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定勇

作品数:172 被引量:1,200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5篇艾滋病
  • 56篇病毒
  • 27篇HIV感染
  • 24篇结核
  • 21篇流行病
  • 21篇流行病学
  • 21篇艾滋病病毒
  • 20篇抗病毒
  • 19篇抗病毒治疗
  • 19篇感染者
  • 19篇病毒治疗
  • 17篇母婴传播
  • 17篇耐药
  • 16篇免疫缺陷
  • 16篇肝炎
  • 16篇丙型
  • 16篇丙型肝炎
  • 14篇影响因素
  • 14篇HIV/AI...
  • 13篇母婴

机构

  • 157篇河南省疾病预...
  • 2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云南省妇幼保...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7篇河南省卫生防...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郑州大学
  • 5篇云南省疾病预...
  • 5篇尉氏县疾病预...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河南省全球基...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吉林省疾病预...
  • 2篇新乡市疾病预...

作者

  • 164篇孙定勇
  • 94篇王哲
  • 58篇李宁
  • 55篇朱谦
  • 36篇孙国清
  • 35篇杨文杰
  • 32篇马彦民
  • 30篇刘佳
  • 30篇樊盼英
  • 26篇王奇
  • 21篇田随安
  • 20篇薛秀娟
  • 19篇李洁
  • 19篇聂玉刚
  • 18篇刘春华
  • 15篇王少华
  • 14篇石洁
  • 14篇马晓光
  • 13篇朱岩昆
  • 13篇崔为国

传媒

  • 29篇中华流行病学...
  • 22篇中国艾滋病性...
  • 20篇河南预防医学...
  • 15篇中华预防医学...
  • 8篇现代疾病预防...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3篇中国妇幼健康...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国性病艾滋...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24
  • 1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3篇2016
  • 16篇2015
  • 13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某镇普通人群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6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镇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镇上按东、西、南、北、中地理位置分别确定SL村、MM村、TT村、MN村、PL村5个行政村为调查村,然后对抽中的村中年龄为1岁以上人全部采集血清标本进行调查。血清标本采取两次ELISA法(初筛用丽珠试剂、复筛用万泰试剂)筛查,结果呈阳性者进行核酸NAT试验。结果本次共调查5152人,人群抗-HCV阳性率为2.21%(95%CI:2.17%~2.25%),HCV-RNA阳性率为1.22%(95%CI:1.27%~1.33%)。男性和女性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64%、2.64%;HCV-RNA阳性率分别为0.82%、1.52%。SL村、MM村、TT村、MN村、PL村人群抗-HCV阳性率分别为8.05%、1.57%、1.08%,0.53%、0.31%;HCV-RNA阳性率分别为4.60%、0.70%、0.54%、0.44%、0.10%。5个被调查村抗-HCV阳性率和HCV-RNA阳性率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L村最高。肌肉注射、静脉推注、输血、手术/窥镜因素与HC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村丙肝疫情明显高于周边村,也明显高于全省丙肝的发病水平,该镇的SL村存在促进丙肝疫情传播的危险因素。
孙定勇樊盼英王奇尚学兰李宁朱谦王哲
关键词: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河南省2007-2012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7-2012年首次加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的艾滋病(AIDS)病人,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2007-2012年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基本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了整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 909例AIDS病人平均年龄为(43.96±10.95)岁,56.73%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73.98%。经血液途径感染13 393例(67.27%),经异性性途径感染4645例(23.33%),经同性性途径感染419例(2.1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198.72±168.38)个/μL,HIV确认阳性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280(P25=29,P75=1418)天。64.46%的病人首次接受抗病毒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早发现和积极治疗艾滋病病人,同时重视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工作。
杨文杰李洁梁妍马彦民李宁孙定勇王哲
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流行病学特征
河南省2002—2014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效果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2002—2014年河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的效果。方法对HIV感染产妇及其分娩婴儿进行随访,收集不同年度干预措施实施情况及分娩婴儿的生存感染状况,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索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因素。结果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共对10 208 941名孕产妇提供HIV检测咨询,发现HIV感染孕产妇2 428人,HIV检测阳性率为0.024%,孕产妇HIV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χ~2=4.88,P=0.027)。分娩的1 673名婴儿中,有1 515人存活且满18月龄,已经死亡儿101人,失访57人。1 515名婴儿中阳性60人,阴性1 324人,存活婴儿HIV母婴传播率为4.22%,校正死亡后HIV母婴传播率为6.25%。干预措施中产妇药物阻断率为76.96%,婴儿药物阻断率为92.5%,孕早期接受HIV检测率为7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早期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OR=0.23,95%CI:0.07~0.72),抗病毒药物阻断(OR=0.46,95%CI:0.23~0.95),婴幼儿采取人工喂养(OR=0.09,95%CI:0.02~0.35)是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分娩过程采取侧切操作(OR=3.52,95%CI:1.49~8.27)是其危险因素。结论河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完善,孕产妇HIV检测阳性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HIV暴露婴儿的母婴传播率及婴儿死亡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干预措施。
王奇司珩马彦民聂玉刚樊盼英李宁孙定勇王哲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婴幼儿影响因素
河南省26例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病程进展及耐药情况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HIV感染长期不进展人群3次随访过程中病程进展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于2009年5月,选取河南省艾滋病重点疫情地区尉氏、上蔡、临颍县为研究现场,招募26例经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感染时间〉10年、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并未出现艾滋病典型症状的长期不进展者。采用队列分析方法,自2009年开始每两年随访1次,连续随访3次。收集感染途径、感染时间等流行病学信息。每次随访均采集研究对象10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全血,共采集78份。分析2009--2014年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病毒基因的变化情况。采用in.house方法。探讨长期不进展人群的原发耐药状况。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变化。结果26例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8.51±6.75)岁,感染时间为(13.42±4.26)年。3次随访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P50(P75~P25)分别为573.5(487.4~789.8)、499.8(403.5~635.7)和418.8(297.6—537.8)个/μl(H=63.99,P〈0.001),病毒载量自然对数的P50(P25-P75)分别为3.93(3.43~4.55)、4.29(3.78~4.75)、4.50(4.01~4.81)(H=3.19,P=0.355);HIV亚型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感染者以B亚型为主,占88.5%(23/26),3例出现重组变化。18例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感染者中,有2例出现中高度耐药。结论河南省长期不进展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少数感染者病毒亚型出现重组变化,同时存在原发耐药现象。
薛秀娟田随安朱谦孙定勇王哲
关键词:HIV病毒亚型
1995-2011年河南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情况被引量:15
2012年
目前中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部分地区和部分高危人群疫情严重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病例的累积,国内艾滋病死亡病例逐年增多。河南省是中国艾滋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995年河南省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同年即有死亡病例报告,2002年曾出现集中死亡的现象,2003年开始为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目前,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情况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对河南省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
李宁孙定勇马彦民朱谦王哲韩斌
关键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死亡病例报告免费抗病毒治疗高危人群
复方新诺明预防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复方新诺明(CTX)预防治疗对河南省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的河南省2007-2011年加入国家免费ART艾滋病患者资料,根据开始接受ART时既往CTX使用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既往未服用、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和既往服用过现未服用3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TX预防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13103名艾滋病患者中共有1702名死亡,死亡率为4.46/100人年,开始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内分别死亡455人和970人,死亡率分别为14.15/100人年和7.78/100人年。开始ART时既往未服用、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和既往服用过现未服用CTX三组中以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组的生存期(M=0.98年,IQR:0.25~2.16)最长,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开始治疗时既往服用过现仍服用CTX组生存时间长于既往未服用CTX组,死亡率低于既往未服用CTX组, log-rank检验显示,开始治疗12个月内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15,P=0.02)。多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对象开始治疗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CTX服用情况、开始治疗时年份、基线症状数、最近7 d是否漏服与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既往使用过现仍服用CTX组的死亡风险低于既往未服用CTX组(调整HR=0.71,95%CI:0.63~0.80,P=0.00)。结论艾滋病ART开始时既往CTX预防治疗可以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第1年内效果明显。
杨文杰梁妍李洁马彦民李宁孙定勇王哲
关键词:艾滋病复方新诺明抗病毒治疗
HIV感染孕产妇CD4^+T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了解HIV感染孕产妇的免疫状况和病毒复制水平、在孕产期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河南、广西、云南和新疆四省(自治区)中的15个县/市/区,确诊为HIV感染的237例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3个月等时期分别采集血样本,使用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法测定血样本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通过逆转录PCR试验(RT—PCR),测定HIV感染孕产妇外周血病毒载量。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小值是18个/μl,最大值1097个/μl,中位数381个/μl。CD4^+/CD8^+细胞比值最低0.04,最高2.13,中位数0.40。病毒载量的范围从无扩增至6.06log/ml,中位数4.32log/ml。HIV感染妇女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从孕期、产时至产后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但各期的病毒载量变化不显著(P〉0.05)。除产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之间相关不明显外,孕期和产后的CD4^+T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各期的CD4^+/CD8^+细胞比值与病毒载量之间表现出等级相关关系(P〈0.05)。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免疫机能较差,病毒复制水平较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值与病毒载量之间相关关系较好。
王临虹方利文龚双燕张麒李燕张伟莫云孙定勇蒋岩
关键词:HIV感染CD4阳性T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
河南省2010-2018年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20年
目的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 41223例,新报告HIV/AIDS数从2010年的3087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5910人。新报告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构成比从2010年的50.6%(1564/3087)升至2018年的98.8%(5839/5910),异性性传播从2010年的44.9%(1387/3087)先升后降至2018年的65.7%(3885/5910),男男性行为传播从2010年的5.7%(177/3087)升至2018年的33.1%(1954/5910)。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9.4%(962/1387)升至2018年的91.7%(3562/3885)(趋势χ^2=657.802,P<0.001)。15~24岁青年、≥60岁老年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青年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52.7%,2561/4856),老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6.4%,5907/6833),且老年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以男性为主,男性HIV/AIDS数从2010年的122例增加到2018年的738例,历年男性构成比在82.2%~91.0%之间,女性构成比从2010年的9.0%(12/134)增加到2018年的17.8%(160/898)。结论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防控重点应以控制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并关注青年和≥60岁老年人群的性传播。
梁妍李宁孙定勇樊盼英杨文杰聂玉刚王哲
关键词:艾滋病
河南省2009年1969例新报告HIV/AIDS的机体免疫状况和病毒载量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艾滋病新报告病例的调查和研究在国内外是一个重要课题。河南省近年来每年均有不少新报告病例。本研究收集河南省2009年首次确证为HIV抗体阳性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分析该人群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构成及其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
刘佳吴素方崔为国李宁杨文杰孙定勇朱谦王哲
关键词: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
河南省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母婴传播情况,分析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和保护因素。方法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2-2013年HIV感染孕产妇及所分娩婴幼儿的有关干预信息,包括孕产妇HIV检测咨询、围产期保健服务、抗病毒药物阻断、婴幼儿随访检测等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12月底,共有1384例婴幼儿存活至18月龄,检测阳性婴幼儿60人,检测阴性婴幼儿1324人。存活婴幼儿累计母婴传播率4.34%,存活婴幼儿分年度母婴传播率无明显降低趋势(X^2=2.82,P=0.093)。产妇孕早期接受预防HIV母婴传播服务(OR=O.22,95%C.I.0.06-0.77),产妇及婴幼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阻断(OR=O.46,95%C.I.0.21~0.91),婴幼儿采取人工喂养(OR=0.08,95%C.I.0.02~0.30)是HIV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分娩过程采取侧切操作(OR=3.17,95%C.I.1.37~7.36)是其危险因素。结论河南省存活婴幼儿HIV母婴传播率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一步完善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
王奇孙定勇樊盼英司珩李宁聂玉刚马彦民王哲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婴幼儿影响因素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