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云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肿瘤
  • 2篇端粒酶逆转录...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酶
  • 2篇人端粒酶
  • 2篇人端粒酶逆转...
  • 2篇肿瘤转移
  • 2篇转录
  • 2篇转录酶
  • 2篇胃癌
  • 2篇抗肿瘤
  • 2篇分子
  • 2篇肝素酶
  • 2篇肝细胞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8篇杨仕明
  • 8篇吴玉云
  • 4篇房殿春
  • 4篇汪苏敏
  • 3篇李宁
  • 3篇胡长江
  • 3篇李长珠
  • 3篇汤旭东
  • 3篇陈陵
  • 2篇何兵
  • 2篇王国珍
  • 2篇吕沐瀚
  • 2篇黎川
  • 2篇余松涛
  • 1篇张丹
  • 1篇杨应斌
  • 1篇凌贤龙
  • 1篇史春梦
  • 1篇李阳
  • 1篇刘祥德

传媒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上调Cdx2表达促进胃黏膜肠化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胃黏膜肠化生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hTERT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人胃癌MKN45细胞。应用qPCR技术从RNA水平检测转染前后相关肠化生基因(Cdx1、Cdx2和Cdx4)的改变;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技术从蛋白水平证实其表达变化;继而构建Cdx2基因启动子,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hTERT与Cdx2的作用机制;采用Co-IP证实hTERT与p65结合情况;加入NF-κB抑制剂后,双荧光素酶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Cdx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转染MKN45细胞hTERT基因后,qPCR证实肠化生相关基因Cdx1、Cdx2 mRNA表达明显上调,而Cdx4 mRNA则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证实过表达hTERT后只有Cdx2的蛋白表达上调;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hTERT组Cdx2的启动子活性明显增加(P<0.05);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证实hTERT与NF-κB亚基p65存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另外双荧光素酶实验和Western blot表明NF-κB抑制剂(Bay78-1102)能有效抑制hTERT对Cdx2的启动子的活性,并下调Cdx2蛋白的表达。结论 hTERT可以通过活化NF-κB信号通路促进Cdx2的表达,从而促进胃黏膜的肠化生的发生。
陈柏君周源肖煜峰胡长江谢睿何兵汪苏敏吴玉云凌贤龙杨仕明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胃黏膜癌前病变
肝素酶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表位多抗原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 peptides,MAP)疫苗能否诱导更强的Hpa特异性CTL反应。方法 HLA-A2.1限制性肝素酶CTL表位多抗原肽负载正常人外周血来源(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CTL,采用4 h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上述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采用ELISPOT实验检测效应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肝素酶CTL表位MAP疫苗诱导的CTL对Hpa阳性且HLA-A2.1匹配的KATO-Ⅲ胃癌细胞、U2OS骨肉瘤细胞、SW480结肠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且其杀伤效应强于相应的单肽,在最大效应细胞/靶细胞(effector/target,E/T)时高出率均大于16%;其对HLA-A2.1阴性的HepG2肝癌细胞和Hpa阴性的MCF-7乳腺癌细胞不具有杀伤效应,但是对MCF-7/Hpa乳腺癌细胞和HepG2/HLA-A2肝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且其杀伤效应强于相应的单肽,在最大E/T时高出率均大于18%;其对自体淋巴细胞和DC不具有杀伤效应。另一方面人肝素酶CTL表位MAP疫苗诱导的IFN-γ分泌水平强于相应的单肽。结论肝素酶CTL表位MAP疫苗能激发较相应单肽更强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王国珍汤旭东吴玉云李宁李长珠陈陵房殿春杨仕明
关键词:肝素酶CTL表位多抗原肽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转移肝素酶特异性抗体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鉴定制备的人肝素酶单克隆抗体,筛选出具有抗肿瘤转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株,并大量制备。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以HepG2、SGC-7901、MKN45、SW480、U2OS、MCF-7细胞总蛋白为样本,对已制备的3株人肝素酶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筛选出能够与肝素酶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一步验证筛选出的抗体特异性,然后通过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筛选出的肝素酶单克隆抗体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已制备的3株人肝素酶单克隆抗体均能与不同肿瘤细胞肝素酶蛋白结合,其中12号抗体与商品化肝素酶单克隆抗体在MCF-7细胞中均检测出肝素酶弱阳性表达,其特异性最佳;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也显示在SGC-7901、HepG2、MKN45、SW480和U2OS细胞中12号抗体能检测出肝素酶阳性表达,而在MCF-7细胞中检测出肝素酶弱阳性表达;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12号抗体(100μg,浓度约1 mg/ml)作用于SGC-7901、HepG2、MKN45、SW480和U2OS细胞48 h后,其穿膜细胞数与正常小鼠IgG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纯化制备的人肝素酶单克隆抗体能够与肿瘤细胞表达的肝素酶蛋白特异性结合,并通过抑制肝素酶蛋白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
李宁陈伟张亚飞黎川吴玉云汪苏敏房殿春杨仕明
关键词:肝素酶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转移
miR-149-5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miR-149-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方法检测40对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miR-149-5p的表达,并分析miR-149-5p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将以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为报告基因的miR-149-5p慢病毒(LV-miR-149-5p)感染MHCC97-H肝癌细胞,以过表达miR-149-5p,采用MTT检测感染后细胞增殖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感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感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提示miR-149-5p在HCC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5.522±1.104)低于癌旁肝组织(9.279±1.594)(P<0.05),统计分析表明miR-149-5p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相对含量的比值与AFP含量负相关(P<0.05)。体外实验证实,miR-149-5p过表达不能影响细胞周期但能抑制细胞增殖(P<0.05),而在Transwell侵袭实验中,LV-miR-149-5p感染MHCC97-H细胞后,对照细胞组透膜细胞数为(86.3±11.8)/视野,对照慢病毒组透膜细胞数为(83.7±4.0)/视野,LV-miR-149-5p组透膜细胞数为(50.6±3.4)/视野,实验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149-5p的过表达可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因此,miR-149-5p可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HCC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作用。
曹亚玲陈陵吕沐瀚魏晓林吴玉云罗刚刘祥德杨仕明
关键词:肝癌肝细胞癌
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在体内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及BMSCs是否参与肝功能受损的修复。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全身一次性接受10 Gy60Co射线照射后,立即接受同品系雄性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1 d后以CCl4致骨髓嵌合小鼠肝功能受损,并于CCl4致伤后第2、3、4、7、14、21、28天取骨髓嵌合小鼠肝脏,冰冻切片行Y染色体FISH和白蛋白(albumin,ALB)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BMSC阳性细胞在受体小鼠肝内的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肝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趋化因子受体(CXCR-4)、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表达。结果伤后2、3、4、7、14、21、28 d骨髓嵌合小鼠肝内皆可见FISH和ALB共表达的双阳性细胞,计数Y染色体FISH与ALB双阳性的细胞数量为3.763%~5.578%。ELISA法检测相关干细胞因子发现,在肝损伤后同一批次各时相点肝脏组织匀浆标本中SDF-1、CXCR-4、SCF、HGF 4种因子均呈现增高趋势,并在肝损伤第21天达到高峰表现,与其他时相点相比显著增加(P〈0.05),同FISH与ALB荧光双标记共表达计数结果一致。结论 BMSCs可通过直接分化为肝细胞及分泌相关细胞因子间接促进受体肝脏干细胞增殖参与受损肝脏的修复。
李长珠梁光萍汤旭东吴玉云汪苏敏赵晶京房殿春杨仕明
关键词:肝细胞
hTERT调控Gli1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enzyme,h TERT)调控Gli1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p IRES2载体构建h TERT过表达质粒,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 TERT对Gli1表达的影响;构建Gli1启动子荧光素酶质粒,检测h TERT对Gli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构建Gli1干扰质粒,并与h TERT过表达质粒共转染SGC-7901细胞;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过表达h TERT显著上调Gl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并显著增加Gli1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P<0.01);而si-Gli1显著抑制Gli1的表达;干扰Gli1的表达,减弱h TERT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论 h TERT通过促进Gli1的转录,增加Gli1的表达,进而增强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李阳张丹胡长江唐波覃勇汪苏敏吴玉云董辉杨仕明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GLI1胃癌转录调控
端粒酶hTERT亚单位启动子靶向性慢病毒对肿瘤活体实时显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构建一种含优化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的慢病毒,结合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研究该启动子对端粒酶阳性肿瘤的特异性活体成像作用。方法将文献报道的优化型hTERT启动子克隆到pGL-Basic质粒,对优化型hTERT启动子进行功能检测。确定其驱动活性之后,构建一种含该启动子和GFP的第3代慢病毒表达系统,以含CMV启动子的慢病毒作为对照。采用小动物荧光成像系统体内外研究优化型hTERT启动子在肿瘤实时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启动子功能检测发现hTERT启动子具有严格的端粒酶阳性肿瘤细胞特异性,并且具有很高的报告基因报答水平。第3代慢病毒包装系统获得了高滴度的病毒颗粒并且能高效整合报告基因之宿主细胞。体外研究表明,含有优化型hTERT启动子的慢病毒体外感染细胞后,能够在端粒酶阳性肿瘤细胞内特异表达GFP,并且能维持长达40d的报告基因表达时间。体内实验发现,感染含优化型hTERT启动子的慢病毒之后24h,端粒酶阳性活体肿瘤能够被特异性的实时观察到,并且肿瘤内的GFP信号在存活裸鼠体内维持30d,随肿瘤增大而增强。结论优化后hTERT启动子对报告基因的调控具有严格的端粒酶特异性,第3代慢病毒系统可将该启动子和报告基因整合至细胞基因组,并实现在端粒酶阳性肿瘤细胞内的特异表达。结合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荷瘤裸鼠内的端粒酶阳性肿瘤能够被无创的、实时的、特异性的成像,为肿瘤的特异性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实验理论基础。
余松涛杨应斌史春梦陈陵汤旭东黎川师红磊李长珠李宁王国珍吴玉云房殿春杨仕明
关键词:分子显像慢病毒
miR-29通过ITGB1抑制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miR-29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探讨miR-29通过ITGB1调节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胃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ITGB1调控相关miRNA,通过比对上述2个结果,筛选出miR-29;进一步以miR-29慢病毒及miR-29mimics过表达miR-29后,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ITGB1的表达变化;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9与ITGB1的作用机制;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miR-29慢病毒感染后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q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9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iR-29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29在胃癌组织里高表达,同时又可能调控ITGB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9可以结合在ITGB13'UTR,miR-29慢病毒及miR-29mimics过表达miR-29都能在蛋白水平下调ITGB1;qRT-PCR结果显示miR-29家族3条mi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均低于癌旁组织[miR-29a:癌旁(32.01±10.38),癌(14.16±6.25);miR-29b:癌旁(26.95±5.05),癌(9.82±1.86);miR-29c:癌旁(53.56±8.05),癌(16.79±1.97),P<0.01];进一步统计学分析表明,miR-29a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iR-29b在具有远处转移的病例组织中C/P比值较无远处转移的病例组织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29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控ITGB1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何兵余松涛吕沐瀚吴玉云胡长江杨仕明
关键词:MIR-29胃肿瘤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