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家武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学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课程
  • 3篇有权
  • 3篇所有权
  • 3篇区分所有权
  • 3篇权利
  • 3篇建筑物区分
  • 3篇建筑物区分所...
  • 3篇建筑物区分所...
  • 3篇教学
  • 2篇业主
  • 2篇纠纷
  • 2篇课程教学
  • 2篇基础课
  • 2篇基础课程
  • 2篇和解
  • 2篇高校
  • 1篇德育
  • 1篇德育教育
  • 1篇刑事
  • 1篇刑事司法

机构

  • 12篇蚌埠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蚌埠市人民检...

作者

  • 12篇卓家武
  • 4篇朱德宏
  • 2篇朱光耀
  • 2篇马彩霞
  • 1篇赵林
  • 1篇张玉
  • 1篇耿娟
  • 1篇袁飞
  • 1篇魏雪梅

传媒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河南公安高等...
  • 1篇学术界
  • 1篇特区经济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权利限制视域下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及其实现被引量:2
2011年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具有复合所有权的性质。为了实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合作与和谐,法律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主体资格、所有权客体以及所有权的界分作出限制,并以自治组织即业主委员会的形式促进权利主体的成员权合作,共同协理因共有建筑物而生的权利性公共事务。
卓家武
关键词: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纠纷自行和解的权理基础——意思互动与利益衡平被引量:2
2011年
私权自治理论是纠纷和解的理论基础。按照私权自治理论,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意志判断设定自己的权利义务,主体的意志不仅是权利义务的渊源,而且是其发生的根据。纠纷的私权性内在地要求纠纷的解决应建立在私权自治的基础上,通过纠纷当事人的意思互动达成和解协议,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平。纠纷的社会性则外在地要求当事人的和解协议亦应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当事人的利益衡平。纠纷自行和解是以当事人意思为核心的法律行为在私法领域内的平等交涉以及当事人基于对收益、成本、效率、机制等诸多要素比较衡量的理性选择。以私权自治与利益衡平为内容的纠纷和解,彰显了私权自治的私法精神,同时兼顾了社会、纠纷当事人的利益衡平。
卓家武朱德宏
关键词:纠纷和解利益衡平
“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比较
2016年
"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类型化分析有助于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选择,实现实践教学绩效最优化。对双主体和多主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绩效进行评估,探讨其现实存在的优缺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参与主体的学习能力,而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朱德宏卓家武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绩效评估
也谈“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三进”被引量:1
2009年
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武装大学生,是我们赢得未来的关键。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教师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所讲授的内容有机结合,是进课堂的关键。而采用讨论会、PPT演说等方式,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发展指导自身的学习,是进头脑的有效方法。
朱光耀卓家武张玉马彩霞耿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程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不仅是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而且还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的行政行为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行政程序和刑事司法程序对于当事人权利保障标准不同,而且证据合法性转化存在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宪政秩序观照下的程序法治没有受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二是对检察监督范围的检察监督理论缺乏学术共识,存在分歧;三是地方分权制度形成的权力地方化朋党结构,使法制难以统一。解决对策宜为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的程序联系,强化检察一体化领导体制。
卓家武陈儒
关键词:两法衔接行政程序刑事司法
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定位:以德育教育为中心
2010年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教材变革前后的相应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认为课程改革前的大学生法律基础教学的隐性间接的德育教育应该改变为通过法学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显性直接的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走出学科教学方法要求的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更加注重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满足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识别。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实效性的途径是淡化法学学科知识的专业传授,整合学科知识,据此,德育方法将成为法律知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朱德宏卓家武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程教学
排除民事非法证据的伦理基础
2006年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是非法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应当予以排除。排除民事非法证据首先具有群体性的伦理基础,目的在于维系用于凝聚社会和传承民族时代精神的伦理善观念;其次具有个体化的伦理基础,为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人格尊严和权利的个体化伦理善观念所必要;最后是程序正义的法伦理的内在要求。
赵林卓家武魏雪梅
关键词:伦理价值
对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建设的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促进可持续未来”,在对各层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高等学校的教育是要求最高的。因而建设一个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大多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如缺乏过去的全球变化与人地关系、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典型案例、中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建设的纲目。此外,教科书的纲目大都过多,应给予适当的精简。本文就以上的不足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并设计了纲目的补充方案。
朱光耀袁飞卓家武马彩霞
关键词:教学大纲
民事纠纷公正和解的制度基础被引量:1
2012年
民事纠纷和解机制的内涵是契约精神,其价值体现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实践中。现代社会的和谐良性秩序首先是以保证权利为核心的法治秩序,即法律治理下形成的秩序。民事纠纷和解的实践表明了在正式民事权利生成的正式法律制度缺失的状态下,民事纠纷和解主要依赖于民事主体间的道德情感和他们依凭的自然社会系统的制约作用。民事纠纷公正和解的实践绩效的制度基础,依赖于正式法律制度构建的民事权利保障及其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度保障。国家应重视公民权利的制度供给,为民事纠纷公正和解机制实效性奠定制度基础。
卓家武朱德宏
关键词:民事纠纷权利救济权利保障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殊性
2010年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主体的扩张性、权利客体的专有部分与共有部分的复合与关联性、权利内容兼具财产性与人身性,从而确立其特殊的所有权形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主体扩张基源于业主所有权人的处分权能,权利客体扩张性来源于客体的流转性,而权利内容的特殊性包含"业主"概念外延的扩大和共用部分的主体扩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殊性表明了所有权限制与社会连带义务的和谐。
卓家武
关键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权利主体权利客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