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泽泽

作品数:31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肉瘤
  • 14篇骨肉瘤
  • 10篇肿瘤
  • 5篇髋臼
  • 5篇细胞
  • 5篇假体
  • 5篇骨盆
  • 4篇肉瘤细胞
  • 4篇软组织
  • 4篇缺损
  • 4篇髋臼骨
  • 4篇髋臼骨缺损
  • 4篇疗效
  • 4篇骨缺损
  • 4篇关节
  • 4篇肺转移
  • 3篇腰椎
  • 3篇软骨
  • 3篇软组织肉瘤
  • 3篇手术

机构

  • 25篇上海市第一人...
  • 5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霖晏医疗...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

  • 31篇傅泽泽
  • 25篇蔡郑东
  • 20篇华莹奇
  • 20篇孙梦熊
  • 18篇沈嘉康
  • 16篇孙伟
  • 11篇马小军
  • 5篇王卓莹
  • 5篇曾辉
  • 3篇周承豪
  • 3篇廖宇昕
  • 3篇付东
  • 3篇邓必勇
  • 3篇尹飞
  • 2篇张海峰
  • 2篇王雷
  • 2篇林艳萍
  • 2篇孙伟
  • 2篇马小军
  • 1篇郑颖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性部分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累及部分髋臼原发骨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重建方法和临床随访。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共20例累及部分髋臼的原发骨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23~69岁,平均48岁。根据髋臼肿瘤的分型切除肿瘤并重建髋臼。A型,切除耻骨支及部分髋臼,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前缘骨缺损,生物型髋臼杯植入;B型,切除坐骨支及髋臼后缘,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松质骨螺钉固定,对于不能维持髋臼初始稳定性者,配合使用髋臼加强环固定;C型,切除部分髂骨及髋臼上缘,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顶,使用髋臼加强环及骨水泥臼杯重建髋关节。搜集随访资料,分析假体生存期、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的评定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ociety,MSTS)93评分。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6个月,平均34个月。病理类型:软骨肉瘤17例,恶性骨巨细胞瘤3例。术后3例软骨肉瘤复发,复发率为15%,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复发并发生肺转移。髋臼假体早期脱位2例,给予闭合复位后髋关节支具固定6周治疗;假体松动1例,给予髋臼侧翻修;深部感染1例,采用清创后假体取出并旷置治疗。2例自体股骨头移植生物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髋臼愈合良好。术后功能MSTS 93评分中优13例、良6例、差1例。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决定肿瘤的切除方式和范围是肿瘤获得良好肿瘤学预后的关键,在保证肿瘤切除范围的前提下,根据髋臼上缘肿瘤分型个体化重建是获得良好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要点。
孙伟华莹奇马小军沈嘉康孙梦熊傅泽泽蔡郑东
关键词:骨肿瘤髋臼修复外科手术
混合现实技术对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1例多发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女性,79岁),术前行腰椎64排CT扫描并获得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in medicine,DICOM)原始数据,导入Visual Volume重建软件,构建脊柱压缩骨折模型,对脊柱骨骼模型可视化边缘检测、分割、提取和测算,生成三维网络模型。运用全息影像眼镜将脊柱压缩影像精确映射于真实世界,协助术者完成术前模拟及术中引导。结果·此患者术中在混合现实协助下穿刺准确,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良好、无渗漏,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混合现实技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副损伤。基于脊柱骨骼结构的CT原始数据的重建,混合现实技术术中可视化清晰显示压缩骨折部位与周围解剖结构,手术路径清晰,可准确定位压缩骨折成型部位。结论·混合现实技术与脊柱经皮后突成形术的有机结合是新的有效的临床诊疗模式,协助精准穿刺,在脊柱微创个性化治疗中具有发展潜力。
马小军林艳萍黄亚磊孙伟沈嘉康孙梦熊左冬青傅泽泽王雷付强蔡郑东
关键词:虚拟现实
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LQ-BM22简体中文版的评估及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旨在将英文版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BM22)翻译为简体中文版,并评估其效用.方法 将英文版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翻译成简体中文版,通过2位英语母语译者独立回译合并进行文化调试,发送至EORTC总部对回译版及原版进行比较.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7~78岁,平均59.4岁.填写调查问卷并记录患者对问卷中内容理解存在的疑惑,评估患者对本问卷的理解程度,通过患者的反馈信息重新修改简体中文版问卷.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6~84岁,平均57.2岁.于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3和6个月随访时分别填写调查问卷;通过EORTC QLQ-BM22评分情况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EORTC通过比较回译版及原版,认为翻译准确表达了原版的内容,可作为简体中文版正式发布.患者对中文版问卷的理解无困难,均能切题地完成问卷的填写.临床随访病例除社会心理评分于各随访阶段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外,术后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功能以及总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EORTC QLQ-BM22可作为评估中国群体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份有效量表,亦可用于评估治疗对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
陈正启曾辉付东孙伟沈嘉康傅泽泽邓必勇蔡郑东华莹奇
关键词:骨骼肿瘤转移
用双极股骨头半髋关节重建治疗股骨近端骨肉瘤的疗效评价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而且股骨近端也是骨肉瘤的好发部位,仅次于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化疗和假体设计的长足进步,股骨近端骨肉瘤的保肢率和生存率大幅提升,且技术日趋成熟.时至今日,新辅助化疗...
沈嘉康孙伟华莹奇马小军孙梦熊傅泽泽蔡郑东
关键词:临床疗效
CXCR4受体拮抗剂AMD3100通过抑制JNK和Akt通路降低CXCR4介导的骨肉瘤增殖和转移
目的 探讨CXCL12-CXCR4轴调控骨肉瘤增殖和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其下游通路.方法 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XCR4和CXCR7在骨肉瘤细胞株LM8和Dunn中的表达水平.MTT法评估CXCL...
廖宇昕傅泽泽周承豪单连成曾辉左冬青汪红胜王卓莹尹飞华莹奇蔡郑东
肿瘤性部分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及随访
骨盆尤其是累及髋臼部位的恶性肿瘤危害极大,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切除的手术风险以及髋关节重建的功能预后不佳,较高的远处转移率等极大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命.由于骨盆解剖学以及生物力学的复杂性,恶性骨盆肿瘤广泛切除后骨缺...
孙伟华莹奇马小军沈嘉康孙梦熊傅泽泽蔡郑东
关键词:术后随访
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导LM8骨肉瘤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20%的骨肉瘤患者会发生肺转移,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体内成像技术可快速无创检测动物体内肿瘤生长和退化,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进行灵敏定量分析,评估肿瘤生长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本研究旨在构建用于体内活体成像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LM8骨肉瘤细胞株。
廖宇昕曾辉王卓莹傅泽泽邓必勇尹飞华莹奇蔡郑东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骨肉瘤细胞株病毒载体介导蛋白转导原发恶性骨肿瘤药物治疗反应
鸦胆子素D在制备治疗骨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鸦胆子素D的新用途,具体涉及鸦胆子素D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骨肉瘤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为药物、试剂、食品或保健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化合物进行试验研究,筛选并证实鸦胆子素D的新活性和新用途。...
王刚阳蔡郑东华莹奇张涛孙梦熊傅泽泽毛敏郑颖
文献传递
一株人尤文肉瘤细胞系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人尤文肉瘤细胞系,命名为人耐药尤文肉瘤细胞SGH‑01,于2018年10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8222。所述的细胞系的供体为临床耐药尤文肉...
蔡郑东尹飞华莹奇孙伟王卓莹张涛许婧马小军沈嘉康孙梦熊傅泽泽王崇任
文献传递
骨盆区放射诱导肉瘤五例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骨盆放疗诱导肉瘤发病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2014~2017年收治5例骨盆区放疗后诱导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5例骨盆放疗诱导后肉瘤,均为女性,原发肿瘤为子宫内膜癌2例、宫颈癌2例、恶性畸胎瘤1例,放疗后至发病时间间隔为(13.6±4.7)年。4例出现肺转移。3例手术及化疗,1例单纯手术治疗,1例化疗。病理结果 4例为骨肉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5例随访3~11个月死亡。结论骨盆放疗后肉瘤恶性程度高,血供丰富,常伴远处转移,预后极差,预期发病率上升,建议姑息性手术及化疗。
王崇任华莹奇孙伟沈嘉康孙梦熊傅泽泽周承豪蔡郑东
关键词:骨盆肿瘤骨肉瘤化放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