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

作品数:168 被引量:94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4篇皮肤
  • 33篇痤疮
  • 17篇皮肤病
  • 13篇皮肤屏障
  • 13篇美容
  • 12篇护肤
  • 11篇护肤品
  • 10篇寻常痤疮
  • 10篇激素
  • 9篇透明质酸
  • 9篇细胞
  • 9篇常见皮肤病
  • 8篇炎症
  • 8篇肉毒
  • 7篇肉毒毒素
  • 7篇皮肤科
  • 7篇激光
  • 6篇紫外线
  • 6篇疗效
  • 5篇色素沉着

机构

  • 165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复旦大学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南大学
  • 7篇空军总医院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昆明医学院第...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皮肤病...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65篇吴艳
  • 60篇仲少敏
  • 54篇朱学骏
  • 21篇涂平
  • 17篇孙楠
  • 12篇郭建美
  • 12篇陶荣
  • 11篇牛悦青
  • 11篇陈璨
  • 10篇刘慧贤
  • 10篇赵俊郁
  • 10篇杨淑霞
  • 8篇汪科
  • 8篇王爱平
  • 8篇赖维
  • 7篇张金燕
  • 7篇陈喜雪
  • 7篇李利
  • 7篇李航
  • 7篇苗晓琳

传媒

  • 35篇临床皮肤科杂...
  • 23篇中国美容医学
  • 15篇中华皮肤科杂...
  • 13篇中国皮肤性病...
  • 9篇中国临床医生...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实用皮肤病学...
  • 4篇皮肤病与性病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3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父母必读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家庭医学(上...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11篇2011
  • 1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痤疮患者治疗情况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了解痤疮患者目前的治疗状况和就医行为特点。方法 对 2 3 3 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近 1年内接受过治疗的痤疮患者占所调查痤疮患者总数的 5 2 .6% ;痤疮程度重、女性患者和广州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 ;患者对治疗满意的占 43 % ,Ⅲ级和Ⅳ级痤疮患者更容易对治疗不满意 ,而在医院接受治疗、采用维持治疗和同时配合面膜治疗的患者一般对疗效满意。结论 要对痤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及早、正确。
吴艳毛越苹郑捷彭振辉陈兴平杨功焕朱学骏
关键词:痤疮流行病学
透明质酸及白藜芦醇的护肤品在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含透明质酸及白藜芦醇的护肤品对面部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四家中心共入选100例进行面部铒/CO_2点阵激光治疗的女性受试者,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含透明质酸及白藜芦醇的贝德玛舒缓修复霜(Cicabio霜)对于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28d内的修复情况。于激光术前、术后0.5h、3d、7d、28d分别进行皮肤测试。每次测试包括皮肤红斑/黑素指数和经皮水分丢失(TEWL)测量,采集面部图片,记录脱痂时间,研究者主观评价皮肤红斑、水肿情况及各种皮肤不良反应。受试者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结果:贝德玛舒缓修复霜与乳膏基质1号相比,在第3天与28天,红斑指数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天和第28天黑素指数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乳膏基质(P<0.05);在第3天和第7天术后水肿程度均轻于乳膏基质1号(P<0.05)。使用贝德玛舒缓修复霜的受试者主观评价术后瘙痒、灼热、疼痛、发干等症状相对乳膏基质1号更轻微,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激反应发生率也低于乳膏基质1号(P<0.05)。在改善TEWL和缩短脱痂时间方面贝德玛舒缓修复霜与乳膏基质1号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德玛舒缓修复霜在剥脱性点阵激光术后立即使用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相对乳膏基质1号它可以更好地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和后续的炎症后色素沉着。
王晓慧李远宏陈小英刘红梅周珺仲少敏张子君Astrid Desmons吴艳
关键词:点阵激光剥脱性透明质酸白藜芦醇术后修复
与美容相关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第6讲 酒渣鼻
2003年
吴艳朱学骏
关键词:美容皮肤病酒渣鼻
中国城市女性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相关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群体的皮肤光型或日光反应性分型。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概念设计问卷,采用引导性答卷和自主性答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利用标准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比较分析这些参数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的变化。结果:接受调查的404名城市女性在引导性调查和自主性调查中,Ⅲ型皮肤分别占71.1%和74.3%,Ⅱ型分别占14.7%和25.6%,Ⅳ分别占14.2%和1.0%。未见Ⅰ、Ⅴ、Ⅵ型皮肤。上述皮肤类型和所测定的MED值和MPPD值有较好的对应变化关系,即从Ⅱ型到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所调查的中国女性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是Ⅱ型和Ⅳ型。皮肤类型和所测的MED、MPP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刘玮赖维王学民李利田燕吕瑛吴琰瑜李艳张萍吴艳陈力
关键词:皮肤类型最小红斑量
痤疮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吴艳
关键词:寻常痤疮常见疾病皮肤科
Nrf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屏障功能损伤与修复
仲少敏孙楠郭建美陶荣吴艳
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Castleman瘤——附10例报告被引量:37
2005年
目的了解Castleman瘤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总结我科诊治的10 例Castleman瘤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Castleman瘤为我国最常见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皮损和肿瘤的病理学特点、CT及免疫学特点都较独特。肿瘤切除手术中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降低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有益的。结论由于肿瘤直接产生抗体致病,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切除肿瘤,是成功治疗本病的关键。
朱学骏王京陈喜雪王仁贵张澜波李挺王爱平杨淑霞涂平李若瑜吴艳杨海珍季素珍
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巨淋巴结增生
面部老化的分级和定量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1面部老化的表现相对于年轻皮肤饱满、圆润的轮廓.光滑、色泽均一的皮肤,老化的皮肤会变得干燥、没有光泽甚至表面有鳞屑:颜色不均一.出现红色的樱桃状血管瘤、黑色的脂溢性角化或白色的特发性白点等皮损,大量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从皮肤质地上会出现皮肤松弛、动态皱纹和静态纹、毛孔粗大;严重的甚至有皮肤肿瘤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衰老还意味着面部的容积缺损,类似泄气的皮球,失去了年轻时的饱满和圆润.这种轮廓的改变往往需要通过容积补充才可以改善。
吴艳
关键词:面部老化皮肤松弛脂溢性角化静脉扩张毛细血管皮肤肿瘤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底膜带分子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 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研究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基底膜带分子。方法 :分析 7个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疱的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表现。结果 :电镜检查 1例为基底膜透明板裂隙 ,即JEB ,其余 6例为基底膜下裂隙 ,即DEB。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此例JEB是BPAG2缺陷 ,结合临床资料诊断为泛发型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generalizedatrophicbenignEB ,GABEB) ,这是我国首例报告 ;6例DEB患者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辅助诊断DDEB和RDEB。结论 :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疾病 ,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对于分型和明确诊断是必需的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还可以指导进一步的基因诊断。
吴艳朱学骏
关键词: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电镜免疫荧光
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不同给药模式对小鼠皮肤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2022年
目的:观察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通过滚针后涂抹、真皮内注射、联合真皮内注射和滚针后涂抹等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皮肤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探究非交联透明质酸不同给药模式对皮肤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小鼠两侧皮肤接受不同处理,共6个处理组:CNCLHA真皮注射组(真皮内注射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注射联合滚针涂抹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CNCLHA滚针涂抹组(滚针涂抹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0.9%生理盐水滚针涂抹组(滚针涂抹0.9%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注射组(注射0.9%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给药前、第7、14天进行注射和滚针治疗,在给药前和第28天检测小鼠皮肤生理指标[角质层含水量、皮肤弹性、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第28天取小鼠皮肤进行组织病理,以及Westernblot和RT-PCR研究,观察Ⅰ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基线(空白对照组)相比,第28天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和CNCLHA滚针涂抹组角质层含水量、弹性升高,TEWL降低,CNCLHA真皮注射组仅弹性升高,TEW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及特染结果示滚针治疗组均有表皮增厚;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真皮增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增生;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透明质酸增多,其中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在各方面改善均最明显。Westernblot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28天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0.9%生理盐水滚针涂抹组、0.9%生理盐水注射组Ⅰ型胶原蛋白增多,CNCLHA真皮注射组、CNCLHA真皮注射联合滚针涂抹组、CNCLHA滚针涂抹组、0.9%生
毕雪婵谢孟谚吴艳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