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海斌

作品数:261 被引量:1,780H指数:3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6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2篇水合物
  • 60篇天然气水合物
  • 60篇气水
  • 60篇气水合物
  • 55篇海洋学
  • 48篇地震海洋学
  • 41篇地震
  • 35篇地球物理
  • 34篇海底
  • 25篇反演
  • 23篇南海北部
  • 21篇地质
  • 20篇地壳
  • 19篇似海底反射
  • 19篇盆地
  • 16篇南海东北部
  • 16篇内孤立波
  • 16篇孤立波
  • 15篇海域
  • 13篇海槽

机构

  • 224篇中国科学院
  • 70篇同济大学
  • 39篇广州海洋地质...
  • 3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6篇国土资源部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数...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日本产业技术...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61篇宋海斌
  • 45篇江为为
  • 43篇郝天珧
  • 27篇关永贤
  • 23篇陈江欣
  • 23篇拜阳
  • 17篇陈林
  • 17篇董崇志
  • 16篇宋洋
  • 16篇颜文
  • 16篇王淑红
  • 15篇吴能友
  • 15篇黄兴辉
  • 15篇刘建华
  • 14篇胥颐
  • 13篇刘伯然
  • 11篇杨胜雄
  • 10篇刘少华
  • 10篇张关泉
  • 9篇赵长煜

传媒

  • 5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9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第二届深海研...
  • 6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第一届中国大...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2011海洋...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现代地质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震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15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15篇2005
  • 11篇2004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被引量:9
2013年
中尺度涡是重要的海洋学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内部的能量传递过程.由于传统海洋学观测手段的固有局限性,一直以来对中尺度涡观测和研究的程度都比较低.地震海洋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海洋学观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对南海的历史地震数据重新处理后,我们首次在本研究海域的地震剖面上看到了透镜状结构.它位于南海西南次海盆(~113.6°E,11.4°N),中心深度约为450m,中心厚度约为300m,半径约为55~65km,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涡特征,综合解释为反气旋.我们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了地转剪切,结合来自于卫星高度数据的海表面地转流速度进一步得到了绝对流速的垂向剖面.结果显示,流速的最大值约为0.7m/s,出现在400~450m处,对应于涡旋的中心深度;西北部分为正,东南部分为负,整体呈现出顺时针的转动方向,说明了它是一个反气旋结构.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
关键词:地震海洋学南海西南次海盆中尺度涡
西南海盆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地震解释
被动大陆边缘一般分为:火山型、非火山型和张裂—转换型被动大陆边缘。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破裂过程中岩浆量稀少,地壳和岩石圈在数十至上百公里范围内,发生强烈的拉张减薄作用,壳幔边界下部受拆离断层控制,发育一系列掀斜断块。由于...
赵长煜宋海斌田丽花
文献传递
江汉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江汉盆地是在前震旦系陆壳基底上,经历了多期升降、拉张、挤压构造活动作用,最终形成的多期原型盆地并列叠加的叠合盆地.本文尝试从盆地的构造—热体制出发,基于地球动力学理论,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采用应变速率法对江汉盆地经历的多...
赵长煜宋洋宋海斌黄兴辉陈林田丽花
关键词:盆地演化热流分布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山东青州—牟平重、磁场特征及地壳结构被引量:10
2000年
给出 1999年 10月在山东青州—牟平地区进行的重、磁剖面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探讨了测区的重、磁场以及地质构造特征 ,并结合前人在山东聊城—荣成进行的人工地震处理结果 ,反演计算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 .结果表明 :在该地区主要构造走向为NE—NNE向 ,测区地壳厚度在30— 35km之间 ,昌邑—莱州、栖霞—初村存在着上地幔隆起区 ,在青州—昌邑地壳厚度起伏较大 ,说明郯庐断裂带该地区的影响可深至下地壳 .
江为为郝天珧焦丞民宋海斌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质解释
南海中建南盆地岩浆侵入相关的海底圆丘研究
岩浆活动在南海沉积盆地内广泛分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在南海西部采集的地震和多波束数据显示,中建南盆地东北部发育42个侵入岩浆相关的大型圆丘。这些圆丘位于2312 m到2870 m水深之间,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坳陷边界...
耿明会宋海斌关永贤陈江欣张如伟张宝金
文献传递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若干基础研究
樊栓狮陈多福冯自平梁德青宋海斌唐良广李小森李栋梁宋之光唐翠萍杨向阳赵翔勇颜文王淑红阎贫黄冲何世辉邓辉黄犊子谢应明李金平李明川周锡堂刘海龄冯东苏正刘芊王翠苹李刚
该项目涉及到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热力学、动力学、化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基础和实验科学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基础及交叉,实现和形成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改变以往分散、孤立的研究现状。该项目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如下:...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模型地球化学沉积学资源预测
南海东北部深水区泥火山的分布与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前人在南海东北部发现许多与天然气渗漏相关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泥火山。受数据类型和分辨率所限,这些泥火山规模大小存在数据断层。利用多波束地形数据,在研究区域新发现了27个直径在300~1170m、高度在5~120m范围内的泥火山,并且这些泥火山大多发育在海底侵蚀作用强烈的峡谷中。南海东北部海底地层中泥质和烃类来源充足,较快的沉积速率构成的超压体系以及强烈的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使得含气高压泥浆上涌,穿透峡谷较薄的沉积层,这些黏性泥质在海底表面堆积形成了泥火山。
耿明会宋海斌关永贤张如伟刘伯然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泥火山深水海底峡谷
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被引量:12
2014年
南海南部边缘发育众多含油气盆地,具有可观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采用基于多期有限拉张模型的应变速率方法对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进行了构造-热演化模拟,并与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历史进行了对比分析.南海南部边缘晚新生代具有明显碰撞挤压、走滑改造的痕迹,而同时期北部边缘以小规模的张性断裂活动为主,由于构造活动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南、北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的差异.
赵长煜宋海斌杨振武宋洋田丽花
关键词:南海南部沉积盆地
中建南盆地海底泥火山(底辟)与穹窿构造分析
利用高分辨率海底多波束数据,在中建南盆地北部800 m-1300 m 水深处发现了大量孤立发育的泥火山和泥火山群.最大的泥火山直径约3 km,350 m 高,其中2 座泥火山直径约2 km,超过200 m 高.泥火山群中...
陈江欣宋海斌关永贤杨胜拜阳耿明会刘伯然
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动态演化研究(Ⅰ):地质历史演变
1995年Dickens对55.5Ma前古新世末增温事件进行了研究,提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环境变化重要因子的假说.认为古新世末增温事件溶解无机碳-2~-3‰的δC位移可以用水合物所含甲烷的释放与随后氧化成二氧化碳来解释...
宋海斌
关键词:全球变化碳循环
文献传递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