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友运

作品数:11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学
  • 2篇延长组
  • 2篇延长组长
  • 2篇油层
  • 2篇三叠
  • 2篇气田
  • 2篇物源分析
  • 2篇长8油层
  • 2篇沉积相
  • 2篇成岩作用
  • 2篇储集
  • 2篇储集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定年

机构

  • 8篇西北大学
  • 7篇中国煤炭地质...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11篇廖友运
  • 7篇李文厚
  • 5篇王若谷
  • 2篇郭艳琴
  • 2篇梁敏
  • 2篇袁珍
  • 2篇王妍
  • 1篇刘昊伟
  • 1篇范玉海
  • 1篇杨兴科
  • 1篇王永
  • 1篇王震亮
  • 1篇马瑶
  • 1篇冯永玖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金属通报
  • 1篇第十届全国古...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沱沱河地区白垩系错居日组沉积特征分析
2019年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苟鲁山克措边缘前陆盆地,北东邻接巴音叉琼蛇绿混杂岩亚带,南部处于乌丽-开心岭岛弧和邦可钦-砸赤扎加弧后前陆盆地。早白垩世错居日组出露范围较小,该组与上覆中-渐新世雅西措组上段(E3N1y1)和下伏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T3g)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地质剖面测量、薄片鉴定、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对错居日组岩性、岩石组合及横向变化、基本层序特征及沉积环境等做了分析,认为错居日组属河流沉积体系,河道、河道沙坝与河间冲积岛沉积亚相,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
翁旭王雁林廖友运
关键词:早白垩世
沉积相、层序地层学对碎屑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及控制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碎屑岩早期成岩作用研究成果的调研,把成岩过程的类型和分布与沉积相及碎屑岩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起来,详细探讨了在不同沉积微相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成岩作用的区别,并将沉积相与层序地层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其对成岩改造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为碎屑岩储层的预测及评价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王若谷李文厚王震亮廖友运袁珍
关键词:碎屑岩早期成岩作用沉积相层序地层学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西组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是近年来开辟的勘探新区,山西组为其主力储集层之一,查明该区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大意义。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山西组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具成分成熟度中-高而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集空间以各类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孔喉差异大。山~3_2段储层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显著高于其余层位,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最强。山西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但山~3_2段局部存在较好储集砂体。物源和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砂岩的骨架成分和粒度特征,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相对优质储层多出现在石英含量高的粗粒边滩砂体中。
王若谷廖友运尚婷王妍
关键词:储层特征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
论文在详细观察描述岩心的基础上,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毛管压力等多种分析测试技术,结合测、录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物源、沉积相展布、岩石学特征、孔隙...
廖友运
关键词:成岩作用沉积相鄂尔多斯盆地岩石学特征储集层
文献传递
祁连南缘柴达木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祁连南缘柴达木山花岗岩岩体,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环斑花岗岩等。本文选择代表性岩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说明其岩浆成因、构造环境及意义。结果表明,柴达木山岩体K2O/Na2O比值变化为1.11~4.41,里特曼指数介于1.31~2.20,A/CNK介于1.06~1.6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柴达木山岩体具有高钾钙碱性、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分布图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Cs、Pb、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Y、Yb,具有明显的Ba、Nb、Ta、Sr、P、Ti负异常。稀土元素总量为207.94×10-6~418.40×10-6,LREE/HREE稀土元素之比为5.67~10.29,(La/Yb)N比值为5.88~13.84,δEu介于0.09~0.50显示负异常,δCe介于0.99~1.36,Sr/Y介于0.87~3.47,Rb/Sr介于1.22~15.45,Nb/Ta介于0.63~11.88,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且Eu负异常较明显。选取其中四个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D3755-1)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00Ma^407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04.6±2.9Ma(MSWD=0.094);花岗斑岩(PM11-1)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13~424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18.4±3.0Ma(MSWD=0.30);二长花岗岩(D1028-1)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26Ma^436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34.3±2.0Ma(MSWD=0.21);花岗闪长岩(D1506-1)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34Ma^439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37.2±2.6Ma(MSWD=0.076),暗示柴达木山岩体的结晶年龄至少为404.6Ma^437.2Ma,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祁连南缘-柴北缘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持续时间长(372Ma^473Ma),具有多期次,主要年龄段为450~470Ma、430~450Ma、410~430Ma、400~410Ma、370~400Ma,其中430~450Ma、400~410Ma分别代表了花岗岩类侵入的两个主峰期。早期(430~470Ma)反映了南祁连洋板�
贺小元杨兴科王永郭瑞华廖友运范玉海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多期次
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物源分析
胡尖山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西部,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时期,有北部和西南部两个主物源方向,而胡尖山地区处于北部物源影响的范围内。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含量...
王若谷李文厚廖友运梁敏
关键词:矿物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延长探区延153井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延153井在石千峰组~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进行了连续取心,对约50m的岩心及其近百块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该井的储层微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气田的下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廖友运李文厚王若谷
关键词:物性特征岩心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物源区分析被引量:22
2013年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油藏勘探的不断突破,对其物源方向和母岩区性质的分析尤显重要。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存在多个古陆,包括北缘的阴山古陆、西北缘的阿拉善古陆、西南缘的陇西古陆及南缘的祁连-秦岭古陆等,它们都是盆地碎屑沉积物的主要供给源。通过碎屑组分、岩屑组分、重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等研究,认为研究区长7段存在东北、西北、西及西南、南部4个方向的物源。轻、重矿物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母岩主要为太古宙—古生代中—深变质岩和中基性火成岩,西南及南部母岩主要为元古宙—古生代浅变质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表明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为主,并混有一定数量的含长石较高的中—基性岩浆岩如安山岩、碱性玄武岩,母岩中太古代古老地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王若谷李文厚廖友运郭艳琴刘昊伟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物源区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物源及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王若谷李文厚廖友运梁敏袁珍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物源分析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沉积体系特征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
2020年
以研究区野外实测地层-沉积剖面为基础,根据岩石学、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等分析,以确定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的沉积体系特征及环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发育陆棚、碎屑海岸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浅海陆棚、潮坪、扇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平原4种亚相。受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苟鲁山克措组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由海到陆的沉积演化过程,T3g1期发育浅海陆棚亚相;T3g2期海水开始退出,区内主体为潮坪亚相;T3g3期过渡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T3g4-T3g5期海水完全退去,区内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王若谷廖友运王妍李文厚李兆扬
关键词:晚三叠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