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皮
  • 3篇细胞
  • 2篇胰岛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干细胞
  • 2篇祖细胞
  • 2篇小鼠胚胎
  • 2篇小鼠胚胎干细...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血糖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雷闽湘
  • 6篇刘峰
  • 3篇谢晓云
  • 2篇陈慧玲
  • 2篇廖洁
  • 1篇林安华
  • 1篇陈雄
  • 1篇郭伟新
  • 1篇郑甲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胰岛样细胞过程中印记基因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F1-G印记基因Kcnq1、Cdkn1c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SF1-G向胰岛样细胞分化,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细胞标志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印记基因Kcnq1、Cdkn1c在分化各阶段细胞中的亲本表达情况。结果胰岛细胞标志性基因Insulin、Glucagon、Somatostatin、IAPP、Glut2在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都有表达;分化终末细胞能表达胰岛细胞特异性蛋白胰岛素、C肽及Somastatin;PCR-RFLP检测分析显示,体外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印记基因Kcnq1、Cdkn1c呈双等位基因表达。结论胚胎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用此种分化方法可导致胚胎干细胞印记基因表达的改变,出现印记丢失。
刘峰郑甲雷闽湘陈慧玲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胰岛样细胞
小鼠饲养层细胞制备与小鼠胚胎干细胞SF1-G的培养
2010年
背景:小鼠胚胎干细胞系SF1-G是由雌性C57BL/6小鼠与雄性M.spretus小鼠交配后,取桑葚胚期胚胎在STO饲养层细胞上分离培养获得,STO细胞较昂贵,而由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的饲养层细胞不仅取材容易,而且形成胚胎干胞的克隆率、维持胚胎干细胞正常核型的能力均比STO细胞要好一些,因此,建立一种适宜SF1-G细胞扩增的培养体系,保持其未分化状态生长是充分利用胚胎干细胞资源的前提。目的:建立有效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细胞制备体系;以建立有效的小鼠胚胎干细胞(SF1-G细胞)扩增培养体系。方法:从孕12.5~14.5d的ICR小鼠分离培养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取3~5代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以丝裂霉素C抑制其增殖能力制备饲养层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增殖培养SF1-G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法检测SF1-G细胞核型,SF1-G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检测Oct4、Nanog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从孕鼠胚胎有效分离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以3~5代细胞制备的饲养层细胞能够支持胚胎干细胞SF1-G呈边界清晰的克隆样生长。染色体核型检测SF1-G保持正常核型,碱性磷酸酶、表面标志物检测均呈阳性。实验建立了有效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并制备供胚胎干细胞进行增殖培养饲养层细胞体系,能够在实验室对SF1-G细胞保持正常未分化状态培养。
刘峰雷闽湘陈慧玲
关键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细胞胚胎干细胞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正常阶段颈动脉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及可能机制
2008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颈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方法: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为正常对照,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6周复制IR模型。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应用钳夹法评价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酶联免疫方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游离脂肪酸(FFA)。结果:IR大鼠颈动脉电镜下可见部分内皮细胞和内皮下结构的病理性改变。IR大鼠实验结束时FBG及PBG2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大鼠血浆FINS、TG、TC、FF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降低(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论:高脂膳食诱发的IR大鼠在血糖正常阶段已存在颈动脉内皮超微结构的病理性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和脂代谢紊乱在内皮损害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晓云雷闽湘郭伟新林安华刘峰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颈动脉内皮细胞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黏附和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的改变,探讨EPC在T2DM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20例初发T2DM(T2DM组)无血管并发症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EPC培养,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培养板内,培养7 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和部分生物学功能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FITC-UEA-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贴壁细胞观察EPC黏附能力;改良的Boyden小室测定观察EPC的迁移能力;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观察EPC体外血管生成能力。RT-PCR检测EPC eNO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PC eNOS蛋白表达水平,硝酸酶还原法检测EPC NO分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黏附、迁移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NO水平显著下降(P<0.05)。RT-OCR检测结果显示,T2DM组eNOS mRNA表达水平为0.34±0.02,正常对照组为0.48±0.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2DM组EPCeNOS蛋白表达水平为0.36±0.19,正常对照组为0.49±0.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外周血EPC部分生物学功能明显受损,黏附、迁移及体外血管生成能力显著减退,EPC NO合成减少,可能与T2DM患者EPC血管生成能力受损有关。EPC的生物学功能异常或许可作为初发T2DM患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早期生物学标志物。
刘峰雷闽湘谢晓云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ENOS
波动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O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英文)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索波动性与持续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合成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 N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5.5或20 mmol /L)与持续性高浓度葡萄糖(20 mmol /L)环境下NO浓度,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蛋白激酶B( PKB /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波动性高糖组NO均明显低于持续高糖组和正常组(P<0.05 ) ;波动组,持续高血糖组的PI3K,PKB,e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下调(P<0.01 ) ,而波动组又低于持续组(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持续性高血糖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并可能通过影响信号通路PI3K/PKB /eNOS导致NO合成减少。
廖洁雷闽湘陈雄刘峰
关键词:波动性高血糖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软脂酸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软脂酸(PA)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200mmol/L、400mmol/L、600mmol/L)干预48h。MTT法检测PA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A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一聚台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增殖,诱导EPC凋亡(P<0.05或P<0.01);基础状态下EPC表达Bcl-2mRNA及蛋白,PA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PA通过下调Bcl-2表达诱导EPC凋亡、抑制EPC增殖,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刘峰雷闽湘谢晓云廖洁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软脂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