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亮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血管
  • 3篇阻断
  • 3篇静脉
  • 3篇肝癌
  • 3篇出血
  • 2篇血管瘤
  • 2篇血流
  • 2篇小鼠
  • 2篇门静脉
  • 2篇门静脉高压
  • 2篇静脉高压
  • 2篇海绵状
  • 2篇海绵状血管瘤
  • 2篇肝海绵状血管...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2篇剥除
  • 2篇剥除术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陈义发
  • 9篇刘洪亮
  • 6篇赵亚杰
  • 6篇陈孝平
  • 5篇吴晓龙
  • 3篇窦磊
  • 2篇项帅
  • 2篇张磊
  • 1篇梁宾勇
  • 1篇宿宝栋
  • 1篇黄致远
  • 1篇龚非力
  • 1篇尹辉

传媒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及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效果,初步研究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术者接受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操作训练,每个训练周期完成10对小鼠的操作,共进行6个训练周期。分析每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生存率以及受体小鼠生存率与术中无肝期时间的关系。3只小鼠接受冷保存24 h的供肝,以建立移植肝24 h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 h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并对移植肝组织进行Suzuki评分。结果术者经过训练后,第6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7,14,100 d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0%,60%。术中无肝期时间≤20 min组与20 min<术中无肝期时间≤24 min组术后100 d生存率分别为56%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9,P<0.05)。3只接受24 h冷保存供肝的受体小鼠血清ALT、AST中位数分别为12 350 U/L、9 870 U/L,移植肝Suzuki评分为(10.6±0.6)分,提示移植肝出现了重度的组织学损伤。结论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技术简单易学,能够满足研究对小鼠的存活需求。本研究建立的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出现了损伤改变,能够满足后期研究需求。
窦磊刘洪亮陈孝平陈义发
关键词:小鼠肝移植袖套法缺血再灌注
两种异位心脏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和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腹部和颈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二次器官移植或双心脏移植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动物模型。方法参照Ono法和Chen法并加以改进,建立了同系或者同种小鼠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同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手术时间、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和病理组织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6.7%和83.3%,两种手术方式在总手术时间、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和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两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都能顺利建立,两者既可分开选用,又可结合运用,以适应不同实验需求。
陈义发尹辉梁宾勇黄致远刘洪亮陈孝平龚非力
关键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小鼠
血管瘤剥除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瘤剥除术在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行血管瘤剥除术的5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4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预置第一肝门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带,分离、夹闭肝固有动脉,待肿瘤变软、缩小后沿瘤体表面锐性分离肝海绵状血管瘤,结扎出入肿瘤的血管。剥除过程中遇到不易控制的出血时,行Pringle法加肝下下腔静脉阻断,阻断时间5~15 min。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7±135)ml,均未输血。术中肝右静脉破裂4例、肝中静脉破裂2例,应用Prolene线修补成功。围手术期无发生死亡。术后发生右侧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7例,肝断面胆漏1例,均经引流、对症处理治愈。结论血管瘤剥除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刘洪亮蔡广臻吴晓龙赵亚杰项帅陈义发陈孝平
关键词:血管瘤剥除术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出血
微创治疗肝脏深部微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46例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总结经皮微波固化联合腹腔镜断流术治疗肝脏深部微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经验。对2009年6月—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46例(治疗组)行经皮微波固化联合腹腔镜断流术治疗肝脏深部微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3例(对照组)行肝部分切除联合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远期再出血率、术后存活率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微波固化联合腹腔镜断流术比肝部分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少,且可以获得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断流术相似的远期再出血率和生存率。
刘洪亮吴晓龙蔡广臻赵亚杰张磊陈义发
关键词:微小肝癌门静脉高压微波固化腹腔镜检查断流术
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在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在复杂肝切除中,外科血管阻断控制出血与最小化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存在矛盾。为更好寻求解决方案,该研究介绍一种新的个性化“分步”血流阻断法。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对拟行手术治疗的巨大肝癌病人,按照“个性化阻断准备”、“分步阻断实施”进行肝切除血流控制。统计病人术中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并与同类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54例病人中,依据术前评估分别对154、101、51例病人行第一肝门(PT),肝下下腔静脉(IIVC),肝上下腔静脉(SIVC)的个性化阻断准备。肝切除过程中,依据具体出血情况分别对116、73、21例病人实施PT,PT+IIVC,PT+IIVC+SIVC阻断。PT、IIVC、SIVC平均阻断时间分别为(10.8±3.4)min、(8.1±2.6)min、(4.0±0.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2±162.9)ml,14例(9.1%)接受输血治疗。无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与同类研究相比,该技术控制出血效果良好且缩短了肝脏热缺血时间。结论个体化的“分步”血流阻断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满足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
窦磊刘洪亮赵亚杰吉冉陈义发陈孝平
关键词:肝切除术血流控制出血量血管阻断
影响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门脉癌栓、术中输血、肝门阻断时间等与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54.17%、66.67%、81.40%、87.50%,平均复发时间为19.5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73.17%、58.54%、27.64%,平均生存时间为4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11.159,P =0.005)、Child-Pugh 分级(χ2=7.715,P=0.028)、肿瘤≥5 cm(χ2=11.483,P=0.004)、门脉癌栓(χ2=22.271,P=0.001)与肝癌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8.993,P=0.003)、肿瘤≥5 cm(χ2=4.022,P=0.039)、门脉癌栓(χ2=5.023,P=0.027)与肿瘤复发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7.339,P=0.02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ng/ml(χ2=5.431,P=0.042)、Child-Pugh分级(χ2=13.389,P=0.002)、肿瘤≥5 cm(χ2=11.342,P=0.003)、门脉癌栓(χ2=52.167,P﹤0.001)、肝门阻断(χ2=5.801,P =0.037)、术中输血(χ2=14.959,P=0.001)等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9.133,P=0.003)、Child-Pugh分级(χ2=4.799,P=0.028)、肿瘤≥5 cm(χ2=9.101,P=0.004)、门脉癌栓(χ2=11.126,P=0.001)、肝门阻断(χ2=3.985,P=0.046)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5 cm、门脉癌栓、肝门阻断是影响肝癌患者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因素。
斯迪克江·依布拉音刘洪亮吴晓龙赵亚杰吉冉陈义发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
瘤体剥除术在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紧邻重要血管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剥除术,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剥除过程中遇到不易控制的出血时,行Pringle法加肝下下腔静脉阻断。结果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剥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失血(443±128)ml,成功完成肝右静脉破口修补4例,肝中静脉破口修补2例,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共9例,肝断面胆瘘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瘤体剥除术是治疗紧邻重要血管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一肝门、肝下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有利于此手术的安全实施。
刘洪亮蔡广臻吴晓龙赵亚杰项帅陈义发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血流阻断
门静脉高压症切脾术式原位法和传统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原位法和传统法的优劣,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查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开腹行单纯性脾脏切除术的患者,筛选出存在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历,共9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原位脾切除组46例,传统脾切除组5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位脾切除组与传统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8±15.5) min、(125.5±18.4)min,P>0.05;出血量分别为(246.1±114.4) ml、(422.5±153.0)ml,P<0.01;需术中输血分别为6例、16例,P<0.05;术后引流管总引流量为(600.5±140.7)ml、(861.2±214.2) ml,P<0.01;术后胰漏分别为1例、3例,P<0.05;术后腹腔积液分别为7例、12例,P<0.05.结论 与传统脾切除组相比,原位脾切除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术中出血量和需输血人数减少,术后胰漏、腹腔积液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引流管总引流量减少.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术式选择中应当优先考虑原位脾切除法.
窦磊刘洪亮宿宝栋陈孝平陈义发
关键词:脾切除术
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出血控制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肝下下腔静脉全阻断组(全阻断组)、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组(部分阻断组)和肝下下腔静脉未阻断组(未阻断组)。全阻断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68±9)岁;行第一肝门联合肝下下腔静脉全阻断。部分阻断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70±10)岁;行第一肝门联合肝下下腔静脉2/3阻断。未阻断组48例,男41例,女7例;年龄(67±11)岁;仅行第一肝门阻断。观察3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或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全阻断组、部分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88±183)、(406±178)ml,明显低于未阻断组的(797±378)ml(LSD-t=-2.648,-2.109;P<0.05)。全阻断组、部分阻断组中输血患者分别为2、1例,明显少于未阻断组的12例(χ~2=3.752,7.328;P<0.05)。全阻断组和部分阻断组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分别为(3.2±1.8)、(3.6±1.4)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明显低于阻断前的(11.2±2.3)、(11.3±2.1)cm H_2O(LSD-t=-2.341,-1.927;P<0.05)。全阻断组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出现低血压2例,另外两组均未见术中血压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阻断组、部分阻断组、未阻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8/28)、29%(7/24)、31%(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05)。3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发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切除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控制出血可以达到与全阻断相同的效果,且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势,是一种安全�
赵亚杰刘洪亮吉冉吴晓龙张磊陈义发陈孝平
关键词:肝切除术中心静脉压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