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印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地震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表破裂带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断层
  • 2篇破裂带
  • 2篇裂带
  • 1篇地基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识别
  • 1篇地震史
  • 1篇地震危险性评...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活动
  • 1篇第四纪活动性
  • 1篇电阻率
  • 1篇电阻率成像
  • 1篇断层探测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作者

  • 9篇孙印
  • 4篇刘明军
  • 2篇孙鸿
  • 2篇胡中民
  • 2篇潘素珍
  • 2篇莘海亮
  • 2篇陶宏
  • 1篇王唯俊
  • 1篇王夫运
  • 1篇冯建林
  • 1篇王冲
  • 1篇嘉世旭
  • 1篇张建军
  • 1篇李学民
  • 1篇徐顺强
  • 1篇孙译
  • 1篇赵丽
  • 1篇张建狮
  • 1篇张建志
  • 1篇李建朝

传媒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根据不完整数据文件估计地震危险性参数第Ⅲ部分:引入地震发生模型的不确定性被引量:1
2017年
大多数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要求知道至少3个震源参数,即平均地震活动率λ、古登堡—里克特b值和地区特征(孕震源)的最大可能震级mmax。目前,所有使用这3个参数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几乎都明确地假定这3个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不变。但是,对大多数地震目录更细致的分析表明,地震活动率λ和古登堡—里克特b值都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本文,这些地震危险性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考虑目录的不完整性、震级测定的不确定性以及所用地震发生模型的不确定性。通过假定平均地震活动率λ和古登堡—里克特b值为伽马分布的随机变量引入地震发生模型的不确定性。该方法扩展了经典的古登堡—里克特的频度—震级关系,地震数量按对应的复合量泊松分布(Benjamin,1968;Campbell,1982,1983)。使用所提出的方法估计了在南非当代历史上经历最强、破坏性最大地震,即1969年9月29日M_W6.3塞里斯—塔尔巴赫地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引入地震发生模型的不确定性会减小平均复发周期,使所估计的地震危险性增大。此外,研究证实考虑震级的不确定性则作用相反,即那会增大复发周期或等效地减小估计的地震危险性。
Andrzej KijkoAnsie SmitMarkvard A.Sellevoll孙印
关键词:地震史地震危险性活动率震源参数最大似然估计
不同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频谱特性是地震动的三要素之一,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输入地震动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反应谱会产生不同影响效果。基于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方法,选取4条历史地震实测记录[1989年美国加州洛马普列塔(Loma Prieta)6.9级地震、1994年美国加州北岭(Northridge)6.6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1条典型人工合成地震动(濮阳市人工拟合地震动)进行对比,研究具有高频和低频特性的输入地震动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频成分为主的历史地震动较以低频为主的人工拟合波对反应谱的影响表现为在短周期阶段具有集中放大的影响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峰值平台值具有放大效果,历史地震动结果峰值平台值为2.75~2.80间,人工拟合波结果峰值平台值为2.65;其二,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具有缩短效果,历史地震动较人工拟合波减小0.05~0.15s。产生上述影响效果,其可能与其高频成分地震动对固有周期较短的场地特点具有一定的共振影响有关。该结果可为建筑物抗震设防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孙译张建志戴骜鹏孙印胡中民
关键词: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地震记录
天然地震识别与震相自动拾取技术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震相拾取是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在传统的人工拾取技术不能满足庞大的地震数据处理需求的情况下,震相自动拾取技术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回顾并总结了震相自动拾取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长短时窗法、赤池准则法、模板匹配技术、基于自相关盲搜索的FAST法、S波偏振分析法、人工智能方法等,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多频率震相识别、全波形叠加、二次方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同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孙印潘素珍刘明军
关键词:神经网络
盘谷寺-新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盘谷寺-新乡断裂以柏山、高村为界,分为西、中、东3段,根据物探剖面、地质标准孔和地层剖面出露特征,各段活动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西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具有向盆地迁移发育的特征;中段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东段活动性稍复杂,经历了正断-逆冲-正断的运动过程演变,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且活动强度向两端减弱。高村所处的武陟隆起区推测为盘谷寺-新乡断裂中、东段的挤压阶区,断层位移在此处有亏损和衰减。
郁军建张扬孙印张哲
关键词:活动断层第四纪活动性
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
2017年
大量针对地震研究数据的结果表明,当前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面对此种困境,应该使用地质探测技术,准确地对城市之下的地震活动断层分布状况进行确定,并确定地震的震源,有效地防御震害。云南省新平县地震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多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因此,为了做好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就要进行活断层探测工作,从而发现地震的震源,对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性进行评测。基于此,论文针对活动层探测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以期能够详细了解活动断层危险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孙印潘素珍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浅层地震
公路桥梁及城市桥梁抗震重要性系数与地震重现期
2017年
本文对《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规定的不同种类桥梁的E1和E2抗震重要性系数或调整系数(Ci)对应的地震重现期(年),依据极值Ⅲ型烈度概率分布进行了计算,得到公路A类、B类、C类、D类桥梁E1、E2地震作用地震重现期,得到城市乙类、丙类、丁类桥梁E1、E2地震作用地震重现期,为桥梁的抗震设防水准提供依据。分析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基于不同基本烈度或峰值加速度确定的调整系数的合理性。
孙印刘明军
关键词:桥梁
填海地基电阻率成像正反演模拟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查明填海地基是否存在地质隐患、海底基岩面、隐伏断裂等,采用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进行探测,从正反演模拟的结果来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研究区布设3条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测线,结合地质钻孔进行资料解释,该方法对填海地基及其深部的隐伏断裂、基岩面、回填区不良地质体的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研究区布设有大量的地质钻孔,区域地质资料齐全,结合本次勘探结果,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方法正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认为在类似工程勘察中采用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徐顺强孙印李建朝张建军王唯俊
关键词:填海地基工程勘察电阻率成像
玉树7.1级地震隆宝湖地表破裂带
<正>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玉树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隆宝湖发现连续的出露完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隆宝湖地表破裂带位于微观震中附近,见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中高度最大的地震鼓包...
刘明军陶宏孙鸿孙印莘海亮胡中民赵丽
文献传递
芦山M_S7.0地震箭杆林地表破裂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芦山MS7.0地震现场工作队在地震应急考察期间发现了WNW向的箭杆林地表破裂带,并详细考察了该地表破裂带的产状、破裂面上的擦痕及断错特征,讨论了对该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认识以及对发震构造研究的意义.箭杆林地表破裂带位于雅安市上里镇箭杆林村二组西侧海拔1 529—1 578m、坡度30°—40°的山坡上.在长约80m的范围内,该地表破裂带分3段近直线展布,每段长6—10m,最宽约40cm.破裂带总体走向120°,破裂面平整,倾向SW,倾角62°—85°.破裂通过的岩性多为黏土,破裂面上有两组明显的新鲜擦痕,倾伏角较大的一组擦痕一般仅保留在距地面10—20cm以上的范围内,其下倾伏角较小的一组擦痕则覆盖倾伏角较大的一组擦痕.破裂经过处见一直径约4cm的树根被明显错断,上盘上升15cm,并向SE方向平移10cm;另见上盘地层发生翻转现象.经探槽揭示,破裂带上盘黑色腐植土层相对下盘上升约15cm.综合分析表明,箭杆林地表破裂带在芦山MS7.0地震期间经历了先逆冲、后左旋平移的运动过程.震源机制解表明,芦山MS7.0地震是错断面为NE走向的逆冲型地震.WNW向箭杆林地表破裂带可能是芦山地震产生的次级破裂带,是否存在NW--WNW向的发震构造值得研究.芦山MS7.0地震箭杆林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发震构造和震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刘明军王夫运嘉世旭韩艳杰李学民冯建林孙鸿莘海亮张建狮陶宏戴骜鹏孙印王冲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擦痕逆冲左旋走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