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峰

作品数:28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肠癌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显像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4篇开腹
  • 4篇开腹手术
  • 4篇多肽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预后
  • 3篇腔镜手术
  • 3篇裸鼠
  • 3篇免疫
  • 3篇结肠
  • 3篇放射性
  • 3篇肺癌

机构

  • 2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8篇刘峰
  • 17篇李贵平
  • 12篇黄凯
  • 8篇杜丽
  • 7篇李国新
  • 7篇池晓华
  • 6篇张辉
  • 6篇黄宝丹
  • 6篇邓志芳
  • 4篇汪兵
  • 3篇王全师
  • 3篇余江
  • 3篇孙政
  • 3篇胡彦锋
  • 3篇郭久冰
  • 3篇梁耀泽
  • 2篇陶国全
  • 2篇王亚楠
  • 2篇纪程宏
  • 2篇庄建民

传媒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核技术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距离在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中的屏蔽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距离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的屏蔽作用。方法 87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分为低剂量组(<3.7 GBq)39例及高剂量组(≥3.7 GBq)48例,分别测量患者在不同距离、不同服药时间点以及1.11 GBq的131I参考源放射性辐射剂量和天然本底的放射性辐射剂量。结果高剂量组DTC患者在服药后1 m距离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不同剂量组在其它时间点及距离之间辐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药后第3天,1 m距离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11GBq的131I参考源的辐射剂量(P<0.05),但3 m距离的放射性辐射剂量仍高于天然本底的辐射剂量(P=0.000)。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接受131I治疗3 d后辐射剂量迅速降低。服药后第3天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1.11 GBq131I的辐射剂量,患者可以予以出院,公众人员在1 m以上的距离接触患者是安全的。
池晓华刘峰李贵平王全师邓志芳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治疗辐射防护IODINE-131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短期结果与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短期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共104例,腔镜手术组63例,开腹手术组41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总死亡率、肿瘤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累积总生存率、肿瘤相关生存率及累积无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手术可以取得优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及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生存结果。
刘峰杨伟金田野孙政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预后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微阵列芯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LPI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f检验比较不同SLPI表达水平和结肠癌临床病理f生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SLPI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于正常结肠组织高表达,SLPI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低分化:8(42.1%)”s11(57.9%);中腐分化:3(2.3%)w128(97.7%)、TNM分期:[Ⅲ~Ⅳ:25(29.4%)口s60(70.6%)]、Ⅰ~Ⅱ:2(3.1%)郴63(96.9%)、淋巴结转移[18(28.6%)w45(71.4%)]及远处转移[11(84.6%)傩2(15.4%)]相关(P〈O.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PI表:g_Jk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郭久冰李国新庄建民纪程宏刘峰陶国全董汉章
关键词:组织芯片结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12例结肠粪性溃疡穿孔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结肠粪性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结肠粪性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共12例,均因腹膜炎体征行剖腹或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根据Maurer标准诊断为结肠粪性溃疡穿孔。本组病人术后治愈出院10例,治愈率为83.3%,2例80岁以上病人因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2天及第3天在重症监护病房死亡,死亡率为16.7%,术后主要合并症为肺炎(10例,83.3%)及胸腔积液(12例,10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了解结肠粪性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快速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刘峰杨伟金田野孙政
关键词:结肠粪性穿孔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在18例CR患者中,17例(94.4%)发生在STEMI后1周内,其中24~72 h为高峰期;平均年龄>65岁,94.4%为初发AMI,27.8%的CR患者STEMI后曾使用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分别为27.8%和16.7%。再灌注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溶栓(>6 h)治疗组CR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溶栓(≤6 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CI)(≤24 h)及保守治疗组(P<0.05);早期溶栓和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PCI的CR发生率仅为0.8%。结论高龄、初发AMI和使用正性肌力药为A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急诊PCI可降低CR的发生,而AMI发病超过6 h行静脉溶栓可增加CR的风险。
李莹滕中华曹世平周桂芳刘俭申健刘峰赵元平廖禹林宾建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再灌注治疗
131I标记Tyr-cNGQGEQc多肽及在肺癌裸鼠模型中的分布和放射治疗研究
目的:在前期成功获得特异性结合肺腺癌的多肽cNGQGEQc的基础上,利用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在荷肺腺癌裸鼠中观察生物分布及放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肺腺癌NCI-H1975细胞株荷瘤裸鼠模型;在固相合成多肽的过程中完...
李贵平黄宝丹杜丽黄凯张辉刘峰
关键词:多肽131I生物分布裸鼠肺癌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筛选和鉴定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相关基因。方法收集手术切除3例伴有腹膜种植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病人原发病灶和正常黏膜的新鲜组织标本,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后经体外扩增合成aRNA,Cy3荧光分子标记后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P≤0.05)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实验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满足(P≤0.05)的基因共有105个。其中和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3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表达上调基因中选择3条(S100P;PRDX1;SLPI)基因进RT-PCR行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基因芯片技术通过筛选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为寻找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和参考。
刘峰郭久冰沈智勇牟廷玉智鹏柯李国新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基因芯片
^(99m)Tc标记DTPA-生物素和hIgG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
2012年
目的:探讨DTPA-生物素和hIgG的99mTc标记方法,并观察标记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及其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方法:99mTc标记DTPA-生物素采用直接标记法,99mTc标记hIgG采用2-巯基乙醇还原法,标记率及放化纯测定采用纸层析法,并分别观察99mTc-生物素和99mTc-IgG在生理盐水(NS)中的稳定性;取24只正常小鼠,分为两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99mTc-生物素和99mTc-hIgG,注入剂量为7.4MBq/100μl,于注入后1h、3h、6h、12h行SPECT显像并处死小鼠分离各脏器,测量放射性计数,计算各脏器每g组织百分注射剂量(%ID/g)。结果:99mTc标记DTPA-生物素的标记率>80%,99mTc标记hIgG的标记率>70%,99mTc-hIgG的放化纯>90%;在NS中温育12h未观察到99mTc-生物素和hIgG放化纯度明显降低;体内生物分布显示99mTc-生物素肾内摄取高,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99mTc-hIgG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脾、肾,且在血液中存留时间较长。结论:99mTc标记DTPA-生物素和hIgG具有良好的标记率及体外稳定性,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99mTc-生物素和99mTc-hIgG体内分布的明显不同,为下一步基于亲和素-生物素系统预定位技术各组分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汪兵李贵平黄宝丹池晓华黄凯刘峰邓志芳张辉杜丽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生物分布
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联合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对婴儿持续性黄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联合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γ-GT)测定对临床难以鉴别的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与先天性肝外胆管闭锁(EHBA)所导致的婴儿持续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60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PECT)进行99Tcm-二乙基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EHIDA)肝胆显像,同时AU543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生化水平,分析99Tcm-EHIDA肝胆显像及联合TBA、γ-GT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99Tcm-EHIDA显像诊断EHBA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0%(17/17例)、67.57%(25/37例)和77.78%(42/54例),而诊断IHS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67.57%(25/37例)、100.00%(17/17例)和77.78%(42/54例).其中在EHBA组与IHS组间血清TBA、γ-G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9.0、19.5,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示TBA在IHS组,γ-GT在EHBA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968).99Tcm-EHIDA肝胆显像联合TBA、γ-GT分析表明,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显示肠道无放射性显影,γ-GT为298 U/L,TBA为98.5 μmol/L时,诊断EHBA系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0%(17/17例)、100.00%(37/37例)和100.00%(54/54例).结论 99Tcm-EHIDA肝胆显像联合TBA、γ-GT检测可早期、无创、安全、有效地鉴别EHBA与IHS,对于婴儿持续性黄疸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齐永帅杜丽迟晓华刘峰邓志芳李贵平
关键词:婴儿肝炎综合征
甲状腺^(99m)TcO_(4)^(-)显像ROI比值的作用:估算个体化治疗甲亢的^(131)I剂量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99m)TcO_(4)^(-)显像ROI比值代替24 h摄碘率(RAIU)个体化治疗甲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 h/24 h RAIU峰值比是否前移分为高峰前移组(≥80%)和无高峰前移组(<80%)。高峰前移组:采用Marinelli公式法,^(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质量×计划量/24 h RAIU;无高峰前移组:分析ROI比值与24 h RAIU相关性,依据换算关系代入Marinelli公式,^(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质量×计划量/(ROI比值换算关系)。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抗甲状腺药物种类以及停用时间)、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受体自身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b)、甲状腺面积、甲状腺质量、^(131)I治疗剂量;并随访1年,观察其临床疗效。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后两组ROI比值。结果ROI比值与24 h RAIU呈显著正相关(Y=58.13+0.2X,R2=0.118,P<0.05),代入Marinelli公式获新公式:^(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质量×计划量/(58.13+0.2×ROI比值)%。治疗前两组的^(131)I治疗剂量、FT4、FT3、TRAb、3 h及24 h RAIU、甲状腺面积、甲状腺质量、ROI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的FT4、FT3、TRAb、TPOAb、甲状腺面积、甲状腺质量、ROI比值、有效率、甲减率、治愈率、缓解率、无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的甲亢、甲减、治愈例数构成比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治疗3月后ROI比值预测甲亢复发、甲减最佳临界值分别约15.79、6.33。结论甲状腺^(99m)TcO_(4)^(-)显像ROI比值可用于个体化治疗甲亢计算^(131)I剂量,该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协助诊治,可以判断预后。
齐永帅池晓华江英黄凯刘峰刘智维唐刚华李贵平
关键词:ROI摄碘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