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臻

作品数:346 被引量:1,063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96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79篇脊柱
  • 226篇脊柱侧
  • 211篇侧凸
  • 208篇脊柱侧凸
  • 115篇特发性脊柱
  • 113篇特发性脊柱侧...
  • 90篇青少年特发性
  • 83篇青少年特发性...
  • 80篇畸形
  • 72篇矫形
  • 61篇后凸
  • 59篇手术
  • 47篇术后
  • 37篇腰椎
  • 33篇矢状
  • 32篇矢状面
  • 31篇椎体
  • 28篇胸椎
  • 24篇退变
  • 24篇退变性

机构

  • 311篇南京大学医学...
  • 52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5篇徐州医科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作者

  • 345篇刘臻
  • 323篇邱勇
  • 293篇朱泽章
  • 141篇孙旭
  • 139篇钱邦平
  • 118篇王斌
  • 105篇朱锋
  • 89篇俞杨
  • 52篇史本龙
  • 46篇毛赛虎
  • 28篇马薇薇
  • 23篇李洋
  • 22篇王渭君
  • 21篇邱旭升
  • 21篇沙士甫
  • 18篇乔军
  • 18篇闫煌
  • 14篇徐磊磊
  • 13篇朱卫国
  • 13篇江龙

传媒

  • 89篇中国脊柱脊髓...
  • 64篇中华骨科杂志
  • 2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9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第十三届成人...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华解剖与临...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第7届长征脊...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骨科
  • 2篇第二届首都骨...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7篇2023
  • 23篇2022
  • 18篇2021
  • 8篇2020
  • 24篇2019
  • 21篇2018
  • 11篇2017
  • 31篇2016
  • 33篇2015
  • 38篇2014
  • 28篇2013
  • 31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3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终板法与椎弓根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Cobb角的可靠性评估
目的:对先天性脊柱侧凸(CS,congenital scoliosis)Cobb角测量的终板法和椎弓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54例连续的先...
林小龙刘臻张兴吕峰邱勇
Halo重力牵引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GT)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术前HGT治疗的2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3.7±2.9)岁。测量牵引前后的主弯Cobb角及最大后凸Cobb角,记录牵引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牵引前后的参数变化。结果29例患者HGT最大牵引重量为(12.2±2.8)kg,牵引时间(10.2±6.6)周。牵引前主弯Cobb角为(87.5±36.5)°,牵引后改善至(68.4±25.9)°,侧凸矫正率为(21.9±12.1)%(t=9.14,P<0.001);牵引前最大后凸Cobb角为(79.1±27.1)°,牵引后为(59.9±19.4)°,后凸矫正率为(20.2±14.1)%(t=8.55,P<0.001)。其中1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重量后逐渐恢复。行HGT治疗后,FVC由(0.83±0.16)L上升至(0.89±0.19)L(t=1.48,P=0.12),FEV1由(0.72±0.16)L上升至(0.78±0.20)L(t=0.49,P=0.63),FVC预计值由(42.9±20.1)%改善至(46.9±20.5)%(t=0.98,P=0.33),FEV1预计值由(40.6±19.6)%改善至(43.6±25.8)%(t=1.24,P=0.22)。结论术前应用HGT治疗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柱畸形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
刘盾李洋史本龙夏三强石博刘臻孙旭朱泽章邱勇
关键词:脊柱后凸脊柱侧凸神经纤维瘤病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TLIF手术治疗33例伴DISH的LSS患者病历资料,男15例,女18例;年龄(65.1±11.2)岁(范围50~70岁);腰椎固定节段(1.45±0.42)个(范围1~3个)。选取同期性别、年龄(范围3岁内)及手术固定节段匹配不伴DISH的33例LSS患者作为对照,年龄(67.3±13.6)岁(范围50~70岁)。临床疗效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部、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矢状位测量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腰椎局部前凸角及下腰椎前凸角,采用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椎间盘退变程度,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骨密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融合节段数及术后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H组患者术前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3.82±0.64)分,明显高于非DISH组(3.20±0.95)分(t=3.109,P=0.002),而腰椎前凸角及下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非DISH组(腰椎前凸角37.4°±8.5°vs.45.2°±12.2°,t=3.013,P=0.003;下腰椎前凸角18.3°±3.9°vs.21.9°±5.4°,t=3.104,P=0.002)。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加,但随访期间DISH组腰椎前凸角、腰椎局部前凸角及下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矫正丢失。末次随访时DISH组腰椎前凸角(43.6°±9.7°vs.50.1°±10.2°,t=2.652,P=0.010)、腰椎局部前凸角(17.4°±6.5°vs.22.7°±7.2°,t=3.138,P=0.002)及下腰椎前凸角(19.1°±4.7°vs.22.9°±5.2°,t=2.540,P=0.013)均明显低于非DISH组。末次随访时DISH组中12例发生融合器沉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SH组(36.3%vs.12.1%,χ2=5.280,P=0.02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及腰部、下肢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闫煌封层刘臻刘臻孙旭邱勇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经骶2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中期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1例接受S2AI固定技术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为(39.6±12.7)岁(范围18~55岁)。脊髓灰质炎8例,脊肌萎缩症2例,肌营养不良1例。均接受后路脊柱矫形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均采用S2AI螺钉进行骨盆固定。主要的影像学观察指标为侧凸Cobb角、脊柱骨盆倾斜角(spinal pelvic obliquity,SPO)、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R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初诊及末次随访时均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生活质量,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11例患者总体的侧凸Cobb角、SPO、RK和SVA)术前、术后、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riedma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进行两两比较。SRS-22评分和ODI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t检验。结果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10.8)个月(范围48~83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98.0°±24.0°,术后改善至60.7°±20.8°,较术前有明显改善(Z=3.015,P=0.003),矫正率为57.2%±17.7%;术后1年Cobb角为62.8°±23.6°,末次随访时为61.6°±21.7°,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94,P=0.797;Z=0.603,P=0.594),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矫形丢失。SPO术前为37.0°±11.8°,术后纠正至21.5°±11.6°,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1年为23.2°±10.1°,末次随访时为21.1°±8.6°,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90,P=0.519;Z=0.000,P=1.000),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丢失。RK术前为46.8°±23.6°,术后矫正至18.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
汤子洋胡宗杉朱泽章钱至恺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马鸿儒邱勇刘臻
关键词:骨盆骨螺丝
多维度评估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高峰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多维度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儿侧凸进展高峰期(peak angle velocity,PAV)的相应成熟度指标,探讨其对PAV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初诊时月经未至、Risser征0级,Y三角软骨未闭、以半年为周期随访至少5次且进展超过5°的女性IS患儿30例,初诊年龄为10.8±1.5岁(7.8~12.1岁)。随访时收集及测量的指标包括实足年龄、Y三角软骨闭合状态、Risser征、身高、主弯Cobb角和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计算每个随访周期内的身高增长速度(height velocity,HV)和Cobb角增长速度(angle velocity,AV)。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各维度指标对PAV的预测价值。结果:30例患儿的PAV年龄为11.8±1.3岁(10~15岁),PAV时的身高为150.7±4.8cm,DSA评分为479.4±56.5,主弯Cobb角为26.5°±7.2°,HV为8.3±3.7cm/年,AV为7.8°±5.2°/年。PAV主要发生于Risser征0级(80.0%)和1级(20.0%)。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V的发生与实足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OR=3.166,P=0.032)、Y软骨闭合(OR=6.365,P〈0.01)、Risser征0级(OR=12.963,P〈0.01)、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OR=10.758,P=0.011)、HV〉6cm/年(OR=4.346,P=0.025)、Cobb角〉30°(OR=9.535,P=0.013)呈显著相关。结论:年龄介于11~13岁之间、Risser征0级伴Y软骨闭合、DSA评分介于400~500之间、HV〉6cm/年和Cobb角〉30°为女性IS患儿侧凸PAV的高危因素,可用于预测PAV的发生,评估侧凸进展风险。
毛赛虎史本龙孙旭刘臻朱泽章朱锋钱邦平邱勇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
目前关于脊柱侧凸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正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虽然用于评估脊柱侧凸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量表有很多,但注意到SF-36量表特异性较差,SRS-24问卷只可用于经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其余评估表如...
刘臻
关键词:脊柱侧凸生活质量
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手术入路对矢状面重建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选择性腰椎融合手术人路对术后脊柱矢状面重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且有2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5型AIS患者102例,前路手术组56例、后路手术组46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胸腰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整体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胸腰段交界性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kyphosis,TJK)、内固定节段角(instrumented segments angle, ISA )、内固定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 PJA )等影像学参数及SRS-22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随访(6.1±2.1)年和(5.3±1.5)年。术前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路组平均融合节段小于后路组[(5.3±0.5)个、(5.9±0.8)个];前路组和后路组远端保留节段[(1.8±0.7)个、(1.7±0.7)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腰弯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3.2%±6.9%和74.8%±10.8%,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率分别为3.8%±8.7%与2.0%±0.2%;胸弯均获得良好的自发性矫正,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弯、胸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TK均较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前路组LL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后路组LL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前路组SS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增大;后路组SS较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两组SVA、TJK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后3个月增大。术后3个月,前路组IS
李劼刘臻朱泽章王斌俞杨钱邦平孙旭邱勇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疗效比较研究
无创椎体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创椎体定位装置,无创椎体定位装置,其中:包括第一坐标尺和第二坐标尺,第一坐标尺的一端与第二坐标尺的一端铰接,一测量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坐标尺上,且该端能沿着第一坐标尺的轴向方向滑动,测量体的另一端越过第二坐...
刘臻陈洁邱勇朱泽章
文献传递
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先天性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伴骨盆倾斜患者共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
邱勇郭倞刘臻朱泽章钱邦平王斌俞杨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症的中期随访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的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及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分别行 TLIF 和 PLF 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的167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L4滑脱103例,L5滑脱64例;退变性滑脱94例,峡部裂性滑脱73例。 TLIF 组92例,男27例、女65例;年龄39~75岁,平均55.7岁。 PLF 组75例,男19例、女56例;年龄40~78岁,平均56.1岁。于术前、术后和中期随访时,在腰椎正侧位 X 线片上测量滑脱率、椎间隙相对高度和滑脱角。同时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 t 检验比较 TLIF 组和 PLF 组间影像学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 TLIF 组比较,PLF 组手术时间较短[(175.3±46.2) min vs (228.3±52.1) min, t =6.877, P 〈0.01],出血量较少[(415.3±101.7)mL vs (620.5±125.9)mL, t =11.403, P 〈0.01]。术前2组间滑脱率、滑脱角和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各观察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P 值均〈0.01),但 TLIF 组和 PLF 组滑脱率、滑脱角和椎间隙相对高度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在随访过程中 TLIF 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滑脱率的维持优于 PLF 组(P 值均〈0.05)。术后 ODI、SF-36和 NRS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2组间评分在术后和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 TLIF 与 PLF 均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而 TLIF仅对复位后椎间高度和复位率的维持优于 PLF。
陈曦孙旭陈忠辉王斌刘臻朱泽章钱邦平邱勇
关键词:脊椎滑脱脊柱融合术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