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艳红

作品数:199 被引量:582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8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5篇心房
  • 53篇心肌
  • 46篇房颤
  • 44篇心房颤动
  • 37篇心律
  • 37篇心律失常
  • 28篇室性
  • 28篇梗死
  • 27篇电生理
  • 27篇消融
  • 26篇心肌梗死
  • 24篇血管
  • 23篇心室
  • 23篇细胞
  • 21篇死后
  • 21篇肌细胞
  • 20篇心肌梗死后
  • 20篇心血管
  • 18篇起搏
  • 17篇心血管病

机构

  • 199篇武汉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99篇唐艳红
  • 150篇黄从新
  • 60篇王晞
  • 48篇江洪
  • 46篇黄鹤
  • 45篇杨波
  • 43篇王腾
  • 41篇赵庆彦
  • 27篇梁锦军
  • 24篇吴钢
  • 22篇曹锋
  • 20篇万军
  • 20篇刘育
  • 19篇代子玄
  • 17篇唐其柱
  • 16篇于胜波
  • 15篇胡萍
  • 13篇张淑娟
  • 12篇王徐乐
  • 11篇包明威

传媒

  • 4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3篇中国心脏起搏...
  • 11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心血管病学进...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心脏杂志
  • 3篇海南医学
  • 3篇疑难病杂志
  • 3篇公共卫生与预...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19篇2014
  • 13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23篇2008
  • 2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性早搏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湖北、北京、广西、新疆、浙江5省市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经筛查的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早患者1220名,填写Zung-SDS抑郁自评量表来评价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民族、社会支持、居住地、病程、24h室早次数、24h室早所占总心率的百分比、总胆固醇等11项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44例患者完成测评(488例男性,656例女性),其中309名(27.01%)合并抑郁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中老年、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少数民族、24h室早所占总心率的百分数较多、病程长、社会支持差、农村居住地等的患者易发生抑郁(P〈0.05)。通过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教育程度低(P=0.002)、农村居住地(P〈0.001)、中老年(P〈0.001)和24h室早次数较多(P=0.005)是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我国频发室早患者合并抑郁症并不少见,其中教育程度低、农村居住地、中老年和24h室早次数较多是独立危险因素,室早与抑郁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梁锦军黄鹤杨波万军唐艳红赵庆彦曹锋吴钢黄从新
关键词:室性早搏抑郁
缺血性心肌病胶原代谢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内源性抑制物(TIMP)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M)心室重构的调控作用以及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同时观察ACEI类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86例ICM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MMP-9、TIMP-1及胶原代谢产物PICP和ICTP的血浆浓度。对照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24周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和相关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ICM组MMP-9、TIMP-1及MMP-9/TIMP-1质量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ICTP在ICM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5±0.8)μg/L对(2.4±0.7)μg/L],P<0.05。PICP/ICTP比值与TIMP-1呈正相关(r=0.673,P=0.0286),且与MMP-9呈负相关(r=-0.458,P=0.0272)。24周后,卡托普利组的MMP-9、TIMP-1及其比值均明显下调(P<0.05),ICTP明显降低(P<0.05),而PICP/ICTP则明显升高(P<0.05)。E/A和LVEF均与MMP-9/TIMP-1呈相关关系(r=0.712,P=0.018及r=-0.67,P=0.036)。结论ICM患者血浆中心肌胶原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升高,胶原降解活跃,且与心脏功能参数相关,ACEI药物可一定程度抑制其异常代谢,提示这些标志物尤其是MMP-9/TIMP-1,是无创评价ICM患者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以及病程发展的良好指标之一。
黎明江唐艳红黄从新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病胶原代谢金属蛋白酶
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并室性早搏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高血压并室性早搏27例患者中,采用起搏标测法/激动标测法或两者结合进行标测消融,并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手术前...
梁锦军黄从新杨波江洪万军唐艳红曹锋刘秀娟刘华芬王晓红
关键词:高血压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
文献传递
普罗帕酮对HERG钾通道孔胞膜外侧氨基酸突变前后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人类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钾通道孔道胞膜外侧突变后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HERG野生型通道(WT)和HERG突变型通道(MT)的互补核糖核酸(cRNA)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孵育24~72h后以不同刺激程序用双微电极法记录通道电流的表达。用Clampfit9.2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部分电流用相应的方程拟合。结果:HERGWT外侧的第628位点的甘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G628C)和第631位点的丝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S631C)成HERGMT后普罗帕酮与HERGMT通道的结合能力减小,50%抑制浓度(IC50)对HERGWT,HERGMT分别为5.31μmol/L和7.81μmol/L。普罗帕酮对HERGWT和HERGMT的阻滞效应都呈电压和浓度依赖性。普罗帕酮减小HERGWT,但未减少HERGMT通道的半数激活电压。结论:普罗帕酮是HERG通道的开放通道阻滞剂,HERG通道孔道膜外侧突变(G628C和S631C)能改变普罗帕酮与通道之间的结合能力,从而影响通道的激活。
李绪勇李晓艳蒋学俊唐艳红王晞
关键词:普罗帕酮突变钾通道阻滞剂心电图描记术
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
目的了解体表心电图对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室性早搏发作时心电图V导联QRS形态均呈左束支阻滞(LBBB)形态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72例,按射频消融治疗...
梁锦军杨波黄鹤万军唐艳红刘秀娟刘华芬王晓红江洪黄从新
文献传递
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后复发的临床预测因子
2008年
目的:从临床角度寻找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探讨其应用的适用人群。方法:随访51例接受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的Af患者,根据基本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51例患者术后随访5~26(11.3±7.4)个月,14例复发列为复发组,无Af发作的37例列为窦性心律组。2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表明,患者在Af病程、阵发性Af(PAf)比率、左心房直径(LAD)、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CRPp)、术后房性期前收缩次数、术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次数、术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CRPf)等7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参数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f比率、LAD、hCRPp、hCRPf偏回归系数分别为-3.42、4.81、2.76、2.11,均P<0.01。结论:PAf、LAD、术前和术后3个月hCRP浓度是环肺静脉消融治疗Af的独立预测因子。
吴钢江洪黄从新杨波万军唐艳红雷汉东王晓红刘华芬彭彬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预后
EdU标记心脏细胞增殖:一种检测心脏再生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快速、更有效的检测心脏细胞增殖的方法,以探讨损伤心脏再生潜能的机制。方法:取小鼠不同时期(胚胎、新生及成年期)及不同生理状态下(健康、心肌梗死后)心脏行组织冰冻切片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标记心脏细胞:心肌细胞(心脏特异转录因子Nkx 2.5和Gata 4,心肌特异性标记蛋白TnT),内皮细胞(CD34),血管平滑肌细胞(SMMIgG),心脏干细胞(IsL1,Tbx18和Wt1);在此基础上用EdU染色法检测不同心脏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EdU能强烈地标记不同时期及不同生理状态下小鼠心脏细胞的增殖;心梗后心脏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但增殖能力非常有限。结论:EDU可简单、快速、更有效的检测心脏细胞增殖,为探讨损伤心脏再生潜能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曾彬唐艳红王艾丽
关键词:心脏细胞增殖EDU
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体表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消融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3月室性早搏发作时心电图 V_1导联 QRS 波均呈左束支阻滞(LBBB)形态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72例,按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对照组,其中成功组63例,对照组9例(失败4例、复发5例),分析两组体表心电图12导联 R 波幅度、R 波时限、S 波时限、QRS 时限,V_2导联 R 波时限占 QRS 时限的百分比、胸前导联 R 波移行导联、V_1导联 R/S 的比值、V_1导联 R 波缺失、aVL 和 aVR 比例(QS 或 rS 幅度)、Ⅰ导联 R 波单相、Ⅰ和 aVL 导联 QS 波以及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早心电图图形相同的导联数,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特点。结果胸前导联移行导联在≥V_3成功率较高,≤V_2很难成功(P=0.002),V_1导联 R 波缺失预示成功率高(P=0.011),V_2导联 R 波时限占 QRS 时限的百分比大于30%更易成功(P=0.025),两组体表心电图的 aVL:aVR(QS 或 rS 的幅度比),aVL 导联 QS 形态和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早心电图图形相同的导联数有显著差异性(P<0.05),12导联 R 波幅度、R 波时限、S 波时限、QRS 时限等参数中仅Ⅱ导联的 S 波时限有显著性差异(P=0.027),其他指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分析心电图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室早患者作为消融对象,以降低失败风险,提高成功率。
梁锦军杨波黄鹤万军唐艳红刘秀娟刘华芬王晓红江洪黄从新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电图消融
稳心颗粒对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人HCN2的mRNA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孵育1~2天后,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观察0.5,1,2,4g/L稳心颗粒对HCN2通道电流的作用。结果①测试电位-90mV时,0.5,1,2,4g/L稳心颗粒分别使HCN2瞬时电流增加17.74%±6.04%,49.26%±8.74%,86.05%±16.15%和124.38%±11.62%,瞬时电流增加50%的药物浓度(EC50)为1.54±0.24g/L(n=8)。②在测试电位-140mV到-100mV水平上,2g/L稳心颗粒延长HCN2通道激活时间常数:(226.74±31.37ms vs143.68±21.45ms;-140mV,n=10,P〈0.05)③2g/L稳心颗粒延长HCN2通道去激活时间常数(1293.54±95.03ms vs647.13±61.36ms;-140mV,n=10,P〈0.05)。结论稳心颗粒呈浓度依赖性增强HCN2瞬时电流,减缓通道激活和去激活过程。
李小威黄从新范新荣陈勇军唐艳红王晞郭凯吴攀陈卉
关键词:电生理学稳心颗粒瞬时电流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r-PA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和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收录的关于r-PA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EM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RCT研究,共1375例患者,其中高质量研究3篇,低质量研究11篇。试验组(r-PA组)给予10 m U静脉注射,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对照组(rt-PA组)给予15 mg静脉注射,继而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后60 min内再滴注35 mg,总剂量达100 mg。meta分析结果显示:r-PA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rt-PA组[RR=1.17,95%CI 1.10~1.25,P〈0.01],溶栓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RR=1.06,95%CI 0.80~1.41,P=0.69],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RR=0.82,95%CI 0.65~1.03,P=0.08],溶栓后再梗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RR=0.48,95%CI 0.15~1.58,P=0.23],溶栓后病死率无显著差异[RR=0.67,95%CI 0.40~1.12,P=0.13]。结论 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EMI的效果明显优于rt-PA溶栓治疗,但在安全性方面二者并无显著差异。
李艳君唐艳红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META分析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