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晓亮

作品数:20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出血
  • 14篇脑出血
  • 14篇高血压
  • 11篇高血压脑出血
  • 5篇手术
  • 5篇脑组织
  • 4篇血肿
  • 4篇脑出血患者
  • 4篇出血患者
  • 4篇CASPAS...
  • 3篇兴奋性
  • 3篇兴奋性氨基酸
  • 3篇血流
  • 3篇血流量
  • 3篇血流量变化
  • 3篇血压
  • 3篇血肿周围
  • 3篇血肿周围脑组...
  • 3篇周围脑组织
  • 3篇细胞

机构

  • 16篇北京市垂杨柳...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垂杨柳医...

作者

  • 20篇尹晓亮
  • 16篇张新庆
  • 14篇张锟
  • 10篇张智敏
  • 4篇张春青
  • 3篇朱军
  • 2篇蔡辉
  • 2篇陈通
  • 2篇程爱国
  • 2篇董雪涛
  • 2篇刘磊
  • 2篇张智敏
  • 2篇张新庆
  • 2篇张锟
  • 1篇王耘
  • 1篇许康
  • 1篇刘磊
  • 1篇徐红兰
  • 1篇王雅杰
  • 1篇张春青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2008年天...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2006天坛...
  • 1篇北京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灶周边脑组织病理变化与手术时机选择的初步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血肿本身的占位效应以及血肿成份引发的血肿周围的病理性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因子Caspase-3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的死亡过程。对...
张新庆尹晓亮张锟张智敏张春青蔡辉徐红兰
文献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局部组织血流量变化的CT灌注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但目前对脑出血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认识尚不全面。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经历了一个动态、多时相的变化过程。作为脑出血发生后一种活体下可视化的病理改变,血肿周...
张锟张智敏尹晓亮张春青张新庆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流量CT灌注成像脑血液动力学
文献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局部组织血流量变化的CT灌注研究
目的 利用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及其远隔区域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治疗后2周CT脑灌注扫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
张锟张智敏尹晓亮张春青张新庆
关键词:脑出血脑血流CT灌注成像
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52例80岁以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以清除脑内血肿。根据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评定,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13例。其中Ⅰ~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Ⅴ级为效果不佳,良好率为59.6%。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疗效满意。
张锟尹晓亮刘磊董雪涛张新庆
关键词:高龄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选择的病理学证据研究
目的通过收集临床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组织病理标本,观察出血后不同时段脑组织标本的病理学变化规律,为脑出血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病理学依据。并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脑CT灌注检查,初步了解血肿周围血流量改变情况。材料与方法...
张新庆尹晓亮张锟刘磊
关键词:脑出血CASPASE-3MMP-9TUNEL手术时机
文献传递
高血压性脑出血局部组织血流量变化的CT灌注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的方法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及其远隔区域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对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治疗后2周颅脑CT灌注扫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颅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blood volume,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与正常侧对应参照点进行比较。结果血肿周围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血肿边缘区rCBF、rCBV显著低于血肿外层区,血肿边缘区MTT较血肿外层区明显延长(P<0.05),血肿边缘区及外层区rCBF、rCBV、MTT较相应镜像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显著降低,CT灌注成像可显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张锟张新庆张智敏尹晓亮张春青王雅杰
关键词:脑出血局部血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亚低温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方法对47例DAI患者伤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DAI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D-二聚体含量、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常温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仍持续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则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亚低温治疗组则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D-二聚体含量也明显降低。未见亚低温对预后的显著影响。结论DAI患者伤后即表现为高凝血状态,血液粘滞性升高,随后表现为纤溶亢进。亚低温治疗对伤后的凝血与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性具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但对患者预后未见明显影响。
张新庆张锟朱军张智敏尹晓亮陈通程爱国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凝血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对分别采用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AI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亚低温治疗后DAI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明显降低,其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D-二聚体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常温治疗组DAI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定量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经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DAI后升高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及D-二聚体含量。
张智敏张新庆朱军张锟陈通尹晓亮
关键词:轴索损伤亚低温凝血功能
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与脑损伤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通过收集临床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病理变化及其与兴奋性氨基酸(EAAs)的关系。方法临床脑组织标本均于开颅手术中取材,术中获取不同时段血肿灶周围脑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手术入路中远隔血肿部位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将实验组标本分为:超早期组(<8h);早期组(8~24h);延期组(>24h)。所有标本均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数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共收集临床脑组织标本19例:超早期组6例;早期组8例;延期组5例。对照组5例。对照组中各视野未见TUNEL阳性细胞,而病例组3个不同手术时段的凋亡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超早期组Asp、G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均逐渐下降,Asp于早期组即接近对照组(P>0.05),而Glu下降较为缓慢,在早期组仍高于对照组间(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早期神经细胞损伤的过程。Glu、Asp在脑出血后早期明显升高,增高的EAAs可能参与了诱导细胞凋亡发生。
尹晓亮张新庆张智敏张锟张春青
关键词: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
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清除壳核出血患者41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瓣减压患者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效果、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小骨窗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清除脑内血肿方便可行,同样能够达到大骨窗手术组的效果,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张新庆张锟许康尹晓亮朱军程爱国
关键词:小骨窗外侧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