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敦胜

作品数:143 被引量:1,163H指数:2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5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1篇环境磁学
  • 37篇磁学特征
  • 34篇环境意义
  • 32篇污染
  • 28篇黄土
  • 21篇磁学
  • 16篇古气候
  • 16篇表土
  • 15篇气候
  • 15篇全新世
  • 13篇降尘
  • 13篇磁化率
  • 12篇大气降尘
  • 10篇粒度
  • 10篇古环境
  • 10篇干旱
  • 9篇土壤
  • 9篇黄土高原
  • 8篇干旱区
  • 7篇植物

机构

  • 137篇兰州大学
  • 9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西...
  • 8篇宝鸡文理学院
  • 5篇兰州城市学院
  • 5篇内蒙古师范大...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2篇夏敦胜
  • 44篇贾佳
  • 36篇陈发虎
  • 24篇王博
  • 22篇魏海涛
  • 20篇余晔
  • 18篇马剑英
  • 17篇赵爽
  • 15篇李冠华
  • 14篇金明
  • 14篇张俊辉
  • 14篇许淑婧
  • 13篇王冠
  • 13篇刘现彬
  • 12篇刘秀铭
  • 11篇柳加波
  • 11篇温仰磊
  • 10篇杨丽萍
  • 9篇张英
  • 8篇刘宇航

传媒

  • 17篇第四纪研究
  • 16篇中国沙漠
  • 12篇环境科学
  • 8篇冰川冻土
  • 7篇科学通报
  • 7篇兰州大学学报...
  • 6篇干旱区地理
  • 6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15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拉善地区古水下沉积物与风沙沉积物磁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风力搬运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分选极可能导致沉积区与物源区沉积物性质出现差异,对于研究物源示踪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阿拉善地区古水下沉积物和风沙沉积物,进行磁学参数测定,调查分选作用对沉积物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对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物源研究的启示。结果表明:古水下沉积物与风沙沉积物的细砂组分磁学性质基本一致,但粉砂组分则存在明显差别,古水下沉积物的磁性矿物浓度显著低于风沙沉积物,风力分选作用可能是风沙沉积物粉砂组分磁性强的主要原因;古水下沉积物中高矫顽力矿物浓度较低,受沉积后改造作用微弱,指示古水下沉积物可用于黄土物源示踪研究。阿拉善地区沉积物和黄土高原黄土的磁学性质对比表明:风沙沉积物与黄土高原黄土磁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别,但古水下沉积物与黄土高原黄土磁学性质却十分相似。这一地质证据支持阿拉善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沉积物的重要物源区,同时暗示古水下沉积物在黄土物源示踪方面的巨大潜力。
王友郡贾佳高福元陆浩刘浩夏敦胜
关键词:戈壁沙漠环境磁学
荒漠植物红砂叶片元素含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通过测定中国境内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氮(N)、磷(P)、钾(K)含量、叶片含水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叶片特征,分析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特征与环境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平均最低温度的升高,红砂叶片N、P含量、叶片含水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显著升高。年平均温度和红砂叶片含水量、年平均最高温度和红砂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区年平均降雨量和平均湿度对红砂叶片特征的影响一致,与红砂叶片P、K含量和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显著负相关,与叶片N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区平均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对红砂叶片特征的影响一致,与红砂叶片P、K含量和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含水量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自然种群中红砂叶片特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显著,不同气候因子对红砂叶片特征的贡献显著不同。不同种群间红砂叶片N含量的变化是各气象因子均衡作用的结果,年平均湿度是影响红砂叶片K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的主要限制因子,蒸发量是影响红砂叶片P含量的关键因子,平均日照时数是影响红砂叶片含水量的关键因子。红砂叶片特征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气候因子的这种响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指示了以红砂为建群种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状况和稳定程度。
马剑英方向文夏敦胜段争虎陈发虎王刚
关键词:红砂气候因子荒漠生态系统
准噶尔盆地南缘黄土磁化率性质及影响因素
新疆地区是除黄土高原外最重要的中国黄土分布区之一。前人研究表明,新疆地区黄土磁化率的变化规律十分复杂。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发现,本区黄土沉积物中原生强磁性矿物是主要的载磁矿物,其浓度可能受控于风动力强度。但风动力强度与原生...
温仰磊贾佳夏敦胜李冠华赵爽柳加波
关键词:黄土环境磁学磁化率准噶尔盆地
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磁性变化机制研究
2022年
黄土沉积物是研究古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由于不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差异显著,导致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磁性变化机制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区域的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学特性及变化机制展开深入研究.选取关中盆地西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HSS)进行详细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古土壤剖面中主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以及赤铁矿和顺磁性矿物;磁性颗粒多为假单畴(PSD),并且存在超顺磁(SP)和粗单畴(SD)颗粒.剖面古土壤层(53-89 cm, S_(01))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低频质量磁化率(χ_(lf))与饱和等温剩磁(SIRM)在S_(01)层相关性不明显;硬剩磁(HIRM)和S-ratio比值结果表明,S_(01)层低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增加,高矫顽力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绝对含量也在增加;频率磁化率百分数(χ_(fd)%)变化范围为10%-12%,SP颗粒含量较高,但是磁化率和硬剩磁等参数表明S_(01)沉积层既有成壤作用生成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又同时含有粗颗粒的存在,这与其他研究区古土壤层主要受成壤作用形成的SP颗粒完全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S_(01)层的形成时期为5800-3100 a B.P,气候以冷干为主,风力作用增强,带来较多的粗颗粒磁性矿物.综合表明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古土壤剖面磁性增强是成壤作用的结果,但是在S_(01)层受成壤与风成作用共同影响,其次交叉小波分析也做了很好的证实,所以沉积物的磁性变化机制在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期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复杂性,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
张俊辉康秀丽关运玖贾佳王亚欣周雄辉刘滨夏敦胜
关键词:全新世黄土-古土壤
干旱区泥炭样品加热过程中磁学特征的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采自干旱区高山~新疆阿尔泰山的表层泥炭样品,以K-T曲线为主,结合J-T曲线、磁滞参数以及XRD等相关实验,探讨了应用热磁实验鉴别富含有机质的弱磁性物质磁性特征。结果表明:样品中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为低矫顽力的强磁性矿物-磁铁矿,磁铁矿的粒径为PSD(准单畴)。加热过程中,含铁粘土矿物绿泥石分解生成新的磁铁矿,磁畴转变成MD(多畴),逐步加热的K-T曲线表明,利用K-T曲线分析含有大量有机质成分弱磁性物质的磁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泥炭样品受热生成的磁性矿物的类型与数量不仅受加热的最高温度控制,同时在加热到不同温度时由于有机质对磁性矿物的还原作用表现出差异性,使得泥炭样品加热到不同温度后的转化、改造及最终生成物亦变得异常复杂。
张俊辉夏敦胜张英张健许淑婧刘宇航
关键词:泥炭温度磁铁矿
荒漠植物红砂叶片δ^13C值与生理指标的关系被引量:36
2008年
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我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叶片氮磷钾含量、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了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δ13C值与相关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砂叶片钾含量、叶片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对δ13C值有显著影响(P<0.001),其中叶片钾含量的影响最大(r=0.793),叶片含水量次之(r=-0.786).说明叶片的δ13C值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亏缺程度;不同种群间植物δ13C的丰度差异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状况;在干旱条件下,红砂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其δ13C值随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马剑英陈发虎夏敦胜孙惠玲段争虎王刚
关键词:生理指标气孔导度红砂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快速变化的黄土记录及与格陵兰GISP2冰芯记录的对比被引量:21
1998年
王建民施祺陈发虎夏敦胜
关键词:东亚季风黄土记录冰芯末次冰消期
兰州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磁学记录被引量:35
2012年
对兰州市城区117个表土样品的磁学参数和重金属元素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应用环境磁学技术评价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兰州市表土主要载磁矿物为低矫顽力磁铁矿.土壤磁性矿物浓度高值和磁晶粒度参数低值分布在西固区北部的工业园区,城关区东部的零散工业区以及连接城关区与其他3区的狭长路段,并且与污染负荷指数(PLI)及内梅罗指数(PN)圈定的高值区域基本吻合.兰州地区重金属(As,Cr,Cu,Ni,Pb,Zn,Fe)综合污染的环境磁学半定量研究显示,当磁化率lf<35×108m3kg1时,土壤为清洁状态;当35×108lf<150×108m3kg1时,为轻度污染;当150×108lf<365×108m3kg1,为中度污染;当365×108lf<750×108m3kg1且fd%<2.7,ARM/SIRM<0.2×103mA1时,为中度-重度污染的过渡;lf≥750×108m3kg1且fd%<2.7,ARM/SIRM<0.2×103mA1时,为重度污染.表土中度-重度以上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显示兰州市污染类型已逐渐向"交通+工业型"转变.
王博夏敦胜余晔贾佳许淑婧
关键词:环境磁学表土重金属内梅罗指数
科尔沁沙地过去近5000年高分辨率气候演变被引量:7
2013年
摘要选择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北缘的六户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7个常规^14C年龄建立了风沙沉积的时间序列,通过对风沙沉积物粒度、CaCO3含量、有机质含量和环境磁学指标的系统分析,重建了科尔沁地区4300~1000cal.aB.P.的气候演化历史。结果显示,4300-3800cal.aB.P.为全新世大暖期末期,是研究区气候最暖湿的时期,且暖湿程度有不断降低的趋势;3800—1700cal.aB.P.为冷干气候期,其中3000cal.aB.P.为气候演变的节点,前期气候由暖湿逐步向冷干过渡,后期冬季风持续强盛,夏季风则逐渐恢复;1700—1000cal.aB.P.为亚暖湿气候期,气候条件相对暖湿,但不及大暖期时期。此外,环境磁学研究发现,磁粒度参数)CARM/X1和ZARm/SIRM可以作为气候代用指标,而常用的磁化率参数在本研究中指示意义不明确。由于原生碎屑磁性矿物已经达到稳定单畴(SSD)粒级,XARM/XH和HARM/SIRM与成壤作用表现为反相关。
赵爽夏敦胜靳鹤龄温仰磊柳加波刘冰李冠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兰州市表土黑碳分布特征与来源初探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兰州市城市表土中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在兰州市主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道路沿线绿化带采集了95个表层(0~5 cm)土壤样品,并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其黑碳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市表土黑碳含量在1.02~74.27g·kg^(-1)之间,黑碳含量空间分布表现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工厂周围和交通密集区.进一步分析发现,黑碳与有机碳(Organic Carbon,简称OC)比值(BC/OC)的平均值为0.34;黑碳与有机碳含量及砷(As)、铜(Cu)、铅(Pb)、锌(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兰州市表土中黑碳主要来源于本地交通排放和局部工业活动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粉尘沉积.
陈红夏敦胜王博王博路彩晨王友郡花辉
关键词:黑碳表土污染源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