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晖
-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全氟辛烷磺酸神经发育毒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全氟化合物的终端降解产物,在生态环境中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组织并蓄积,对环境和生物存在潜在危害。动物实验研究发现,PFOS能够通过胎盘和血脑屏障,影响发育期神经系统,其持续性和严重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PFOS神经发育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研究现状,并对未来PFOS神经发育毒性机制研究提出设想和展望。
- 刘晓晖胡宏李双月邵静刘薇金一和
- 关键词:PFOS神经发育毒性钙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
- 水体中大肠杆菌富集新方法的建立
- 关注共享水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大肠杆菌感染剂量很低,并且是许多食源性和水源性胃肠炎的发病源头,因此对于大肠杆菌的检测十分重要。为了能够准确检测水中的大肠杆菌,人们一直致力于发展一些具有生物特异性的方...
- 刘晓晖
- 关键词:大肠杆菌细菌培养
- 全氟辛烷磺酸对大鼠脑海马细胞内源性钙库影响
- 1.引言作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员,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生产已经有50年的历史。PFOS具有极其稳定的物化性质及疏水疏油两性性质,在环境中具有生物富集性和难降...
- 刘晓晖金一和刘薇
- 文献传递
- 全氟辛烷磺酸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环境中和生物体内(包括人体血清中)广泛存在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产生的环境生态效应已经被国内外专家接受。随着人们对PFOS认识的深入,对其...
- 刘晓晖于文广于红瑶金一和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一氧化氮合成酶神经毒性
- 文献传递
- PFOS对大鼠脑海马钙离子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及机制研究
-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是全氟类化合物家族中代表性物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PFOS具有难降解性、远距离迁移性以及易在生物体体内富集并沿食物链传播的特性,对...
- 刘晓晖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信号分子
- 文献传递
- 十溴联苯醚(BDE 209)孕哺期及出生后暴露对子代小鼠血液系统影响初探被引量:3
- 2016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BDE 209长期暴露对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子鼠血液系统的影响。将7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1.5 mg·kg-1·d-1)和高剂量组(225 mg·kg-1·d-1)。BDE 209暴露10 d后,将雌鼠与雄鼠合笼。选取怀孕时间相近(相差不过2 d)的10只孕鼠持续染毒直至自然分娩。出生后子鼠在哺乳期通过母乳染毒,断乳后则按照与母鼠相同的方式进行染毒,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外周血常规、外周血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和数目分析。血常规结果显示,低、高剂量BDE 209暴露对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子鼠的白细胞计数没有影响,即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数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红细胞系统检查显示一定性别差异,即低剂量和高剂量BDE 209染毒的雄性小鼠在PND30出现红细胞(RBC)(P<0.05)、血红蛋白(Hb)(P<0.05或P<0.01)及红细胞压积(P<0.05或P<0.01)的显著降低;而雌性小鼠只在PND 30出现红细胞压积的降低(P<0.05);在PND 30,高剂量暴露组的雌性及雄性小鼠,低剂量暴露组的雌性小鼠均出现血小板计数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PND 60、PND 90的实验组血小板均未观察到显著改变(P>0.05)。外周血形态学检查表明,低剂量组在PND 30、PND 60,及高剂量组在PND 90检测到典型异常结果多表现为白细胞数的增多。而低剂量组在PND 90检测到的典型异常结果多表现为异型深染淋巴细胞(P<0.05)。骨髓形态学检测表明,低剂量组子代雄性及雌性小鼠在PND 60、PND 90骨髓涂片可检测到骨髓细胞的异常结果,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高剂量组雄性小鼠在PND 90观察到3例异常涂片,表现为骨髓增生异常(P<0.05)。研究结果表明,BDE 209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出生子代外周血和骨髓的毒性,提示具有血液系统发育毒性。
- 刘畅朱春艳钱波李振伟刘晓晖邵静
- 关键词:小鼠发育毒性孕哺期血液系统
- PFOS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初探被引量:1
- 2019年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甲基化在全氟辛烷磺酸(PFOS)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已证实,但表观遗传修饰中其他调控因子在PFOS对星形胶质细胞毒性中的影响仍有待探索。本文以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生物体系,建立24h PFOS(0、25、50和100μmol·L^-1)暴露模型,通过观察PFOS暴露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主要分子DNA甲基化酶(DNM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和小泛素化修饰物(SUMOs)的影响,初步明确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参与PFOS神经毒性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HDACs含量,以实时荧光定量PCR考察DNMTs、HDACs和SUMOs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暴露于一定浓度PFOS(≥25μmol·L^-1)时产生凋亡现象(P<0.05),HDACs含量升高(P>0.05),且DNMT1、HDAC1/2/4与SUMO-1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当PFOS浓度高于50μmol·L^-1时,可显著诱导DNMT3A、SUMO-2的基因表达(P<0.05);DNMT3B在PFOS≥25μmol·L^-1时,其基因表达具有升高趋势,但不具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PFOS可以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表观遗传修饰可能是PFOS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 王若楠牛小影王睿珺秦畅李亚晨刘晓晖邵静
- 关键词:PFOS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神经毒性
- 大鼠胚胎期PFOS暴露致出生早期死亡及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基因组学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阐明PFOS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探讨PFOS致死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相互联系,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了经PFOS饲料染毒后出生1和7d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组学(Gene Ontology)和生物路径(Pathway)对差异基因的功能和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FOS染毒后,出生1、7d的大鼠脑皮质组织分别有864、642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差异基因涉及的与PFOS致死相关的生物过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血循环系统、刺激应答、骨骼发育、氧化应激、心脏功能以及pH值调节等.结果表明,PFOS导致的出生早期死亡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PFOS可能通过改变脑组织血氧平衡,影响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发育过程而使新生儿的存活率下降.
- 王法琦刘薇金一和于文广刘晓晖刘力
-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基因芯片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实时定量检测平台的建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及微小残留病变实时定量监测的诊断平台。方法依据GenBank中编码P210蛋白的融合基因M(b2a2,b3a3)及ABL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以BCR-ABL阳性的CML患者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587 bp的基因片段,连入pMD 18-T载体,制备成标准品并绘制标准曲线,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技术监测BCR-ABL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BCR-ABL标准品。应用RQ-PCR探针法,以ABL为内参,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得到比较稳定的定量数据,与定性结果一致。结论自行构建BCR-ABL质粒为标准品,运用RQ-PCR实时监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变化,敏感性好,稳定性高,对临床检验具有普遍意义。
- 黄丹高贝贝李莉苏晶莹高源闫金松刘晓晖邵静康志杰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标准品实时荧光定量PCR
- 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栅状多孔结构炭载氧化镍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栅状多孔结构炭载氧化镍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化合物在1Ag<Sup>‑1</Sup>单位下,比电容为1320~1630F/g,在20Ag<Sup>‑1</Sup>单位下倍率...
- 陈影张凯张旭米盼盼乔利珍刘晓晖靳星辰刘凤瑞马鑫磊宋殊娴张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