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勤

作品数:34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抑郁
  • 18篇老年
  • 17篇老年期
  • 13篇抑郁症
  • 12篇老年期抑郁
  • 12篇老年期抑郁症
  • 12篇痴呆
  • 8篇血管
  • 7篇症状
  • 7篇阿尔茨海默病
  • 6篇血管性痴呆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行为症状
  • 5篇轻度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痴呆患者
  • 4篇ALZHEI...
  • 3篇血浆

机构

  • 33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34篇叶勤
  • 25篇吴瑞枝
  • 24篇李海林
  • 15篇陆蓉
  • 14篇袁勇贵
  • 10篇梅刚
  • 8篇陈晔
  • 8篇刘阳
  • 8篇李毅
  • 7篇顾晓瑛
  • 6篇张石宁
  • 5篇沈伟
  • 4篇苏宝珍
  • 3篇陈勇
  • 2篇张承洁
  • 2篇李乐加
  • 1篇金庆文
  • 1篇陈图农
  • 1篇计庆明
  • 1篇何晓峡

传媒

  • 7篇临床精神医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健康心理学杂...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 D)对 97例住院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进行筛查 ,对≥ 16分者进一步检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并以简易智力状态量表 (MMSE)筛查认知功能 ,对认知受损者进一步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和 Hachinski缺血量表 (HIS)以确诊血管性痴呆 (VD)。 结果 :19例病人有抑郁情绪 ,抑郁发生率为 19.6 %。单因素分析提示 ,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与发病次数、认知功能、偏瘫明显相关。非条件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急性期脑梗死后抑郁危险因素是年龄、偏瘫 ,OR分别为 1.6 8、 2 .40。 结论
苏宝珍吴瑞枝叶勤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8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总Hcy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患者入组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第6周末评定疗效(HAMD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结果(1)抑郁症组的血浆Hcy水平[(17±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n=30)的血浆Hcy水平[(16±5)μmol/L]与≥60岁首发患者[n=30,(19±6)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发作患者(n=17)的血浆Hcy水平[(18±6)μmol/L]与反复发作患者[n=43,(17±5)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n=27)的血浆Hcy水平[(19±6)μmol/L]与不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n=33,(16±5)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n=40)的血浆Hcy水平[(18±5)μmol/L]与治疗无效患者[n=20,(17±6)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症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减分率与血浆Hcy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3)MTHFRC677T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突变型(T/T)、杂合子突变型(T/C)和野生型(C/C)。抑郁症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患者的首发年龄、发病次数、是否伴发心脑血管疾病及抗抑郁药治疗第6周末的疗效与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均无关联(P>0.05)。(4)不同基因型的受试者(不论是抑郁症组还是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袁勇贵李海林吴瑞枝叶勤陆蓉陈晔李毅顾晓瑛刘阳张石宁
关键词: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酶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THFR基因多态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老年期抑郁症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60例老年期抑郁症、30例轻度AD患者和60例正常人的ApoE基因型,采用酶法检测3组受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老年期抑郁症和轻度AD患者的TC和T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而LDL-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或P<0.01)。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ApoE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轻度AD患者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1)。结论老年期抑郁症和轻度AD患者均存在脂质代谢的异常,ApoE基因型可能在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病中不起重要作用。
袁勇贵叶勤陈勇李海林陆蓉梅刚陈晔李毅顾晓瑛刘阳张石宁吴瑞枝
关键词:APOE基因多态性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分析53例AD患者(AD组)及49例VD患者(VD组)近1个月精神行为症状及发生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和画钟测验(CDT)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AD组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VD组(P均<0.05);AD组MMSE中记忆、言语能力评分显著低于VD组,注意力评分显著高于VD组(P均<0.05);AD组WHO-UCLA AVLT中延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显著低于VD组(P均<0.05);两组间CD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患者较VD患者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及行为紊乱,认知功能损害以记忆、言语能力下降更重;VD患者较多出现抑郁症状,注意力损害更明显。
叶勤李海林李箕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帕罗西汀治疗Alzheimer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疗效分析
2005年
陆蓉李海林叶勤袁勇贵吴瑞枝
关键词:帕罗西汀抑郁焦虑
老年期抑郁症和Alzheimer病的相关性研究
袁勇贵梅刚李毅张石宁叶勤李海林吴瑞枝
国内外研究发现,老年期痴呆(主要为Alzheimer´s disease,AD)与老年抑郁症(大多为晚发抑郁症)的患病率分别在1%和2~3%左右。可见这两者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并给社会服务系统造成极大负担的常见精...
关键词:
关键词:抑郁症老年ALZHEIMER病
氢溴酸加兰他敏胶囊改善老年及老年前期者记忆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1997年
用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氢溴酸加兰他敏胶囊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记忆障碍者96例,66例与脑复康的双盲对照者(各33例),另外30例为开放组。以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况检查表、长谷川氏痴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30.3%,有效率81.8%,MQ治疗前后分别为76.18±7.69及89.21±7.97(P<0.01);对照组显效率24.2%,有效率78.8%。MQ治疗前后分别为76.19±8.03及81.15±8.63(P<0.01);开放组显效率26.7%,有效率83.3%,MQ治疗前后分别为70.37±8.26及84.27±8.63(P<0.01)。其中MQ值的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18.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金庆文王颖王兴霞李弘均陈伟贤侯熙德吴瑞枝叶勤
关键词:记忆障碍氢溴酸加兰他敏胶囊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瞬目反射及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研究
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是通过电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眶上支,诱发双侧眼轮匝肌收缩而产生。用肌电图仪描记眼轮匝肌的电位变化,在刺激同侧眼轮匝肌引出潜伏期短、波形简单的R1波和在双侧引出潜伏期长、波形复杂的R2...
梅刚张承洁叶勤袁勇贵李海林
文献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混合型及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及行为症状的比较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 ( Alzheimer Disease,AD)、AD混合型痴呆 ( Mixed dementia,MD)、血管性痴呆 ( Vascular de-mentia,VD)心理和行为症状 (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PBSD)的特征。方法  AD、MD及 VD患者各 3 0名参加本研究。采用 Alzheimer病行为症状评定量表 ( The Begavioral Pathlolgy in Alzheiner Disease Rating Scale,BEHAVE-AD)、Cohen-Masfield激惹性问卷 ( The Cohen 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CMAI)评定痴呆患者 BPSD。结果 AD患者激惹、焦虑与恐惧发生率较高 ,VD患者无目的游荡发生率、严重程度较低 ,MD患者 BPSD症状无特异性。结论  AD、VD患者 BPSD症状有特异性 ,MD患者
沈伟李海林叶勤吴瑞枝陆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心理特点行为症状
利醅酮改善痴呆患者心理及行为症状的特点
2004年
目的:评价利醅酮治疗痴呆患者心理和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symptomsofdementia,BPSD)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利醅酮治疗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n=25)、混合性痴呆(mixeddementia,MD)(n=22)、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n=19),1.5mg/d,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AD行为症状评定量表(BEHAVE-AD、Co-)hen-Masfield激惹性问卷CMAI)评定痴呆患者BPSD,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副反应。结果:利醅酮治疗后痴呆患者的偏执与妄想观念(65%)、幻觉(2/3)、攻击行为的发生率(38%)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χ2=5.41,227.39,61.88;P均<0.05);治疗后攻击行为(32%)、语言攻击(30%)及总的激惹的发生率64%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22,52.30,31.69;P均<0.05)。利醅酮治疗后痴呆患者的偏执与妄想观念、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焦虑与恐惧的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t=3.00~11.46,P(均<0.05);治疗后痴呆患者的总的激惹、攻击行为、语言攻击、乱走、无目的游荡,试图出走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5~8.79,P<0.05)。利醅酮治疗的副作用主要为轻度嗜(睡,肌强直,震颤(10/66)。
李海林沈伟叶勤刘阳吴瑞枝陆蓉
关键词:痴呆行为症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