征。
张忆周利唐林巧秦廷武宁良菊
关键词:肌腱冰冻切片MASSON染色
脱细胞小牛肌腱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处理小牛肌腱脱细胞效果以及对肌腱组织形态、结构、生化成分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新鲜1日龄西门塔尔小牛跟腱48根,随机分为3组(n=16):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采用液氮冷冻/37℃复温反复冻融5次,C组在反复冻融基础上结合核酸酶处理24 h。每组取2根跟腱用于扫描电镜观察,3根用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根用于DNA残留量检测,8根用于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有序,形态完整,未见断裂;C组胶原纤维排列松散,几乎无断裂。阿利新蓝、天狼星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糖胺聚糖、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大部分被保留;HE染色和DAPI染色示A、B组胶原纤维间可见较多完整的细胞核,而C组胶原纤维之间未见完整细胞核,但腱内膜上仍有部分细胞核残留。A、B、C组的DNA残留量分别为(0.24±0.12)、(0.16±0.07)、(0.05±0.02)μg/mg,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显示,A、B、C组间拉伸强度、断裂应变、刚度和弹性模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处理小牛肌腱,可有效去除细胞成分,同时基本保留肌腱原始胶原纤维结构、形态、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力学特性。
江燕林张忆杨洁亮罗静聪秦廷武
关键词:形态学生物力学小牛
脱细胞小牛肌腱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反复冻融结合核酸酶处理对小牛跟腱脱细胞效果以及肌腱组织形态、结构、生化成分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取新鲜新生小牛跟腱48根,随机分为3组(n=16):新鲜正常肌腱作为对照组1(A组),反复冻融5次(...
江燕林张忆杨洁亮罗静聪秦廷武
关键词:肌腱脱细胞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