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厚

作品数:384 被引量:4,499H指数:3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0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8篇天文地球
  • 1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1篇盆地
  • 17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1篇延长组
  • 56篇三叠
  • 56篇储层
  • 47篇成岩作用
  • 46篇沉积相
  • 43篇油气
  • 38篇地层
  • 29篇层序
  • 27篇地质
  • 26篇油层
  • 26篇三角洲
  • 24篇孔隙
  • 24篇层序地层
  • 23篇三叠统
  • 23篇上三叠统
  • 21篇三叠系
  • 21篇物源分析
  • 20篇气田

机构

  • 384篇西北大学
  • 105篇中国石油天然...
  • 89篇西安石油大学
  • 35篇西安科技大学
  • 20篇长安大学
  • 16篇陕西延长石油...
  • 15篇中国石油
  • 11篇延安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同济大学
  • 7篇低渗透油气田...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兰州城市学院
  • 5篇中国煤炭地质...
  • 5篇延长油田股份...
  • 5篇陕西地矿第二...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384篇李文厚
  • 32篇郭艳琴
  • 26篇柳益群
  • 26篇庞军刚
  • 22篇陈全红
  • 21篇袁珍
  • 20篇冯娟萍
  • 20篇陈强
  • 18篇王若谷
  • 18篇任战利
  • 15篇屈红军
  • 15篇李永项
  • 15篇李克永
  • 15篇梁积伟
  • 15篇李智超
  • 15篇贾德生
  • 13篇范萌萌
  • 11篇刘溪
  • 11篇张慧元
  • 10篇冯乔

传媒

  • 61篇西北大学学报...
  • 30篇地质科学
  • 27篇古地理学报
  • 22篇沉积学报
  • 21篇地质通报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地质科技情报
  • 6篇煤田地质与勘...
  • 6篇兰州大学学报...
  • 6篇第九届全国古...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西北地质
  • 5篇内蒙古石油化...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层学杂志
  • 4篇矿物岩石
  • 4篇科技情报开发...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7篇2023
  • 5篇2022
  • 21篇2021
  • 22篇2020
  • 12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21篇2016
  • 15篇2015
  • 11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17篇2011
  • 26篇2010
  • 12篇2009
  • 22篇2008
  • 14篇2007
  • 26篇2006
  • 8篇2005
  • 10篇2004
3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被引量:114
2007年
鄂尔多斯延长组湖盆为一大型的敞流湖盆.其充填演化与构造发育史、古气候演化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在此过程中,湖盆经过四次明显湖进与湖退变化,但深湖中心变化不大,一直沿华池—宜君一带波动.在整个晚三叠世盆地盛衰演化过程中,深湖沉积体系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及浊积扇体系,前者在深湖扩展早期的三角洲快速推进时期的陡岸斜坡区比较发育,并随着三角洲的推进逐渐从深水型向浅水台地型转变.后者在各个时期都有出现,按其沉积特征可分为两种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相带发育相对齐全,垂向上多期互相叠加,可划分为:斜坡-槽道-内扇亚相、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浊积水道前缘-中扇亚相、外扇亚相和盆地平原亚相.滑塌浊积扇多呈透镜状夹于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相带分异不明显,仅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类浊积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近源斜坡带及远源末梢斜坡带.深湖沉积控制了烃原岩及有利生储盖组合分配.坡移浊积扇沉积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是深湖区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陈全红李文厚高永祥郭艳琴冯娟萍张道峰曹红霞梁积伟
关键词:滑塌浊积扇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相对高渗储集层成因及分布被引量:8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发育"粒间孔型石英砂岩"、"溶孔型石英砂岩"、"粒间孔—溶孔复合型长石砂岩"3类相对高渗储集层。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上古生界3类相对高渗储集层的岩石结构、组分与物性等基本特征,详细探讨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各类相对高渗储集层形成的控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与物源的距离、沉积相类型及砂体分布、孔隙类型、颗粒成分及粒度粗细、杂基成分及含量、储集层最大埋深、后期构造运动等因素,对主力勘探层系山西组二段和下石盒子组八段进行了储集层优劣分级综合评价,认为受高石英含量母岩控制的沉积体系、辫状河高能沉积相带和强溶蚀、弱压实的有利成岩相带分布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相对高渗储集层的主要发育区域。
肖红平刘锐娥李文厚张福东张春林郝爱胜缪卫东
关键词:低孔低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
渭河盆地中新统沉积相与古气候特征
大量证据表明(古地磁、粒度、孢粉、同位素哺乳动物化石)中国北方中新统的红黏土、洞穴堆积物、湖泊及海洋岩心等沉积物中已记录出明显的东亚季风影响特征,渭河盆地正是位于其季风影响的区域上,其沉积物必然受到其影响,且目前关于该区...
李智超李文厚李永项李蒙
关键词:渭河盆地中新统沉积环境古盐度古气候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古地理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能源沉积盆地之一,其古生代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地理位置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32×10 km。早古生代的鄂尔多斯地块进入了克拉通盆地稳定发育时期,在多幕快速海进和缓慢海...
李文厚陈强李蒙王晓晨
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17
1997年
经过深入研究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广泛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认为其主要沉积特征是:①辫状河三角洲缺失曲流河等陆上环境,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的沉积体系;②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较低,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一致;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发育,常反复叠置构成巨厚层;④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通常形成在距高地不远的湖盆边缘。中侏罗世时,辫状河道沿倾向逐渐向湖盆进积和横向迁移,从而形成规模较大的席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沉积范围可达数百平方千米。当前缘砂体伸入到生油凹陷之后,在构造的配合下。
李文厚柳益群冯乔冯乔张世焕袁明生
关键词: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油气聚集带
苏里格气田盒_8气层组厚层辫状河道砂体构型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苏里格气田盒8气层组砂体厚度大、内部结构复杂、岩性变化快,砂体构型严重制约地下砂体和有效储层的认识,影响气井的井位部署、井轨迹设计及开发效果.基于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古代露头和现代沉积构型模式为指导,采用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精细识别技术,分析盒8气层组储层成因及砂体构型,确定各构成单元的沉积特征、构型模式、规模和空间叠置方式.结果表明:盒8气层组为砂质辫状河沉积相,厚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复合砂体,辫状河相划分为4类亚相、7类微相;辫状河道复合砂体内部为近水平或水平波状薄夹层构型模式,分为孤立型、横向局部连通型、堆积叠置型、切割叠置型等4类空间叠置模式.该研究结果为深化盒8气层组储层认识,指导该区水平井部署与明确地质导向提供依据.
卢海娇赵红格李文厚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
四川盆地东部茅口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2022年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中蕴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是这套白云岩的成因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盆地东部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多发育在茅三段中下部,纵向上厚度介于3.0~46.8 m之间,平面上沿北西—南东向基底断裂呈带状展布。野外和钻井岩心观察发现,白云岩内发育交织状张性裂缝,将岩石切割呈角砾状,裂缝多被粗晶方解石、白云石充填或半充填。根据围岩和裂缝中白云石晶体形貌和产出状态,在显微镜下识别出4类不同组构的白云石:第1类为灰泥基质中“星散状”自形粉晶—细晶白云石;第2类为半自形面状组构细晶白云石,呈他形—半自形镶嵌状;第3类为具“雾心亮边”的自形晶面状组构细晶—粗晶白云石,具糖粒状结构,晶间孔隙发育;第4类为脉体充填的粗晶鞍状双晶白云石。背散射照片显示前3类白云石的“雾心”部分晶面混浊、表面分布方解石残斑及微孔,而第3类白云石的“亮边”部分与第4类鞍状粗晶白云石脉则晶体明亮、洁净、致密,属新生矿物。上述4类白云石的成分均具有富Ca和贫Fe、Mn、Sr的特点,MgO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前两类白云石MgO含量总体低于白云石标准计量,而后两类白云石的MgO含量则接近或略高于标准计量。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茅口组白云岩主要经历了2期白云化作用,初次白云化作用形成第1类、第2类白云石及“雾心”白云石,二次白云化作用形成“亮边”白云石和粗晶白云石脉体;2期白云化作用均发生得很早,可能始于同沉积期至浅埋藏期。白云石原位微量元素和原位锶同位素分析表明,白云化作用流体具有混源的特点,流体可能由富Ca地下水以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混合而成。推测中二叠世末期峨眉山地幔柱的喷发引起四川盆地内基底断裂再次活动,造成茅口组内张性构造裂缝发育,这为白云化流体混�
王良军李红李红柳益群柳益群潘磊李让彬李文厚焦鑫焦鑫董杨坤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
黄骅坳陷南区中生界中下侏罗统含油砂体的沉积环境
李文厚柳益群胡敬月
关键词:拗陷含油气性沉积环境中侏罗世
陕西富平地区中奥陶统等深流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带东段的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富平赵老峪地区早奥陶世马家沟组和华北地块其它地区一样都发育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中奥陶统赵老峪组沉积了一套厚度达800余米的赵老峪组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包括原地沉...
屈红军李文厚
关键词:中奥陶统等深积岩弧后盆地奥陶统等深流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煤成气藏特征被引量:5
2004年
通过对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演化的详细研究 ,查明了气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岩性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目的在于追索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 ,寻找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块。采用了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岩心观察 ,并结合地质、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表明 ,该区晚古生代沉积环境经历了由海陆交互相到陆相的转变 ,气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发育及其组合均受控于沉积环境演化 ;陆表海泥炭沼泽和三角洲平原漫滩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煤层和炭质泥岩是上古生界主要的气源岩 ;辫状河河道砂坝、分流河道砂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上古生界煤成气发育良好的储集层 ;湖泊相泥质岩是本区煤成气藏理想的区域性盖层。天然气勘探结果证实 ,在预测的储集砂体中均钻遇工业气流。
杨仁超韩作振樊爱萍李文厚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煤成气藏盖层砂体气源岩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