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豆状核
  • 6篇肝豆状核
  • 5篇豆状核变性
  • 5篇肝豆状核变性
  • 4篇变性患者
  • 2篇血清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
  • 1篇血清CYS
  • 1篇血清铜
  • 1篇氧化酶
  • 1篇抑素
  • 1篇肾小管
  • 1篇肾小管损害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损害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纤维化
  • 1篇生长因子Β

机构

  • 6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6篇吴君霞
  • 6篇刘庆云
  • 5篇胡纪源
  • 5篇薛明月
  • 3篇王训
  • 3篇杨茜
  • 2篇程楠
  • 2篇韩咏竹
  • 1篇张杰
  • 1篇马心锋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肝酶谱的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清肝酶谱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77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胆碱酯酶(CHE)的水平。结果 HLD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的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T(P<0.01)、AST(P<0.01)、GGT(P<0.01)、TBA(P<0.01)、TBIL(P<0.01)、DBIL(P<0.01)和ADA(P<0.0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HE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5'-N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肝酶谱检测对HLD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吴君霞刘庆云薛明月杨茜胡纪源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胆汁酸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酶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HLD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不同类型HLD中测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
胡纪源陈后勤吴君霞薛明月刘庆云马心锋张杰
文献传递
血清Cys C联合尿mAlb监测肝豆状核变性肾小球损害的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HLD患者Cys C和mAlb水平及其对诊断HLD肾小球损伤的意义。方法使用粒子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11例HLD患者和47名正常对照者,分别检测血清Cys C和尿液mAlb。按尿常规检查是否正常,将211例HLD患者中的150例分为尿常规检查正常组(61例)和尿常规检查异常组(89例);在各组之间进行血清Cys C和尿液mAlb水平比较。结果HLD患者血清Cys C和尿液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尿常规检查异常组尿液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尿常规检查正常组。结论 HLD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存在损害;尿液mAlb反应HLD患者肾小球损伤的敏感性高于血清Cys C。
吴君霞薛明月刘庆云程楠王训韩咏竹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胱抑素C微量白蛋白
血清铜生化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血清铜生化[血清铜离子(Cu2+)、铜氧化酶(SCO)和铜蓝蛋白(CP)]水平,分析其对诊断HLD的价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盐酸对苯二胺比色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288例HLD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Cu2+、SCO和CP水平;对285例血清铜生化水平降低的患者按临床分型(假性硬化型42例、脑内脏混合型49例、肝型138例、Wilson型59例)和年龄(0~10岁、11~20岁、21~30岁和≥31岁)分组后对其铜生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8例HLD患者中有3例血清铜生化水平正常,铜生化异常率为98.96%。285例血清铜生化结果降低的HLD患者的血清Cu2+、SCO、CP水平分别为(2.46±1.73)μmol/L、0.027(0.005~0.248)U/L、(55.07±31.87)m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5.09±2.42)μmol/L、0.492(0.269~0.798)U/L、(306.37±46.84)mg/L](P<0.01)。HLD患者临床分型中Wilson型的SCO水平明显低于肝型及假性硬化型(P<0.01),CP水平明显低于肝型及脑内脏混合型(P<0.05、P<0.01);假性硬化型的血清Cu2+高于其他临床型(P<0.05、P<0.01)。0~10岁组的血清Cu2+最低,≥31岁组血清铜生化结果高于其他年龄组。血清Cu2+、SCO和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94和0.99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是6.34μmol/L、0.121 U/L和123.1 mg/L;灵敏度、特异性和误判率均相同,分别为95%、100%和0%。结论血清铜生化检测是诊断HLD最高效、便捷的筛查项目。HLD患者血清铜生化的最佳诊断界值是Cu2+≤6.34μmol/L、SCO≤0.121 U/L和CP≤123.1 mg/L。
吴君霞杨茜薛明月刘庆云胡纪源
关键词:铜蓝蛋白铜氧化酶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96例HLD患者(HLD组,其中假性硬化型45例,脑内脏混合型41例,肝型58例,Wilson型52例)和4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尿常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包括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HLD组中,尿常规正常54例,异常142例;HLD组尿NAG、RBP、α1-MG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HLD组各型间尿NAG、RBP、α1-MG和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常规异常的HLD患者尿NAG、RBP和α1-MG水平显著高于尿常规正常的患者(均P<0.01),但尿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D患者尿液中肾小管损害相关标志物水平均显著升高,尿NAG、RBP和α1-MG水平可以更敏感的反映HLD患者肾功能的损害。
吴君霞薛明月刘庆云杨茜王训胡纪源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肾脏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分析
2013年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GBM)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及其对诊断HLD患者肾脏纤维化的意义。方法:210例HLD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Ⅲ和Ⅳ-C水平;使用ELISA检测TGF-β1、AGBM和ANCA水平。按尿常规检查是否正常,将210例HLD患者中的149例分为尿常规检查正常组(61例)和尿常规检查异常组(88例);在各组之间进行血清TGF-β1、PCⅢ和Ⅳ-C水平比较。结果:HLD患者TGF-β1、PCⅢ和Ⅳ-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GBM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ANC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尿常规检查异常组与尿常规检查正常组血清TGF-β1、PCⅢ和Ⅳ-C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LD患者存在肾脏纤维化,其肾脏纤维化与AGBM或ANCA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肾损害无关联。
吴君霞刘庆云程楠王训胡纪源韩咏竹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