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靖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愈合
  • 3篇缺损
  • 3篇骨缺损
  • 2篇骨密度
  • 2篇骨缺损治疗
  • 2篇骨愈合
  • 2篇骨痂
  • 2篇阿司匹林
  • 1篇动物
  • 1篇愈合质量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性质
  • 1篇实验动物
  • 1篇双能
  • 1篇双能X线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缺损模型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武警安徽省总...

作者

  • 6篇冯靖
  • 5篇桑宏勋
  • 3篇蔡靖宇
  • 3篇吴子祥
  • 3篇华伟伟
  • 3篇吴富章
  • 2篇秦国良
  • 2篇郭涛
  • 1篇张达
  • 1篇王建超
  • 1篇王立松
  • 1篇姜荣先
  • 1篇张鹏礼
  • 1篇牛二龙
  • 1篇刘畅
  • 1篇李晓娟
  • 1篇白建萍
  • 1篇张扬
  • 1篇张振宇
  • 1篇雷伟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兔桡骨缺损骨愈合模型中骨痂密度与骨愈合质量的关系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密度与骨痂力学强度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与材料:本研究选用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制作一侧肢体骨缺损模型,并行自体骨移植治疗。
华伟伟冯靖吴富章蔡靖宇何亮刘畅张鹏礼郭涛吴子详桑宏勋
关键词:愈合质量桡骨缺损骨缺损模型实验动物
骨密度监测对骨缺损治疗中骨愈合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利用临床骨缺损自体植骨愈合病例,探讨监测骨密度(BMD)评估骨愈合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骨缺损自体植骨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 ~68岁,平均29.6岁;病程为2.5~ 120.0个月,平均45.4个月.所有患者均采取清创+自体髂骨颗粒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获得治愈.术后第4、6、8、10个月对所有患肢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及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评价,对骨缺损植骨区的骨痂及健侧对照区行BMD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缺损区骨痂X线表现逐步改善.术后第4、6、8、10个月的患肢Enneking评分、患肢肢体功能百分比、患侧BMD及患侧与健侧BMD比值两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个月时肢体功能接近正常水平,肢体功能百分比为95.4%±5.9%.术后第4、6、8个月患侧BMD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个月患侧BMD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P=0.128),此时BMD比值平均为96.7%±5.1%.随着BMD比值的增长,患肢功能也在逐渐恢复正常,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18,P<0.001).结论 通过监测BMD可以评估临床骨缺损愈合情况,缺损区BMD达到健侧的96.7%±5.1%范围或以上,肢体功能百分比达到95.4%±5.9%范围或以上时,新生骨组织生物力学强度基本可满足肢体生理负重要求,推荐完全负重.
华伟伟冯靖吴富章蔡靖宇郭涛吴子祥桑宏勋
关键词:骨密度X线骨痂骨缺损
DEXA对骨髓炎骨缺损治疗中骨痂密度的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DEXA对骨髓炎骨缺损治疗中骨痂密度的评价及意义。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1例骨髓炎清创后伴大段皮质骨缺损一期植骨的病人。术后4,6,8,10个月后对骨折端骨痂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并进行X摄片以及Enneking评分,从而明确植骨区愈合骨痂的密度变化趋势,骨愈合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X线摄片结果显示:4个月后:骨缺损区依然清晰可见,内有少量稀疏骨痂通过,少量外骨痂形成。6个月后:植骨区内骨痂含量明显增多,且外骨痂膨大。8个月:缺损区模糊,有较致密骨痂生成,且外骨痂逐渐减少。10个月:植骨区骨痂更加致密,且部份髓腔再通。(2)Enneking评分:患者术后第10个月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正常功能20例,20分以下的患者1例。(3)BMD测定:骨折端的骨密度及骨密度比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植骨10个月后患侧的骨密度已可基本上达到正常对照侧的骨密度水平。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骨痂的力学强度特性。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可以作为检测植骨区的恢复情况的参考。
华伟伟桑宏勋冯靖蔡靖宇吴富章张毅牛二龙
关键词:双能X线骨折愈合骨痂
齿状突几何参数、骨密度与生物力学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齿状突骨折是颈椎的严重损伤,其中大部分需要行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的几何参数对螺钉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其骨密度则影响螺钉对骨质的把持力,齿状突固有的生物力学性质对齿状突骨折固定效果进而对骨折愈合有较大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题分析并比较了几何参数、骨密度与生物力学性质的相关性,评价其指导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将15例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国人枢椎标本剔除周围软组织,分别测量并分析各个标本的几何参数、骨密度以及扭转刚度、剪切刚度、拉伸刚度等生物力学性质的特点,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齿状突为一椭球形结构,难以容纳两枚内固定螺钉,齿状突的几何参数、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质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在对齿状突骨折采用螺钉内固定前需要了解齿状突的解剖结构并据此选取适当尺寸的螺钉,应根据齿状突基底部的横径选择螺钉的直径,根据基底部到前唇的距离选择螺钉光滑段的长度,根据枢椎高度选择螺钉长度,齿状突的几何参数、骨密度和齿状突的生物力学性质之间并无相关性,并不能根据齿状突几何参数、骨密度来预测其生物力学强度进而预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
姜荣先雷伟张扬吴子祥冯靖彭飞
关键词:齿状突骨密度生物力学
阿司匹林治疗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Sham)、去势组(OVX)及3个阿司匹林治疗组(Aspirin),每组8只.OVX及Aspirin组采用卵巢切除法去势,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予灌胃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剂量分别为8.93、26.79、80.36 mg/kg(A1、A2及A3),每天灌胃1次.OVX及Sham组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前、术后3个月及灌胃3个月时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腰椎骨密度;灌胃3个月时测量外围血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采用Micro-CT对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组织病理学对骨小梁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用生物力学实验评估椎体及股骨干的力学强度.结果 DXA分析显示:去势3个月后,大鼠骨密度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灌胃治疗3个月后,阿司匹林治疗组椎体的BMD明显高于OVX组.外围血检测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OVX组,而骨钙素与OVX组无明显差别.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骨小梁的连接、粗细较OVX组好.Micro-CT分析表明: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椎体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率均显著高于OVX组,并且A3组与Sham组相近.生物力学结果示,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压缩载荷及股骨干三点弯曲载荷均明显高于OVX组.结论 阿司匹林能促进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骨质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有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型药物之一.
陈志文吴子祥桑宏勋秦国良王立松冯靖王军李晓娟王建超张达
关键词:阿司匹林卵巢切除术
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传代3次后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2、5、10mmol/L),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比较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分泌量、钙结节染色等方面的成骨性差异。结果:阿司匹林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而高浓度阿司匹林能够强烈抑制细胞增殖。0.5、1、2mmol/L浓度阿司匹林可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中低浓度组碱性磷酸酶含量、骨钙素分泌量在不同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14天茜素红染色可见中低浓度组钙结节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中低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其成骨细胞特性表达,这表明阿司匹林有促进骨代谢合成的作用。
冯靖桑宏勋白建萍秦国良张振宇
关键词:阿司匹林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