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祥为

作品数:190 被引量:422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76篇专利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文化科学
  • 12篇理学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降解
  • 29篇农药
  • 16篇色谱
  • 16篇土壤
  • 16篇相色谱
  • 15篇毒死蜱
  • 15篇病原
  • 15篇病原菌
  • 13篇内生真菌
  • 12篇植物病原
  • 12篇植物病原菌
  • 12篇光解
  • 11篇农药残留
  • 11篇气相
  • 11篇气相色谱
  • 11篇课程
  • 10篇有机磷
  • 10篇百菌清
  • 9篇生物修复
  • 6篇苹果

机构

  • 187篇安徽农业大学
  • 10篇国际竹藤网络...
  • 6篇国际竹藤中心
  • 5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安徽国祯环境...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池州市贵池区...
  • 1篇池州市农业技...
  • 1篇安徽省环境监...
  • 1篇安徽省霍邱县...
  • 1篇安徽省繁昌县...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189篇吴祥为
  • 149篇花日茂
  • 84篇操海群
  • 60篇唐俊
  • 58篇李学德
  • 55篇汤锋
  • 30篇岳永德
  • 20篇施艳红
  • 20篇王毅
  • 15篇史陶中
  • 14篇潘丹丹
  • 14篇柏钰
  • 13篇吕培
  • 12篇张蓉
  • 11篇高倩
  • 10篇范世锁
  • 7篇那日松
  • 7篇马鑫
  • 6篇徐庆庆
  • 6篇刘佳

传媒

  • 21篇安徽农业大学...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食品科学
  • 4篇食品安全的理...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农药学学报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2005安徽...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高教学刊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安徽省昆虫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6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5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14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被引量:5
2011年
以安徽省寿县等19个地区的农田表层土壤(0~20cm)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分析了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op'-DDE、pp'-DDD、α-硫丹和百菌清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9个取样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总含量范围为ND~23.75μg.kg-1,其中PP'-DDD、γ-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3和13.49μg.kg-1.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六六六平均值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内外土壤相比,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六六六(HCHs)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OCPs、HCHs和pp'-DDD平均浓度分别为48.58、28.64和13.83μ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一级土壤质量标准(<50μg.kg-1),污染较轻.
王兴琴花日茂潘锦勇高倩李学德操海群吴祥为唐俊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
EFFECTS OF TRIAZINE HERBICIDE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ACETOCHLOR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acetochlor in water and on glass slide surface using triazine herbicides(atrazine,sime...
花日茂汤锋李学德李湘琼操海群吴祥为
文献传递
具毒死蜱降解功能的水稻内生菌降解特性及应用
2022年
为挖掘毒死蜱降解内生菌资源、强化功能内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微生物梯度驯化技术,从农药池周边生长的水稻根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的降解内生菌CP40,研究了该菌株的毒死蜱降解特性及对作物中残留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基于16S rRNA和细菌形态学特征,将菌株CP40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CP40)。菌株CP40含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d,异源表达该基因后毒死蜱的降解率达58.4%。降解条件优化实验表明,毒死蜱初始浓度为10 mg·L^(-1)、温度为30℃、pH为7时,菌株CP40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最佳。此外,发现菌株CP40具有促生能力,接种菌株CP40可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并能将水稻体内毒死蜱含量降低30.9%。研究表明,功能内生菌在调控水稻体内毒死蜱的降解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卢映菲马丽雅张召贤孙星葛静吴祥为余向阳
关键词:毒死蜱内生菌降解特性定殖水稻
合肥市售中药材中重金属残留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解合肥市药店出售的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残留污染情况,测定了合肥市售的21种中药材中重金属镉(Cd)、铜(Cu)、铅(P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别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Cd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动物类Cd的含量均值是植物类的3倍多,植物类Cd的含量均值是矿物类的4倍多;Cu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矿物类>植物类,动物类Cu的含量均值是矿物类的4倍,矿物类与植物类中药材中Cu的含量比较接近;Pb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矿物类>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Pb的含量是植物类的近3倍,而植物类Pb的含量又是动物类的2倍多;同一类别不同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也很大。污染评价表明,在所检测的中药材中Cd的超标率最高,达到25.4%,Pb的超标率最低,为7.9%。
李学德陈盈花日茂汤锋操海群吴祥为唐俊
关键词:中药材重金属污染评价
气相色谱测定大豆、土壤中高效氟吡甲禾灵
建立了高效氟吡甲禾灵在大豆和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水混合溶液提取,经苯液液萃取,酸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空白大豆植株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4.05~82.25%,变异系数为2.15~3.94%...
吴祥为操海群李学德唐俊花日茂张海云刘军
关键词:高效氟吡甲禾灵残留量大豆植株土壤环境
文献传递
“低进高出”提升学生竞争力的双校园合作教育改革实践
2023年
双校园合作教育(DCCE)是提升学生参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选拔竞争力,使其跻身于学科国际先进领域,为国家储备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DCCE,存在入学时高考成绩普遍低于非DCCE专业的现实问题。该文以华东地区一所普通省属农业大学(PAU)环境科学专业为例,总结高校通过教育改革,提高低分招入的DCCE专业学生参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研究型人才选拔竞争能力的实践经验。该文提出遴选培养水平和方案对等度高的专业、灵活运转以学生为主的培养机制、构建现代化教学平台、形成和实质性实施教学合作与交流机制及建设教学团队等改革措施,是成功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经验总结将为国内外DCCE培养人才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范例。
张蓉吴祥为孙裴潘丹丹
关键词:普通高校
“以生为本”理念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年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大胆创新。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课堂思与学”“分组讨论、交流切磋”“情景教学、加深理解”和“角色互换、教学互赢”的方法,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焦卫婷史陶中花日茂王毅吴祥为
关键词:以生为本农产品质量
蔬菜、茶叶、中药材和水果中重要农药残留量检测新技术
花日茂岳永德汤峰吴坚操海群李学德汤婕张蓉梁睿吴祥为王进潘丹丹邓大鹏施艳红唐俊卞红正
该项目以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常用农药为目标农药,研究建立了广泛萃取体系、高效薄层色谱、固相微萃取以及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并建立蔬菜、水果中唑螨酯、硫丹、氯苯嘧啶醇等四种农药残留分析国家标准方...
关键词:
关键词:国家标准方法
二酰胺类杀虫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氯虫苯甲酰胺(Chlo)、氟虫双酰胺(Flu)和氰虫苯甲酰胺(Cyan)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二酰胺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体内的鱼尼丁受体。文章利用荧光光谱对三种二酰胺类杀虫剂(DM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分子的DMs与一分子的BSA结合,形成复合物,淬灭了BSA的内源荧光,疏水作用是DMs和BSA相互结合的主要驱动力。
王毅那日松朱美庆吴祥为花日茂
关键词:荧光淬灭牛血清白蛋白
土壤中可溶性氮和pH对有机肥和化肥的短期响应被引量:14
2012年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施用猪粪堆肥(PC)、污泥堆肥(SC)、菜籽饼肥(CM)和无机化肥(IF)后,对土壤pH值和不同形态氮素的短期响应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及土壤pH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M,PC和IF处理的pH值都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但PC处理下降幅度较小;而SC处理和不施肥对照(CK)处理的pH值基本不变;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氮素水平,3种有机肥中以CM处理最显著地提高了土壤中总可溶性氮(TDN)、NH4+-N、NO3--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浓度,PC处理的次之,SC处理的最弱,而IF处理与CM处理提高幅度相似。不同施肥处理中土壤可溶性氮表现出不同的短期响应,IF处理和CM处理的TDN分别经过11,13d的稳定期后迅速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至31d开始下降;PC处理和SC处理未出现突然升高的现象,而是前20d较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之后缓慢下降,总体与对照趋势一致。不同处理土壤中NH4+-N均呈下降趋势;IF处理、CM处理的NO3--N呈增加趋势,PC处理的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SC处理的呈缓慢下降趋势,结果说明不同有机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M处理、IF处理的土壤pH值与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NO3--N呈极显著负相关;除PC处理外,其他处理的DON含量与TDN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PC处理的DON同时与NH4+-N、NO3--N呈显著负相关。
潘丹丹吴祥为田光明徐强保琦蓓周卉李霞
关键词:有机肥化肥PH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