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华

作品数:445 被引量:2,252H指数:2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7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5篇医药卫生
  • 53篇生物学
  • 32篇经济管理
  • 14篇理学
  • 12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8篇基因
  • 28篇内镜
  • 27篇测序
  • 25篇慢性
  • 22篇细胞
  • 22篇溃疡
  • 22篇回肠炎
  • 22篇肝硬化
  • 21篇末端回肠
  • 21篇末端回肠炎
  • 19篇多态
  • 19篇多态性
  • 19篇药物
  • 17篇病理
  • 16篇乡村
  • 15篇单核
  • 15篇慢性末端回肠...
  • 14篇单核苷酸
  • 14篇单核苷酸多态
  • 14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92篇中国药科大学
  • 68篇湖南师范大学
  • 6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4篇解放军169...
  • 47篇南京军区南京...
  • 47篇解放军第16...
  • 40篇南京军区联勤...
  • 34篇南京大学
  • 19篇清华大学
  • 15篇南华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南京军区后勤...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卫生部
  • 7篇南京化工学院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440篇周国华
  • 90篇周红宇
  • 79篇陈叶青
  • 69篇冷明芳
  • 49篇王为
  • 39篇邹秉杰
  • 35篇古卓良
  • 30篇宋沁馨
  • 17篇章杰兵
  • 17篇周国华
  • 16篇张晓丹
  • 16篇唐承丽
  • 16篇王丽姣
  • 14篇贺艳华
  • 12篇刘树旗
  • 11篇罗国安
  • 11篇刘云龙
  • 11篇伍小勇
  • 10篇李平
  • 9篇芮建中

传媒

  • 26篇临床消化病杂...
  • 24篇分析化学
  • 16篇现代生物医学...
  • 15篇华南国防医学...
  • 13篇中国内镜杂志
  • 12篇医学综述
  • 1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0篇遗传
  • 9篇实用医学杂志
  • 9篇美国中华临床...
  • 9篇药学与临床研...
  • 8篇经济地理
  • 7篇药学学报
  • 7篇湖南师范大学...
  • 7篇医学临床研究
  • 7篇疑难病杂志
  • 6篇解放军药学学...
  • 6篇新医学
  • 5篇药物生物技术

年份

  • 15篇2023
  • 17篇2022
  • 12篇2021
  • 15篇2020
  • 5篇2019
  • 20篇2018
  • 19篇2017
  • 16篇2016
  • 23篇2015
  • 21篇2014
  • 15篇2013
  • 26篇2012
  • 29篇2011
  • 18篇2010
  • 33篇2009
  • 16篇2008
  • 28篇2007
  • 18篇2006
  • 12篇2005
  • 13篇2004
4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纵向传导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2022年
核心指标纵向层级传导作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内容,对市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规划统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指标传导研究不充分、不精细等问题,遵循“核心传导指标选择→指标传导技术逻辑构建→情景模拟预测”的研究思路,以常德市为例研究其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市→县(区)”的核心指标传导。结果表明:(1)基于“指标全域总量预测—指标空间布局模拟—指标分区分类传导”的传导技术逻辑,通过SD与GeoSOS-FLUS模型的耦合集成利用,可有效实现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学传导。(2)构建“人—地—业”协调的常德市国土空间利用SD模型,预测获得2035年市域核心指标总量,相应国土利用综合效益达12994.25亿元,相比2018年提升207.75%。(3)从指标传导结果来看,2035年常德市各县(市、区)社会经济类指标除常住人口规模指标外均保持增长趋势,边界类指标实现“只增不减”,用地类指标变化各异,但总体契合常德市主体功能区建设方向,核心指标传导结果符合实际。
崔树强周国华贺艳华彭焕智毕方泽
关键词:SD模型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与临床价值
肿瘤无疑是最让人害怕的疾病,很多肿瘤从初期病变发展到晚期要经历长达20-30年的时间。 如何在早期检测到肿瘤,特别是在影像学能检测到肿瘤之前发现病变是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难题!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肿瘤相关的物质如肿瘤细...
周国华
军队药品仪器检验所药检业务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被引量:1
2003年
根据药品仪器检验所药检业务工作的质量管理要求 ,从软件工程角度介绍药检业务质量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应用结果表明 ,本方法能很好的适用于药检常规工作 ,有效控制全部质检过程的质量 ,实现检验数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孙文明古卓良张玉明周国华
关键词:检品
药品检验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药品检验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方法 依据药品检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以药检工作流程为基本框架 ,编制药检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果 建立药检业务工作中所涉及的人员、设备、方法和各种SOP的数据库 ,实现了用软件控制药品接收、检验和报告的全过程。结论 本系统能有效地控制药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 ,保证药检工作的准确性。
古卓良孙文明周国华
关键词:药品检验质量管理智能化系统
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使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对胆源性胰腺炎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但对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研究涉足不多。本文对国内外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了有关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随着对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呼吸支持、肾脏替代、肠内营养治疗等ICU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方案已发展为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
宁果豪周红梅周国华
关键词: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
内镜下六连环与单发尼龙绳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六连环与单发尼龙绳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43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两组,六连环组26例,单发尼龙组17例,分别采用内镜下六连环及单发尼龙绳套扎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操作和套扎圈脱落时间。结果①两组总疗效基本相同(P>0.05)。②两组治疗后近期并发症基本相同(P>0.05),但胸骨后疼痛在单发尼龙组更多见(P<0.01)。③操作及套扎圈脱落时间:两组在操作时间及术后套扎圈脱落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套扎治疗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相当,六连环套扎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周国华王丽姣冷明芳周红宇陈叶青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治疗
个体化用药中的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代谢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点或药物代谢相关转运体等编码基因上的基因多态性,会导致不同人对同一种药物代谢速度的差异.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全基因组分析平台成为研究基因与表型间关联的有效工具,筛选与药物不良...
周国华
特发性少精子和无精子相关诊断技术的建立和潜在机理的分析
特发性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我们紧跟学科前沿,针对特发性少精子和无精子症的基因诊断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并对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一:在对精子发生障碍患者的遗传学检测...
姚兵周国华崔英霞张春妮
TNF-α、IL-6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4年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过程是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在内的自身免疫的异常,最终导致组织的损伤,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中肠道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参与炎症的发生以及信号的转导。该文就近年来TNF-α、IL-6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予以综述。
唐齐林周国华王为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炎性肠病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偶联高特异性核酸侵入反应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被引量:5
2015年
建立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偶联高特性核酸侵入反应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优化了体系中flap核酸内切酶1(FEN1酶)和野生型检测探针等用量,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FEN1酶用量为1.5 U,野生型检测探针用量为0.125μmol/L,0.5μmol/L Invader突变型检测探针,各0.25μmol/L通用野生型(VIC)和突变型(FAM)荧光共振转移发卡探针,显著降低了野生型样本和突变型样本背景信号,避免了背景信号对检测结果分型的干扰。采用本方法对编码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ALDH2*2位点21例样本、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各19例样本进行分型检测,结果表明,ALDH2*2位点GG纯合10例,GA杂合8例,AA纯合3例;CYP2C19*2位点GG纯合9例,GA杂合8例,AA纯合2例;CYP2C19*3位点GG纯合18例,GA杂合1例。使用焦磷酸测序进行验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本方法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可实现对SNP单管闭管无污染的分型检测。
郑梦琳齐谢敏童欢刘云龙邹秉杰宋沁馨周国华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