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冷明芳

作品数:77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1篇内镜
  • 19篇慢性
  • 13篇末端回肠
  • 13篇末端回肠炎
  • 13篇回肠炎
  • 12篇溃疡
  • 11篇慢性末端回肠...
  • 11篇病理
  • 10篇结肠
  • 10篇肝硬化
  • 6篇病理学
  • 5篇胰腺炎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套扎
  • 5篇细菌过度生长
  • 5篇消化性溃疡
  • 5篇小肠
  • 5篇小肠细菌
  • 5篇小肠细菌过度...

机构

  • 31篇解放军169...
  • 2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0篇解放军第16...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77篇冷明芳
  • 69篇周国华
  • 57篇周红宇
  • 39篇陈叶青
  • 19篇王为
  • 12篇王丽姣
  • 11篇刘树旗
  • 8篇李平
  • 7篇戈立东
  • 5篇左大镒
  • 4篇宋知仁
  • 3篇成路
  • 3篇欧仕洪
  • 3篇颜君
  • 3篇王为
  • 3篇王为
  • 3篇王丽姣
  • 3篇薛红仙
  • 2篇赵景涛
  • 2篇颜君

传媒

  • 10篇中国内镜杂志
  • 8篇华南国防医学...
  • 6篇临床消化病杂...
  • 6篇临床军医杂志
  • 4篇美国中华临床...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胰腺病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8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六连环与单发尼龙绳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六连环与单发尼龙绳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43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两组,六连环组26例,单发尼龙组17例,分别采用内镜下六连环及单发尼龙绳套扎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操作和套扎圈脱落时间。结果①两组总疗效基本相同(P>0.05)。②两组治疗后近期并发症基本相同(P>0.05),但胸骨后疼痛在单发尼龙组更多见(P<0.01)。③操作及套扎圈脱落时间:两组在操作时间及术后套扎圈脱落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套扎治疗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相当,六连环套扎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周国华王丽姣冷明芳周红宇陈叶青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治疗
胃印戒细胞癌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附36例报告(英文)
2005年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前后壁。内镜下改变主要为局限性糜烂,颗粒样增生、结节样改变,质脆易出血或黏膜肥厚增粗。病理类型多为B-II、IIb及IIc,对可疑患者要多次、多部位、深挖取活检,能提高活检阳性率。结论胃镜及病理活检仍是胃印戒细胞癌早期诊断有效可靠的方法,手术治疗为首选。
周红宇周国华冷明芳
关键词:胃印戒细胞癌胃镜病理活检
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上消化道出血有无相关性。方法检测5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和胆碱脂酶水平,计算比值,分析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高低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对肝硬化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冷明芳
关键词:肝硬化胆碱脂酶凝血酶原时间上消化道出血
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缝线组、造模组,每组20只,分别予以仅麻醉不手术、回肠末端缝手术线、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的处理。术后2、8周分批予以处死大鼠,取末端回肠组织,分别观察其病理学改变,计数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程度、增殖凋亡情况并分析。结果:1.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F2周=63667.0,P2周=0.000;F8周=65363.0,P8周=0.000);,且造模组与缝线组相比细胞数亦减少(t2周造模=8781.082,P2周造模<0.001;t8周造模=106.670,P8周造模<0.001)。2.造模、缝线组中肥大细胞呈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改变,细胞间质可见多处点状颗粒样改变。3.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逐渐加重(χ22周=18.207,P2周=0.000;χ28周=24.348,P8周=0.000),造模组与缝线组之间程度也有加重(P<0.05)。4.在术后2、8周缝线组、造模组增殖率逐渐下降,且两者变化的情况相似(P>0.05)。缝线组和造模组在第2周时,肥大细胞少量凋亡,第8周时,缝线组和造模组肥大细胞均可见大量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细胞造模组明显多于缝线组。5.凋亡DNA梯度条带的变化:缝线组与造模组2、8周均出现特征性的"梯形"(200bp、400bp)条带,且造模组200bp条带较缝线组明显。结论: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脱颗粒程度明显加重。这些变化可能与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凋亡增多有关。
王为王为周国华黄毅冷明芳黄毅
关键词:末端回肠炎肥大细胞病理学脱颗粒细胞凋亡
ERCP术中显影剂排空延迟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 ERCP 检查显影剂排空延迟对慢性胰腺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本组4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均进行 ERCP 检查,并观察显影剂排空延迟时间,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ERCP 形态显示:主胰管增粗95.0...
周国华欧仕洪冷明芳周红宇王为陈叶青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
文献传递
慢性阑尾炎的内镜诊断治疗价值探讨
2002年
周国华冷明芳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内镜
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黏膜脱垂症内镜微波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该组94例胃黏膜脱垂症随机分为点灼法和片灼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疗效:点灼法治疗组显效率为83.3%,片灼法组为80.4%(P>0.05)。症状体征消失率...
周国华冷明芳周红宇
关键词:内镜微波胃黏膜脱垂症
文献传递
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G)/胆碱酯酶(C)比值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检验5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C比值与CTP分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G/C比值与CTP有良好的相关性,呈正相关。G/C比值、CT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级G/C比值、CTP分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G/C比值与CTP有良好的相关性,此方法更简单,对肝硬化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陈叶青周国华周红宇冷明芳刘树旗王丽姣
关键词:肝硬化
内镜下可分离式单环尼龙绳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体会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线圈结扎治疗管道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该组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23~68岁,平均43.2岁。16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酒精性肝硬变,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均采用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线圈结扎治疗。结果该组17例患者,共结27次,109个圈套,平均1.5次,其中结扎1次8例,2次或以上的9例。结扎术后10 ̄15d,内镜观察见尼龙线圈套结扎静脉处脱落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17例患者结扎治疗后,13例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或瘪塌,占76%,其余4例缩小至1F以下。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致死亡1例,17均有程度不同的胸骨后不适、轻微疼痛或吞咽不适,2、3d症状可自行好转。结论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线圈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技术,操作简便,痛苦少,与多发结扎相比有其独到优点。
周国华王丽姣冷明芳周红宇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结扎治疗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G/C)比值有无影响。方法:80例肝硬化患者按是否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周内行1~3次血浆置换治疗,并辅以常规护肝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肝治疗。两组治疗前测定血清G/C比值,治疗4周后复测,3个月后再次复查G/C比值,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G/C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G/C比值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C比值均回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护肝治疗短期内能降低血清G/C比值,是否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需长期随访观察以明确。
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冷明芳王为王丽姣
关键词:肝硬化人工肝血浆置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